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綜合症

節日綜合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除舊迎新、吉祥歡樂,永遠是華夏兒女過春節的主題。

對中國人來說,春節決不僅僅意味著“休息”和“放假”,它更多的是體現著一種文化、一種氣氛、一種情結。不過,節後各種“假日綜合症”又將會困擾我們了:上班恐懼症、精神疲憊症、腸胃不適、厭食等等。

節日綜合症

近兩年,春節一般都放七天假,人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日子探親訪友、交流溝通、娛樂休閒。不過,對於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況下工作的人群而言,這倒未必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許多人並不是很適應清閒的生活。尤其是外企、私企的白領工作者,如果他們一旦停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抑鬱、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反應。心理學上將其稱之為“節日心理綜合症”或“節日心理失調症”。
為什麼較長的節日休息時間會使人們產生某些心理症狀呢?
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作為一種應急機制,人的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以使人們能夠適應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人們一下子從上述狀態中停下來無事可做的話,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慣性作用,會使人們面對寬鬆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於是,有些人便會出現抑鬱、焦急、憂傷、失落甚至心悸、失眠等身心健康問題。

正確認識

對於這種心理失調症,人們應該學會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儘量鬆弛自己平時那種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真正給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個假。在春節的長假裡,走親訪友、外出旅遊、聽聽音樂、讀本好書……都是很好的休閒方式,可以使人們的應激心理狀態從高度緊張的模式中慢慢放鬆下來。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不但應當會工作,更應當會生活。

職場“節日綜合症”應對方法:

1、心理放鬆,輕鬆上班。
七天長假之後,要將節日期間還沒有處理完的事情,用最簡捷的方式儘快了結,不要拖拖拉拉,再讓它們牽扯自己的精力。可寫一張便簽式的備忘錄,將未盡事宜和上班後頭幾天要辦的事情羅列其上,這樣可做到心裡踏實,一目了然。
2、深呼吸應對“上班恐懼”
上班族應儘快停止各種應酬,抓緊時間自我調節,規律睡眠、飲食,從生活內容到作息時間都做出相應的調整,靜心思考上班後應該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工作狀態上。一旦出現緊張、憂慮、厭倦工作的不良心態,也不要著急,白天工作時可以喝點茶、咖啡提神,也可以每過幾個小時進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像好似隨著吐故納新,緊張也離開了身體。中午小憩一會兒,晚上爭取早睡。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百優解、索里昂等藥物,改善情緒,消除對上班的恐懼。
3、推拿、散步、減壓對付睡眠紊亂和疲憊
長假玩樂過度,甚至通宵飲酒打牌等,打亂了人體正常的生物鐘,造成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結果“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可以通過休息或給身體補充營養得到消除,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長時間用腦,大量消耗能量導致大腦血液和氧供給不足,削弱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現為頭昏腦脹、失眠多夢等,緩解的方式是讓大腦放鬆休息,可輕輕推拿頭部、散步閒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聽聽音樂等。心理疲憊則由過節壓力感造成,應想法減輕心理壓力,嚴重者應趕緊往看心理醫生。上班前要好好洗個澡,洗澡可消除體表代謝的排泄物,使毛細血管擴張,有效消除疲憊。
4、適當運動對付神經性厭食
過節往往出現一天不停嘴的現象,吃多了,就輕易撐著,引起神經性厭食。對患有神經性厭食的人,可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儘量吃平淡一點的飯菜,讓塞滿魚肉的腸胃也歇歇;也可由旁人給予及時的開導、解釋和鼓勵等心理誘導;最佳的方法是參加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如輕快的步行、慢跑、舞蹈、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運動,讓自己的身心“動”起來,胃口也會調整到正常狀態上來。
5、多交流對付遊玩恐怖症

在遊玩中發生環境變化,由於遊玩者處於陌生、特殊或刺激的處境、物體或在與人交流時,易產生異乎平常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從而出現迴避反應的一種精神障礙。要學會多與他人交流,把性格內向、膽小、缺乏自信、依靠性強等不良心理暴露出來,尋找癥結所在,然後得到他人的說服,逐漸對事物本質有一個完整的熟悉。
6、想像放鬆對付旅途病

旅途病是指在旅行途中發生的急性暫短精神病性障礙,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意識障礙、片斷狂想、幻覺或行為紊亂,回家後這些感覺可能重現。假如採用一個想像放鬆法,會得到良好的矯正。即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坐在或躺在一個美麗的地方,開始感到放鬆,整個身體感到舒服,配上幾次深呼吸,感到精力已注進你的身體,人就會覺得神清氣爽,症狀會逐步消失。若使用精神科藥物,一般較小劑量即可有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