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原令看中國

內容介紹作者是一位通曉中文、長期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關注當代中國社會的日本作家。 1980年代後期重心轉移到中國,設立北京第一家獨資公司——阿斯克,並著手建立中國第一家控股公司——西科姆(中國),作為日本各大企業進軍中國的諮詢顧問。 1970年,應周恩來總理邀請第一次訪問中國,之後一直密切關注中國及中日關係。

內容介紹

作者是一位通曉中文、長期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關注當代中國社會的日本作家。有鑒於日本國內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反華言論,他寫了這本書,用他的話說,“就日本人難以理解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社會的特徵(無論好的一面還是不好的一面)”作出分析和解讀,以期讓日本人放棄成見,更好的了解中國、認知中國,與中國一道為人類做貢獻。該書由37篇文章組成,歸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認知中國的關鍵字,第二部分是變化中的中國社會,第三部分是天南地北中國人。從中國的歷史、中國的現實和有代表的中國人物三個方面,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全書文字清新流暢,評述客觀公允,觀點精闢獨到,是近年來日本人談中國的佳作。 著名學者余秋雨欣然為本書作序,指出該書談論的其實“是一個文化課題”,揭示了中日兩國“蘊涵深厚的文化分野”。著名音樂人侯德健為本書寫跋,稱“中國文化里到處都看得到自由的身影”。

作者介紹

筱原令 ,日本作家。1950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專業,曾留學新加坡南洋大學和韓國首爾大學。美國人壽保險公司亞洲擔當,後在美國矽谷從事風險企業相關業務。1980年代後期重心轉移到中國,設立北京第一家獨資公司——阿斯克,並著手建立中國第一家控股公司——西科姆(中國),作為日本各大企業進軍中國的諮詢顧問。
1970年,應周恩來總理邀請第一次訪問中國,之後一直密切關注中國及中日關係。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在經濟、文化等領域從事中日交流事業,1999年促成了推進中國綠化事業的“百億日元小淵基金”,廣泛參與了“日中綠化推進議員連盟會”的設立過程。
2010年9月釣魚島撞船風波使中日關係陷入危機時,曾作為日本政府對華關係的調解人 和中日雙方的斡旋人,陪同日本特使、民主黨前幹事長代理細野毫志專程訪華,展開“密使”外交,使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迅速得到緩和,10月5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布魯塞爾成功上演了戲劇性的“走廊外交”。

作品目錄

序——余秋雨
前言
一、認知中國的關鍵字
中日有差異的歷史觀(一)
中日有差異的歷史觀(二)
以民為本
老百姓
由“俠”字說起
中國人的“面子”觀
中國的官和日本的官
日本為什麼沒有宦官
日本為什麼沒有“纏足”
官場如戲
漱石枕流
中國為什麼會缺少團隊精神
書院文化
佛教東漸之道
二、變化的中國社會
從北京街頭看歷史
從上海街頭看國際化
從大連的街頭聯想到鄉愁
“毋忘國恥”
國際都市文明之光
傳統文化的復歸
邊境生活
“紅衛兵”時代的黃昏
中國新生代導演
安徽出名人
漫遊舟山
三、天南地北中國人
侯孝賢和侯德健
逐鹿中原
山東人對廣東人
我成了舒家的乾兒子
聖約翰大學畢業生
“空中飛人”
“嘎力空”
眷村子弟
梨園世家
當代買辦
“裕龍大隊”
武俠世界
跋一 ——侯德健
跋二 建橋者筱原令——魏海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