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交響曲

第8交響曲

F大調第八交響曲》,作品93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1813年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貝多芬此前創作的第六交響曲“田園”的調性也是F大調,但篇幅較長;故而作者亦將此交響曲愛稱為“小F調交響曲”。[1] 此作品也是貝多芬聞名於世的九部交響曲中最為短小的一部[2],有時受到忽視[3];但貝多芬自己對它十分喜愛,甚至稱它比第七交響曲“強得多”。

第8交響曲

第8交響曲第8交響曲
Mahler 馬勒 -《第8交響曲》(Symphony No. 8 in E flat major)Bernstein, LSO, 1966, SONY
中文名稱:第8交響曲
英文名稱:Symphony No. 8 in E flat major
版本:Bernstein, LSO, 1966, SONY
發行時間:1998年
專輯歌手:Mahler 馬勒

專輯介紹

紐約愛樂樂團

紐約愛樂樂團創建於1842年,是美國最古老的交響樂團,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樂團之一。
紐約愛樂樂團160餘年的歷史,與世界音樂發展歷程中一個又一個舉足輕重的名字緊密相聯。曾指導過紐約愛樂樂團的大作曲家和大指揮家有:魯賓斯坦、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魏因伽特納、馬勒 (任音樂總監)、拉赫瑪尼諾夫、理察·史特勞斯、富特溫格勒、托斯卡尼尼 (任音樂總監)、斯特拉文斯基、庫謝維茨基和沃爾特、伯恩斯坦、祖賓·梅塔等等。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托斯卡尼尼為樂團開創了第一個黃金時代,並為樂團留下了美不勝收的藝術財富:節奏的衝力、 節拍速度的穏健、織體層次的明晰和樂隊完美無瑕的音色。托斯卡尼尼還以他極富魅力的公眾形象,為樂團做出了最有價值、影響最為深遠的貢獻──完全徹底地使樂團大紅大紫地“流行”起來。
五十年代末,伯恩斯坦開創了紐約愛樂樂團第二個黃金時代,免費入場的公園音樂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新聽眾 (首場即達七萬人)。在美國國內、美洲、歐洲、近東和遠東的巡迴演出使樂團在國際上聲名遠揚。七十年代末,祖賓·梅塔接替彼埃爾·布萊擔任音樂總監,受到公眾和傳媒的熱烈歡迎。他的曲目範圍廣博,尤其長於德、奧浪漫主義音樂作品。他還保持和發展了紐約愛樂樂團的良好傳統,即各聲部首席經常作為獨奏家與樂團合作演出。
紐約愛樂樂團馳名於世,與它一些驕人的紀錄也是分不開的。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由該團首先推出。樂團在美國還首演了貝多芬的第八和第九交響曲、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馬勒的第一、二、四和六交響曲、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等。1986年7月5日,在紐約中央公園的一場免費音樂會,吸引了超過80萬人,創造了有史以來單場音樂會最高出席人數的紀錄。1996年3月15日,樂團跨越了它的重要里程碑──第12,500場演出,此紀錄也尚未為其它樂團所破。
目前,樂團一年舉辦約150場音樂會,至今,已在全球五大洲356個城市演出過。1922年,愛樂樂團成為在廣播中最先舉行現場直播音樂會的團體之一。自1917年錄製第一張唱片以來,樂團已錄製了近2000張專輯,其中500多張至今仍受到歡迎及廣為流傳。
專輯曲目:
CD.1
KTL
Symphony NO.8 Part I
CD.2
Symphony NO.8 Part II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