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戰機

第三代戰機

2. 3. 3.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出現了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的戰鬥機出現後,按時代特別按其技術水平將各種戰鬥機分為了三代,目前正在發展第四代戰鬥機
‍

1. 第1代
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飛行速度低於聲速,為亞聲速戰鬥機,最大航速M=0.8,作戰半徑約400~8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86,前蘇聯的米格-15。在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米格-15與美國的F-86進行過空中的殊死博斗,這也是世界第一次雙方均為噴氣式戰鬥機的第一次空戰。現己退役,只能在航空博物館中見到。
2. 第2代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到七十年代初,最大飛行速度M-2.0,巡航速度M=0.8,作戰半徑約10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104(50年代後期)、F-4“鬼怪”式(60年代初),前蘇聯的米格-21(50年代末)、米格-23(70年代初)等,目前大部分仍在服役。
3. 第3代
克上世紀70年代中至今。特點:具有高的機動性,要求飛機推重比(發動機推力/飛機重量)大於1.0,以往的戰鬥機推重比均小為此要採用大量先進技術,特別是發動機的推重比(發動機推力/發動機重量)要達到8.0。飛機能垂直上升,飛機的最大飛行M=2.1~2.3,巡航M=0.8,作戰半徑=800~2000km。代表機種有:美國的F-15(1974)、F-16(1978)、F.A-18(1980),前蘇聯的米格-29(1983)、蘇-27(1984)。蘇-27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作了精彩的“眼鏡蛇”機動動作,令人至今不忘,代表了第3代戰鬥機突出的高機動性能。這幾種飛機目前仍是在役機種中的姣姣者。
4. 第4代
1997年9月7日美國F-22首飛,標誌著戰鬥機將進入第4代,隨後,俄羅斯的S-37、1.44,美國的聯合攻擊機JSF先後進行了各自的首飛。F-22將於2005年、JSF(現已命各F-35)將於2010年前後進入服役;俄羅斯的二型飛機則由於經濟問題,尚無明確的計畫。
二. 第四代戰鬥機特點(主要)
1. 具有高的敏捷性
2. 具有高的隱身性
3. 具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能力
4. 具有超聲速巡航能力
5. 具有多目標攻擊能力
6. 內埋式武器艙
為達到這些能力,所採取的各種先進技術(略)。
三. 第3.5代戰鬥機
歐卅四國(英、德、意、西班牙)研製的EF2000“颱風”戰鬥機、法國研製的“陣風”戰鬥機雖在第3代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的下一代戰鬥機,由於不具備超聲速巡航能力,因此稱為“3.5代戰鬥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