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孝坊

節孝坊

舊時女人崇尚貞節,為亡夫守節,地方官奏於朝廷,奉旨敕建貞節坊旌表,而樹一座流芳百世的牌坊。清代貞節坊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套在婦女頭上的桎梏,是婦女慘遭封建荼毒的見證,識讀貞節妨讓人更加認識到當今社會婦女解放思想的積極意義。

簡介

在明清朝代500多年中,遵守封建禮教賢媛、節烈之婦究竟有多少,無法考證。而被《永泰縣誌》紀事或題名的竟有530多名。她們在男人死後,要么侍奉公婆,撫養後嗣,苦撐苦熬幾十載,要么“絕食以殉”“投繯柩旁”或“潛赴夫塋,自刎而亡”爭個殉節美名,成為封建婦道的犧牲品。

安徽節利辛縣孫集鎮西

節孝坊節孝坊
清代光緒皇帝為表彰孫蘭芳之母陳氏忠貞節孝,教子有方,御批“聖旨”所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體結構系用青石刻制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石坊上段,頂部為透雕“二龍戲珠”雕工精湛,兩邊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圖案,中攜刻楷書“聖旨”二字,字型莊重,邊刻 “二龍戲珠”與頂部相呼應;中段中間為“節孝坊”石碑,石碑四周均刻有“二龍戲珠”圖案,石碑兩邊豎有對聯,對聯上下端均刻有花卉圖案,碑文略;下段為“節孝坊”底座。
金鄉“節孝坊”位於金鄉鎮清真街南端路東,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是本縣生員李石磷妻周氏所建的“勒褒節孝”牌坊,主體高度為11米,寬6米。節孝坊主體建築分為五部分,由上至下第一部分是仙鶴牡丹圖,牡丹花盛開,仙鶴起翅飛舞;第二部分用楷字書寫四個大字“勒褒節孝”,書法蒼勁有力;第三部分雕刻樓閣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技藝精斟;第四部分刻“生員李石磷妻周氏節孝坊”;第五部分雕“二龍戲珠”圖;兩側立柱飾雲紋、仙鶴圖。現存節孝坊主體建築較完整,兩側飛檐及兩邊的石獅均已損壞。

淳安節孝坊

淳安浪川鄉洪家村有兩座,一座是石結構的,一座是磚結構的。 洪家就在千紛線路旁,其中那座石牌坊就立在千汾線一側二三十米遠的地方。洪家村石牌坊,因系全石結構,保存完整。清代建築,節孝坊,字牌上有“敕授儒林郎候選州同知洪席珍妻列封安人王氏節孝之坊”字樣。此石牌坊有四柱,三門,三樓,總高9米,總寬6.56米。整座建築用料考究,結構緊密,雕刻精細,主建築四周建有圍牆庭院。
石牌坊的路對面,千汾線別一側洪家村莊中間還有一座節孝坊,步行百十米,於眾多新舊民居間可見古牌坊。這也是一座節孝坊,系清乾隆十年(1745)遂安知縣蔣詔為古儒洪令儀妻葉氏所立。建築為全磚結構,四柱,三門,八字牆,三重檐,歇山頂,翼角稍翹。總高9.2米,總寬6.2米,牌坊的字牌、聖旨牌用石刻,正面為對稱磚雕圖案,造型美觀,雕刻精細。只可惜很多突出點的磚雕造型都已破壞損缺。
姜家鎮爐形村,有一座磚結構的節孝坊,和洪家村的葉氏節孝坊造型、式樣、風格極為相似,也是全磚結構,但保存要完好的多。整體建築包括磚雕浮刻保存地非常完整,甚至牌坊正中獅子戲球造型中鐵制的繡球仍完好地存留著。此牌坊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牌坊上有字“旌表銀峰清故儒童方瑗之妻余氏”。

廣東徐聞清代節孝坊

節孝坊位於廣東湛江市徐聞縣曲界鎮三河村委會三河村北八百米處。南距曲界至前山公路20米,坊後有大榕樹,該地因牌坊而得名,又稱“牌坊嶺”。
節孝坊節孝坊
節孝坊坐南向北,是一座四柱三間晶字行玄武石建築,面闊2.7米,中間高5.2米,兩側高2.36米,寬2.2米,主柱40×36厘米,四柱座長1.45米,寬42厘米,高44厘米。坊頂繫結構,兩側坊瓦面石刻屋天面尚存,而中間瓦面石已被拆毀,屋面殘石現擱於路南邊與坊表下,坊中間撐石已斷殘無跡。據傳,此仿於1966年曾被人用膠輪機拖拉,只拉斷撐石和面蓋,坊柱卻無法動彈,只好作罷。 中坊門上端分二層匾石,頂層浮刻二公相。中刻聖旨兩字,前後相仿,下層匾石中陰刻“何鄭氏節孝坊”六個大字,左側豎刻文:“奉旨旌表”,右側刻豎文:“道光丁酉年五月朔建”(即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 兩翼門上各鑲一石匾,匾字陰刻,上面苔蘚密布,銘文難辯。 徐聞明清代坊表很多,明代主要是功名坊,而清代全是節孝坊,共12座。最早的是雍正年白水塘村的鄭氏旌烈坊,最晚的是光緒二年為擯榔村陳文綱妻亦次媳立於城外海安路左的“百歲節孝坊”。現存前山祿齊村“陳氏旌節坊”(乾隆二十一年),龍塘錦山村牌坊,竹山村“林氏旌節坊”已殘,其餘均毀,略存坊匾。 何鄭氏節孝坊是我縣觀存最好的清代坊表,迄今已有149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