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令

節儉令

節儉令是指2016年6月20日,財政部聯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等五部門發布了《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對中央行政單位的辦公設備家具包括資產品目、配置數量上限、價格上限、最低使用年限和性能等項目設立了詳細的標準,該標準將於今年7月1日起施行。

概述

中國官方2016年6月20日對外公布《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對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國務院各部委等中央行政單位配置和使用辦公設備、家具提出了嚴格要求。

按照新標準,買辦公設備、家具需根據單位機構設定、職能、編制內實有人數等確定數量上限,根據市場行情確定價格上限。具體數量、價格由各單位結合實際,按照節約的原則配置。

同時,還要根據使用頻率和耐用程度等,確定辦公設備、家具的最低使用年限。如果沒達到最低使用年限,除非損毀而且無法修復,“原則上不得更新”。已達到使用年限仍可以使用的,應當繼續使用。

出台背景

節儉令節儉令
近年來,媒體多次曝光政府採購領域的“豪華採購”、“天價採購”等問題,招致社會輿論對政府採購的質疑。

2015年10月,廣州市直部門公開政府採購預算,其中就有很多辦公設備的採購價格受到了民眾的質疑。如越秀區檔案局的預算表出現了每台17萬元的“專業掃瞄器”和每台10萬元的“大幅面印表機”,番禹區水務局的預算表出現3套投影儀,總計15萬元,其他區政府也部分存在一些採購項目費用過高的情況。

為了加強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管理,新出台的《標準》要求,央行政單位的資產品目根據辦公設備、家具普遍適用程度確定,配置數量上限根據單位機構設定、職能、編制內實有人數等確定,是不得超出的數量標準,具體數量由各單位結合實際,按照節約的原則合理配置。

目的

官方稱,此舉旨在加快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推進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

近年來,中國官方已發布多項“節儉令”,包括將因公臨時出國經費、培訓費和差旅費等費用嚴格納入預算管理,壓縮支出規模等。

配置規定

價格上限方面

節儉令節儉令
《標準》規定,根據辦公設備、家具市場行情確定,是不得超出的價格標準,具體價格由各單位結合實際,按照節約的原則合理配置。因特殊原因確需超價格上限採購的,應按規定履行審批手續。

最低使用年限方面

《標準》規定,根據辦公設備、家具的使用頻率和耐用程度等確定,是通用辦公設備、家具使用的低限標準。未達到最低使用年限的,除損毀且無法修復外,原則上不得更新。已達到使用年限仍可以使用的,應當繼續使用。

在辦公設備配置標準上

《標準》對電腦、印表機、複印機、一體機/傳真機、印表機投影儀掃瞄器傳真機、碎紙機等做了規定。如《標準》要求,台式計算機(含預裝正版作業系統軟體)的數量上限要結合單位辦公網路布置以及保密管理的規定合理配置。涉密單位台式計算機配置數量上限為單位編制內實有人數的150%;非涉密單位台式計算機配置數量上限為單位編制內實有人數的100%。這類計算機的價格上限為5000元,最低使用年限為6年。

而攜帶型計算機(含預裝正版作業系統軟體)配置數量上限為單位編制內實有人數的50%。外勤單位可增加攜帶型計算機數量,同時酌情減少相應數量的台式計算機。這類計算機的價格上限為7000元,最低使用年限為6年。

對於複印機,《標準》規定,編制內實有人數在100人以內的單位,每20人可以配置1台複印機,不足20人的按20人計算;編制內實有人數在100人以上的單位,超出100人的部分每30人可以配置1台複印機,不足30人的按30人計算。複印機的價格上限為35000元,最低使用年限為6年或複印30萬張紙。

在家具配置標準方面

《標準》對辦公桌、辦公椅、沙發、茶几、桌前椅、書櫃、檔案櫃等家具定下了配置標準。如司局級以上人員的辦公桌價格不超過4500元,處級及以下的不能超過3000元,在沙發方面,需視辦公室使用面積,每個處級及以下辦公室可以配置1個三人沙發或2個單人沙發,司局級辦公室可以配置1個三人沙發和2個單人沙發。三人沙發不超過3000元,單人沙發不超過1500。辦公桌和沙發的最低使用年限都是15年。

《標準》強調,配置具有較強安全性、穩定性、兼容性,且能耗低、維修便利的設備,不得配置高端設備。中央行政單位配置辦公家具應當充分考慮辦公布局,符合簡樸實用要求,不得配置豪華家具,不得使用名貴木材。

《標準》還要求,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執行行政單位財務和會計制度的其他中央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配置通用辦公設備、家具的,依照本標準執行。駐外機構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另行制定。

專家觀點

關鍵要看執行監督和違規追責

十八大以來,從大到樓堂館所,小到沙發桌椅,中國不斷在制度上定標準、立規矩,規範“公家花錢”,強調勤儉節約,杜絕奢靡浪費。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記者分析,如果制度設計合情合理、科學規範,嚴格控制公權力的錢袋子,讓每一筆開支都有規可依、有據可查,這可以讓國家財政資金獲得結構性節約,這對防止政府採購的腐敗現象,對降低行政成本都有長期利好。

制度的效果關鍵需要看執行和監管。近年來,各地在政府採購領域出現的“豪華採購”、“天價採購”等亂象被媒體廣泛關注。2013年,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治國情調研室發布的《法治藍皮書》曾推出《中國政府採購制度實施狀況》報告,這份報告顯示,政府採購的八成商品高於市場均價,56.1%的商品高於市場平均價1.5倍。

汪玉凱也表示,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和地方的審計報告披露,還是各地查處的腐敗和“四風”案件,“天價”辦公用品、以“辦公用品”名義虛開發票等亂象屢屢出現,這些都暴露出政府採購環節的諸多監管漏洞。

“這些腐敗案例說明,有了制度標準也不一定能夠收到實效,制度出台之後,關鍵要看後續實施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措施,以及違規之後的責任追究。”汪玉凱說。

媒體點評

節儉令節儉令
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一直以來就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先後發布多項“節儉令”,提出“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和反“四風”要求,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將因公臨時出國經費、培訓費和差旅費等費用嚴格納入預算管理,壓縮支出規模等。此次出台的標準規定,無疑再次釋放出中央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沒有最嚴只有更嚴的強烈信號,意味著“官不好當”、“過緊日子”將是黨政機關的常態,它告訴我們公務人員不是舒服享受的代名詞,面臨的約束只會越來越多,受到的監督只會越來越嚴,遵從的標準只會越來越高。而這對於廣大老百姓來說無疑是最大利好,因為行政開支的壓縮減少意味著更多的財政經費將會流向與民眾利益息息相關的民生領域,人民民眾將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

“政府過緊日子,民眾才能過好日子”。在不同的場合,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反覆強調這樣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僕的本分本色。政府帶頭過緊日子,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是打造“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為人民服務的本質體現。於我們廣大公務人員來說,只有懂得和明白了這一道理,才會習慣過緊日子,才會自覺忠實於人民,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