箢子

箢子

詞目:箢子 箢子 尤其是去磨麵,非用箢子不可。

拼音:
解釋:1.即箢箕

釋義

詞目:箢子
拼音:yuānzi

基本解釋:

用竹箴與臘子木、藤條等做成。是盛物的工具,又是一種衡器。按其衡量所盛穀物的容積的多少,又分三生箢子、五升箢子、斗箢子等

外觀

箢子形同籃子,只是更加精緻細密,可裝米麵糧食、饅頭雞蛋,也可裝餅乾點心、盤杯碗盞
箢子箢子

民風民俗

送箢子
在山東的沂蒙山,舊時那兒興“送箢子”。所謂送箢子,就是在“農村裡面,走親串門兒,若要帶吃的東西,一般都用它盛著,看上去很乾淨,很莊重。你的親戚中,若有結婚生孩子的,需要送喜禮,也須用它盛,沂蒙山管這種活動叫'送箢子'”。

借箢子

在魯西北有“借箢子”一說,是指家中過日子缺米少面了,就提著箢子到別的人家去,這個別的人家一般是族家,或左鄰右舍,或往來走動比較密切的人家,借來一箢子米或面子回家,從不過秤,等自家有了之後,再用箢子盛了提著去送還。一般情況下,主家會把箢子盛的“尖”出來,借家歸還時也尖尖地相還,但也有“投桃報李”的,主家給的平平的,借家還的滿滿的,也有“給西瓜還芝麻”的,主家給的尖尖的,借家還的平平的。這些都是“小心眼兒”的把戲,沾點小光,歷來是一部分人的心理。寬宏大度的人家佯裝不知,笑笑,至多背地裡說說而已,一般不影響彼此的往來。

挑箢子

在舊時,舉辦喪事,箢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物件。描述:備好的祭品用盤子盛了,裝在箢子裡,上蓋包袱皮,帳子捲起來蓋在最上層,找擔杖挑著。主人備了祭品,不能自己親自挑,得找族中兄弟或子侄輩男子挑著,若有長輩男子,即使再年輕,也不能擔此任,挑擔人視為仆隸,身份不高,驅使長輩算大逆不道。喪事結束後,裝祭品的盤碗完璧歸趙,主人去里櫃領回帳子,會捎回幾張紙幣,用白紙條夾著,上書毛筆小字一行:盒夫(單人旁加夫)一名,賞洋貳圓。

挎大箢子

箢子是山東一帶柳編盛糧的器具,當時賣針頭線腦的老太婆把所賣的東西放到一個很大的箢子裡,走門串戶去賣,(“挎大箢子的”也就成為這些人的代稱)最合適了。

用途

箢子是鄉下人的好手藝,編得低平,邦圓,上面按上系,用擔子一挑,晃晃悠悠就走了。尤其是去磨麵,非用箢子不可。裝糧食的用具還有筐子、攬草。但是,用筐子、攬草只能裝棒子穗、(禾加兆)黍穗、谷穗,要是打下的籽顆,哪一樣也不能裝,要裝,只能使喚箢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