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錦益

簡錦益,1944生於台灣桃園,祖籍福建南靖。自幼酷愛中華傳統文化,對書法及國畫山水情有獨鍾。1958年即拜師勤學。1964年畢業於新竹師範。1967年考取台灣藝術大學,拜名師精研書畫更上層樓,體悟頗深,在中學任教美術,並開創“美的書畫中心”授課,教學相長,同時研習國學,在四書五經中尋求思想開拓,深悟書畫得自然之真趣,而生活與自然融為一體之“天人合一”的觀念,奠定深厚基礎。嗣後,更深入心靈境界之追求,力修神學,取得哲學碩士及宗教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廈門大學、浙江大學國學客座教授。

簡介

簡錦益簡錦益

在體察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之真諦時,更感佩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

而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之戰亂,人民生活失去平衡;研究國學,認知聖人的教化,已是刻不容緩的事實。於是,簡錦益將熱愛書畫的精力擴而大之,轉移至傳布國學領域,引導國人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成長、生命的運用、生命的珍惜,乃至於生命之延續,能有正確的理解,以達到和諧社會的目的。基於此,老子與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是最好的課題。

人物經歷

1990年起,在台灣各大社團做公益演講,以道德經為主軸,以四書五經為佐證,並以現代西方科技舉例證明,把中華文化精髓“格物致知、學以致用”的精神加以闡述。由於時局變遷,整個台灣講述中華傳統文化的平台逐漸萎縮,理想難以伸展。

因緣際會,2006年夏天,簡錦益來到廈門。是時中國大陸正掀起“國學熱”,簡錦益的國學夢,又開始點燃一支小小的燭光。

簡錦益簡錦益

此期間,欣逢北京承辦2008奧運,這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活動,也是中國第一次擔綱的盛事。而不巧的是,台灣當局的政治環境,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刻意抹殺中華文化,兩岸形成尷尬局面。回顧歷史,已經沒有人能夠再忍受打打殺殺的生活,更沒有人再願意接受家破人亡的苦難。於是,簡錦益撰寫了一首2008字文章,並以此嵌首,作成2008句七言古詩,一則讚美奧運精神,一則渴望兩岸“化干戈為玉帛”和諧相處。作品以黃絹書寫成五個長卷,全長188米,於廈門圖書館展開大型書畫展,藉以發揚老子“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的偉大情操。

(上圖為“簡錦益奧運書畫展”,188米奧運長卷,以2008字文章為嵌首,作成2008句七言古詩)

人物近況

這些年來,簡錦益效法孔子周遊列國的精神,在大陸各地奔走講學,已經激起了些許漣漪,期盼這個無止境的馬拉松,能為國人打造無止境的追求,期盼政府“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更期盼天下人民達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有教無類”“止於至善”之境。

目前,簡錦益一面講學,一面整理講義,把《道德經》、《易經》、《詩經》、《書經》、《春秋三傳》、《大學》、《中庸》、《論語》等聖人經典,抽絲剝繭、互相佐證,環環相扣,集結成“天下第一部大書”,讓國人能看到聖人的真實面貌、理解經書的真諦!

人物評價

憶想孔子當年心憂天下,而步入朝廷,輔佐國君,希望為政者能施行仁政以惠天下萬民,終因治國理想無法推展而被迫離開魯國,此後周遊列國奉勸各國國君,也因同樣的緣由而終告失敗。於是返魯,專心執教。簡錦益教授也曾滿懷政治理想,被推選為台灣省議會第七屆省議員,希望能夠登高一呼,利用政治的力量為人民謀求安定的生活,期間,殫精竭慮,兩袖清風,也終因理想無法推展而棄政從文,從此不再過問政事。這與孔子是如此的相似!現如今,也“週遊列省”(大陸各省市),希望能以聖人的思想,讓人民得到正確而普及的教化。 也正是由於曾經深入虎穴,才能對聖人的思想抱負有如此深刻的感悟與認知。比起以往學者對聖人思想的註解,才得以多一份深入獨到的見解。這些從政的心路歷程,是簡教授不願提及的過往,卻正是他研習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歷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