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1953年我國著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地一個五年計畫,迫切需要翔實的人口資料,決定在於1953年在選舉工作的同時,舉行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4月3日,中國開始進行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參加普查工作的人員共250多萬人。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了進行全國人口調查的指示和《全國人口登記辦法》。《辦法》規定:以1953年6月30日24時為人口普查的計算標準時間,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均應進行登記。195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發表了《關於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結果的公報》。《公報》公布了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全國在1953年6月30日24時總人口為601938035人。

基本信息

簡介

第一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人口普查

中國建立之初正是百廢待興之時。摸清人口狀況,了解我國基本國情,成為開展新中國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1953年我國著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地一個五年計畫,迫切需要翔實的人口資料,決定在於1953年在選舉工作的同時,舉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按照近代人口普查的要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普查方案,頒布了《全國人口普查辦法》共18條。以1953年6月30日24時為人口調查的標準時間。調查項目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與戶主關係、本戶住地等六項。普查登記的實際時間歷時半年多。1954年11月1日由國家統計局發表了《關於全國人口普查登記結果的公報》 ,公布了這次普查的主要數字:全國在1953年6月30日24時總人口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調查的人口為574205940人,用其他辦法間接調查到的人口為27732095人。 正1953年為迎接普選而進行的全國人口普查,是我國第一次全面的比較科學的人口調查.根據我國當時的具體條件,規定了切實的辦法,在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領導下,動員了廣大的幹部和民眾,獲得了正確的人口數字,為國家實行普選和制定各項建設計畫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並為建立經常性的戶口登記制度打下了基礎.現將這次普查的有關情況簡介如下:一、發布指示.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了《為準備普選進行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的指示》 . 1953年為迎接曾選而進行的全國人口普鄉、鎮、市轄區及不設區的市所劃的選舉區域查,是我國第一次全面的比較科學的人口調設立調查登記站,採取戶主到站登記的辦法,宜。根據我國當時的具體條件,規定了切實的必要時亦可採取調查員逐戶訪查的辦法。”

我參加了普查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我原是北二支隊老游擊女戰士,1947年參加游擊隊,經過7年多的烽火歲月,1953年轉到了地方工作。1964年我們國家進行了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各單位都要抽調人員參加人口普查工作。我當時在原韶關市任東河辦事處副主任,被抽到市參加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工作面廣、複雜、工作細緻,要按地段逐家逐戶登記。登記項目也很多,有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日等等。既有常住人口,也有流動人口。我們白天工作,晚上還要上門逐家登記,還要進行複查、核對。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我們終於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在這期間,我與各單位抽調來的人口普查員一起,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見下圖,我站前排左三)。當時我還是風華正茂,隨著時光流逝,至今已度過了45個春秋,今年我已83歲高齡,回憶當年的工作情景,還是歷歷在目,令人難忘。

感言

第一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6月30日,我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人口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本世紀30年代,曾經有過一次很不全面的調查,從那時起,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便成為中國人口的代名詞,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49年。
原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司長沈益民
當開國大典的時候,中國人頭腦中的人口數據,也就是四萬萬七千五百萬同胞。
新中國成立之初,正是百廢待興之時,摸清人口狀況,了解我國基本國

第一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人口普查

情,成為開展新中國建設的當務之急。1953年,全國開始了第一次普選,而選舉各級人民代表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有準確的人口數據,普選是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開。
原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司長沈益民
人口是國情當中最主要的數據,新中國剛剛成立後,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就考慮到要配合選舉,要有準確的人口數據。第二要開展新中國的建設,也需要準確的人口數據。所以,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就發布了關於人口調查的決定。
1953年4月,政務院發出進行全國首次人口調查的登記的指示。這次人口普查結合選民登記同時進行,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民族等,調查採用統一的表格並且確定了統一的計算標準時間。
原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司長沈益民
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最關鍵的是要有一個標準時間,以1953年6月30日24時那一刻的時候,我們國家有多少人口,以這個時間作為標準時間,所以非常科學。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人口調查,它不僅標誌著中國具有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的開始,它更意味著人民第一次擁有了當家作主的權利。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原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司長沈益民
我們當時人口調查登記時,氣氛非常活躍。大家男女老幼,都穿了新衣服,像過節日一樣,掛燈結彩,敲鑼打鼓。然後到人口調查登記站,來申報自己的人口項目。
為了作好這次人口普查工作,從中央到地方,都設立了專門機構。各省、市、縣、區也都設立了調查登記站,公民到站登記,必要時由調查員逐戶訪查,普查工作進展順利。二個月後就完成了登記工作。1953年11月,國家統計局發表了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結果的通報。由於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措施嚴密的組織實施,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取得了準確可靠的人口數字。
原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司長沈益民這個數字刷新了多年來沿用的四億七千五百萬這估算的數字,這個數字給大家一個深刻的印象:新中國有六萬萬人口。
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孫兢新
這在國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貢獻,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查清了,對國際人口學也是個很大的貢獻。
第一次人口普查開啟了中國現代意義的人口調查的歷史,它對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數據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關於第一次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結果的公報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
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國家統計局協同有關部門,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指示,結合全國普選,舉辦了全國人口調查。調查的標準時間是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時。參加這次調查登記工作的人員共有二百五十餘萬人。
為了保證全國人口調查登記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全國組成了各級人口調查登記辦公室,並制定了統一的簡易可行的全國人口調查登記辦法。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嚴格按照這個辦法進行直接調查;但有少數地區不能進行直接調查,而用其他辦法進行了調查,其中有未進行基層選舉的和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待解放的台灣省,國外華僑和留學生等。
為了使這次普查資料全面、確實,曾及時組織了抽樣複查,對已經調查登記的人口數目的正確程度進行檢查。全國範圍內共抽查了五千二百九十五萬以上的人口(占直接調查登記人口的百分之九),檢查的結果是:重複的人口占千分之一點三九,遺漏的人口占千分之二點五五。
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的審核和匯總工作,現已全部完成。
現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調查登記的結果公布如下:
一、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時的全國人口總數為六億零一百九十三萬八千零三十五人。其中:
直接調查登記的人口為五億七千四百二十萬五千九百四十人;
用其他辦法調查的人口為二千七百七十三萬二千零九十五人,內有:
沒有進行基層選舉的和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八百三十九萬七千四百七十七人(根據各該地方政府的資料);
待解放的台灣省七百五十九萬一千二百九十八人(根據一九五一年台灣公布的數字);
國外華僑和留學生等一千一百七十四萬三千三百二十人(根據華僑事務委員會等機關的資料)。
二、在直接調查登記的人口中:
男子為二億九千七百五十五萬三千五百一十八人,占百分之五十一點八二;女子為二億七千六百六十五萬二千四百二十二人,占百分之四十八點一八。
年齡在十八歲和十八歲以上的為三億三千八百三十三萬九千八百九十二人,占百分之五十八點九二。其中:八十歲到九十九歲的一百八十五萬一千三百一十二人,一百歲和一百歲以上的三千三百八十四人,最高年齡為一百五十五歲。
三、全國人口(沒有進行直接調查登記的台灣省、國外華僑和留學生等人口未列入)中按民族構成劃分:漢人五億四千七百二十八萬三千零五十七人,占百分之九十三點九四;各少數民族共三千五百三十二萬零三百六十人,占百分之六點O六。人口在百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有:蒙人一百四十六萬二千九百五十六人;回人三百五十五萬九千三百五十人:藏人二百七十七萬五千六百二十二人:維吾爾人三百六十四萬零一百二十五人;苗人二百五十一萬一千三百三十九人:彝人三百二十五萬四千二百六十九人:僮人六百六十一萬一千四百五十五人,布依人一百二十四萬七八百八十三人;朝鮮人一百一十二萬零四百零五人;滿人二百四十一萬八千九百三十一人。其他各族共六百七十一萬八千零二十五人。
四、全國人口(沒有進行直接調查登記的台灣省、國外華僑和留學生等人口未列入)中按城鎮與鄉村劃分:城鎮人口七千七百二十五萬七千二百八十二人,占百分之十三點二六;鄉村人口五億零五百三十四萬六千一百三十五人,占百分之八十六點七四。
五、全國人口分布情況:(單位:人)
北京市2,768,149天津市2,693,831上海市6,204,417河北省35,984,644山西省14,314,485內蒙古自治區6,100,104遼寧省18,545,147吉林省11,290,073黑龍江省11,897,309熱河省5,160,822陝西省15,881,281甘肅省12,928,102青海省1,676,534新疆省4,873,608山東省48,876,548江蘇省41,252,192安徽省30,343,637浙江省22,865,747福建省13,142,721台灣省7,591,298河南省44,214,594湖北省27,789,693湖南省33,226,954江西省16,772,865廣東省34,770,059廣西省19,560,822四川省62,303,999貴州省15,037,310雲南省17,472,737西康省3,381,064西藏地方和昌都地區1,273,969國外華僑和留學生等11,743,320合計601,938,035

歷次人口普查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經成功進行過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1953年,為了配合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和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制定,我國組織開展了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內容包括本戶地址、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與戶主關係共6個調查項目。
1964年,經過經濟調整後,為制定第三個五年計畫和長遠規劃,我國組織開展了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內容除保留上次普查的6項外,又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職業3個項目,共9項。
1982年,為了對國家制定政策和計畫提供準確、詳細的人口數據,我國組織開展了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內容增加到19項,並第一次使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
1990年,為檢驗“七五”計畫執行情況,制定“八五”計畫,我國組織開展了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為了反映人口遷移和流動數量增多狀況,:普查內容在上次普查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五年前常住地狀況和遷來本地原因兩項,達到21項。
2000年,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與規劃,我國組織開展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這次普查有許多新特點:一是增加了普查內容,總計49項,分為按戶填報的項目和按人填報的項目,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28項;二是第一次採取長短表的技術;三是改變了常住人口的標準;四是改變了普查時間;五是增加了“暫住人口表”;六是首次採用光電錄人技術。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