籍山鎮

籍山鎮

籍山鎮位於南陵縣東南部,東與弋江鎮接壤,南與三里鎮、涇縣昌橋鎮毗鄰,西與工山鎮、家發鎮相連,北與許鎮鎮、繁昌縣平鋪鎮隔河相望。總面積172.12平方公里,人口12.64萬人(其中非農人口41183人)。轄30個村委會,9個居委會,966個村民小組。籍山於2003年10月因全縣鄉鎮區劃調整,由原城關鎮、石鋪鎮、九連鄉、葛林鄉合併而成。籍山是縣委縣政府駐地,為全縣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鎮政府駐地設在南陵縣城籍山路與春谷路交匯處。

基本信息

地形地貌

籍山地形複雜。南高北低,海拔8.9—92.1米,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平緩傾斜;西地多高崗、低丘,崗坡平緩,適宜發展經濟林;中部處河谷平原,沃野平坦,溝渠縱橫,池塘密布;東北部處江河平原圩區,多窪地,溝塘湖汊比比皆是,溝塘率達36%。

區位交通

籍山鎮籍山鎮
籍山水系交錯貫通。漳河沿西自南而北流經全境,南端多小溪,均源短流急,孤峰河沿東緣自南而北與資福河串流後折西匯入漳河,這三條河流內夾三條生產河(新建外壩河、高橋河、弋字橋河)。另有縣城區的後港河、老港河、大港河、市橋河、護城河皆匯通漳河。鎮外圍沿河堤防達86公里,內有排澇站19座,抗旱站13座,各種蓄水堤壩82座,各式穿堤式涵閘斗門120餘座,大小水庫33座,其中國家小型水庫1座(柏林紅旗水庫)、國家小二型水庫5座(沈亭花山水庫茶豐立新水庫文家沖水庫江沖水庫土塘沖水庫)。柏山渠灌區的西乾渠灌溉著境內中南部河谷平原廣闊的沃野,是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

籍山交通便捷。已形成以交叉穿境而過的2條國道205線和318線為主脈,2條省道216線和320線為支脈,6條縣道、數十條鎮道為細脈的可聯結城、鎮、村、校、街道縱橫交錯,貫通內外,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網路,極大的方便了民眾生產、生活,改善了投資環境,勢將促進鎮域經濟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自然資源

籍山鎮籍山鎮
籍山自然條件優越。地處皖南丘陵與平原圩區交接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均降雨量1402.6毫米,適宜農作物生長。

籍山資源豐富。現有耕地5965.86公頃,山場2186.7公頃,林地1891.07公頃,園地337.93公頃,放養水面1192.6公頃,平原地帶盛產水稻、麥、豆、油菜籽、棉、麻、桑、蓮藕、芡實、菱、茭白、魚、蟹、蝦、黃鱔等,蘑菇、荸薺、紫雲英、西瓜聞名遐邇;低崗丘陵盛產薯、花生、茶葉、烤菸,林地多植松、杉、栗、桐、竹及各類果樹;園地多栽桑、瓜果蔬菜類。珍稀動物有揚子鱷,土特產有三黃雞、七彩山雞、土雞、土鴨、圩豬、蜂蜜、雙孢蘑菇、柿子、板栗、大紫李、黃花梨等。

農業發展

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鎮已形成優質糧、水產養殖、花卉苗木、蔬菜、板栗、蘑菇六大基地。200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5億元。東源集團“雲谷貢”標一粳米獲國家名牌農產品稱號,“九蓮”雙孢蘑菇獲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東源集團、金雞集團、安南公司分別被列為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工業概況

籍山鎮籍山鎮
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全鎮現有鎮管企業4477個,從業人員14078人。2003年完成企業總產值8.12億元,入庫稅金達2192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主要有東源集團、金牛集團、安南公司、映塔塑業、順榮汽配、金龍製衣、滬千人造板、家祝麵粉、聯盛汽配、恆昌銅箔、江安腸衣等。金穗工業園、葛林工業園、金澤園商貿區初具規模。逐步形成了建材、機械、加工、食品、服裝、電器、化工、釀酒、食用菌、水產等支柱產業,部分產品已躋身國內外市場。第三產業對鎮級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各類商品零售、餐飲、娛樂休閒等服務網點2547個分布於城區及各村莊居民點、集市,已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商品流通網路體系。

招商引資

籍山鎮籍山鎮
招商引資工作成績斐然。通過擴大開放、降低門檻、最佳化環境、創新方式,營造出“親商、和商、富商”的良好氛圍,截止到2003年12月,全鎮共引進項目47個,到位資金14907萬元,其中滬千人造板廠、安南公司、宏業糧食、華美機電、恆昌銅箔、映塔塑業等數家企業落戶境內,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又以商引商,更為廣泛地增加了籍山鎮的知名度,給鎮級經濟注入強勁活力,推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

基礎設施

城鎮功能日臻完善。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休閒、娛樂、電力、電信、郵政、金融、廣播、電視、供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全鎮現有中心集鎮四個,即九連、石鋪、葛林、界山集鎮

城區建設

城區建設迅速。現占地面積7.8平方公里,固定居住人口35873人,14553戶,轄五里、春谷、光明、陵陽、望華樓、新華、通濟、惠民、南翔9個居委會,119個居民小組。城區主要街道呈井字型分布,有主要街道27條,巷道52條,41個居民小區。

文教衛生

籍山鎮籍山鎮
文教衛生工作全面推進。境內42所學校,其中縣管完全中學2所,鎮管初級中學6所,完小13所,民辦中學2所,民辦幼稚園數十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醫院衛生院9所(含縣管2所,1所牯牛山骨科醫院),縣血防站、防疫站、婦幼保健站各1所。文化館、影劇院、圖書館、體育館、游泳館、文管所各1家。廣電中心一座,電視台3套,境內已實現無線廣播,通訊無縫化覆蓋。縣直各大科局,省垂直管理各單位均座落境內。

文物古蹟

籍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境內古蹟有牯牛山、獅子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各1處;西周至春秋的千峰山土墩墓群;西連、莞塘古冶鑄遺址各1處;壩里張六朝古墓群熊村宋墓;其林、沈亭等土墩墓群8處;祠堂陳印紋陶遺址;唐代水利工程大農陂、黃柏陂遺址;新建九龍灣宋代清周鎮水碼頭遺址等,另李白、杜牧、王維、湯顯祖等名人均來過此地遊歷,留下許多詩文佳句

人文歷史

籍山鎮籍山鎮
樂為村民辦實事

古亭村位於籍山鎮西南部,縣經濟開發區一期開發建設的主要用地就在該村。全村現有3160人,45個村民小組,856戶。今年三十一歲的村支部委員汪昌海,自從部隊回到家鄉這塊土地,他就將自己每一次脈搏的跳動,與古亭村的一草一木緊緊相連,為了村民的富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

孫山村民組到范塘村民組原有一條砂石路,路面窄而不平,加上路兩邊栽了很多,行人無法行走。汪昌海得知村民的要求後,立即上門做農戶工作,帶領民眾帶頭清障,於2001年9月起,組織了三個自然村的農民投入了200多個勞動力,籌資6000多元,用一個月時間,終於修通了孫山至范塘的一條長2000多米、寬4米的砂石路,當地民眾反映說:汪昌海為我們做了一件實事,解決了多年不能解決的問題。

去年底,由於縣殯儀館改造致使金村村民組的一段機耕路坡度增大,遇到大雨天,路邊斜坡泥土衝到路面,造成堵塞,民眾多次要求殯儀館出錢清理路面,但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汪昌海包片後,通過現場察看,向鎮民政辦、縣民政局領導匯報,引起縣民政局領導的高度重視,民政局分管負責人到現場協調解決,最終採納了汪昌海意見,由縣民政局出資5000元,請一台挖土機挖掉路邊斜坡,較好地解決了泥土流失問題。

為了村民能儘快走上富裕的康莊大道,汪昌海因地制宜,利用南陵經濟開發區座落本村的優勢,積極與有關部門和企業聯繫,幫助落實村民進廠務工,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全村已有300多村民經他介紹而進入工廠上班,平均工資在800元左右,成了不出家門的工人。僅勞務收入這一項,每年就可為他們帶來200多萬元的收入。

天道酬勤。為了事業,為了古亭村村民,汪昌海付出了很多很多,也收穫了許多許多。在他和“兩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昔日人們眼裡的後進村,如今已成為全鎮綜合考評第一名,水利興修一等獎、計畫生育三等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他本人也被鎮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星火帶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