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節勝利

油畫信息

油畫《節節勝利》

油畫名稱

節節勝利

創作年份

1977年

油畫作者

張洪祥、崔森林

油畫尺寸

328×202厘米

現藏場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油畫材質

布上油畫

油畫背景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發起了淮海戰役,歷時66天,共殲敵55.5萬餘人。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三大戰役中起承前啟後作用的第二個大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戰場兵力敵占相對優勢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次大決戰。淮海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得到了解放。前方戰場節節勝利,捷報頻傳,給後方解放區人民民眾以巨大鼓舞,掀起了努力生產,踴躍參軍參戰,積極支援前線的熱潮,為人民解放戰爭提供了強大的人力、物力保證,有力地推動了戰爭的勝利發展。淮海戰役勝利後,陳毅曾滿懷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民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精彩地概括了人民民眾在革命戰爭中的巨大作用。油畫《節節勝利》,表現了後方人民民眾在前方人民解放軍取得節節勝利訊息的鼓舞下,踴躍支前的情景。

油畫賞析

晴朗的天空下,婦救會正組織留村的婦幼和老人做軍鞋、碾米磨麵、籌備物資。區幹部帶回了前線節節勝利的訊息,婦救會主任放下手中正在裝袋的軍糧,興奮地念著捷報;周圍的鄉親也被這些令人振奮的訊息所吸引,紛紛圍攏過來;由男人們組成的支前小車隊和擔架隊,也暫時放下手中的活計,滿心歡喜地聽著從前線傳來的好訊息。作品構圖樸實自然,具有濃厚的沂蒙風情,人物的打扮、裝束具有地域特徵,人物的精神面貌淳樸、陽光。位居畫中的讀報姑娘和中年婦女,右側身背幼兒駐足仰面的女孩背影,長辮姑娘腰挎簸箕側身凝聽的嫵媚身姿,左側樹陰下穿針引線的大嫂等女性形象,不論是正面、側面或是背影,都刻畫得個性分明,楚楚動人。作品正是通過這些具體生動的形象和情節,將“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軍民魚水一家親”的意境十分充分地傳達出來。

油畫作者

張洪祥(1941—):山東濰坊人。擅長油畫。1964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浙江展覽館、山東藝術館、山東美術館美術創作員,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副教授。 主要作品有《節節勝利》、《斗霸》、《長街行》、《村頭》等。
崔森林(1943—):山東濟南人。擅長油畫、美術編輯。1960年9月考入濟南藝術學校山東美術出版社副編審。主要作品有《黃河》、《第一面八一軍旗的誕生》、《節節勝利》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