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社會大分工

人類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商人階層的產生和發展是形成流通產業的基礎。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提供市場商品量有限。這決定了商品價格偏高,商業利潤也非常高。形成“無商不富”的社會經濟結構。

歷史背景

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商人階層的產生。產品交換很早就發生了,至少不晚於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的出現。但是只有在兩次社會大分工之後,交換才得到了長足的進展。交換的不斷發展和擴大,使商品生產出現並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交換的進一步發展。交換規模擴大,品種增多,各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直接的產品交換越來越不便利,於是專事交換的中間人,商人應運而生。不間斷的交換活動使部分脫離生產的商人得以為生。第三次社會大分工首先在商品交換最為發達的地區出現。

相關條目

社會 經濟 進步分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