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邏輯講義

符號邏輯講義,是當代邏輯入門課程的教材,內容大約是.階邏輯的前部,可作為教科書或參考書,用於哲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等院系的當代邏輯課程。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徐明 編

符號邏輯講義

出 版 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9-1

版 次:1

頁 數:581

字 數:534000

印刷時間:2008-9-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307065536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這份講義是當代邏輯入門課程的教材,內容大約是.階邏輯的前部,可作為教科書或參考書,用於哲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等院系的當代邏輯課程。希望了解一點當代邏輯的各科學生,也可以把它當作課外讀物。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可用於一階邏輯課的教材不少,導論性的教材更多;但兩類教材的脫節是個老問題。國外一些教材在導論性內容後增加些一階邏輯的內容(如完全性定理),其中有的已被國內學者介紹或模仿。但這類教材通常仍只能用於導論課。編寫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把脫節的教材連起來。說到西方人寫的當代邏輯入門教材,不能不提一種現象:越來越多的這類教材是由邏輯界之外的人撰寫的。有一次,美國哲學界的幾位同事談起部分學生邏輯水平很低,其中一人開玩笑說,那是你們邏輯學家的過錯——誰讓你們不寫幾本好的初級教科書呢?西方人寫的邏輯教科書,有的很好,有的也很糟。所以,選用這類教材時要慎重,決不是西方人寫的就一定好。

作為學科和知識體系,當代邏輯並沒有理科當代邏輯、上科當代邏輯和文科當代邏輯之分。任何人著想掌握當代邏輯的基礎知識,應該學習的決不會比其他學科的人更少。編寫本書時,在基本內容的選擇上對各學科讀者一視同仁,但為了使沒經過理論數學的嚴格訓練的人也能學好,在寫法上力求從接近直觀的東西入手,循序漸進。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1 論說

1.1.1 論說的好壞

1.1.2 論說形式的好壞

1.1.3 論說的好壞取決於其形式的好壞

1.2 演繹

1.2.1 演繹的例子(一)

1.2.2 演繹的例子(二)

1.2.3 可演繹性、可證性和獨立性

1.2.4 可演繹性與論說

1.3 一致性

1.3.1 關於一致性的基本想法

1.3.2 不一致命題集的例子

1.3.3 一致性、邏輯蘊涵和可演繹性的關係

1.4 與邏輯或“邏輯”有關的幾個問題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引言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不少關於X的課程始於下面這樣的問題:

什麼是X?(X的定義)

學好X在理論上有什麼意義?

學好X在實踐上有什麼意義?

怎樣學好X7...

然後給出一些答案和細節,構成該課程的“緒言”。近年來,一些新出版的教科書仍沿襲這樣的慣例,甚至“讀經風”也要從“為什麼要讀”、“讀什麼”和“怎樣讀”等問題颳起。這門課叫“符號邏輯”,是當代邏輯即數理邏輯的入門課程。按慣例,好像也該先講講什麼是邏輯,什麼是符號邏輯,什麼是當代邏輯,為什麼要學及如何學好邏輯,等等。

像“邏輯是什麼”或“當代邏輯是什麼”這類問題,如果問的是邏輯或當代邏輯等的定義,那么我勸初學者不必太認真。初學邏輯,自然想知道邏輯學大概是怎么回事,想知道邏輯學家大概做些什麼。但是,若想滿足這種好奇心,與其在腦子裡裝些不明不白的“定義”,倒不如對邏輯學裡討論的問題以及討論的方法多一點認真。這是因為:對一個學科的整體上的理解,是以對該學科中的問題和方法的理解為前提的。當然,這並不是說,關於邏輯或數理邏輯的各種說法都不值得思考。這裡的要點是:不具備足夠邏輯知識的人,分不出這些說法的好壞高低,反而容易因為學了某些“定義”、“分類”或“方向”,就自以為有些“邏輯學問”甚至“超邏輯學問”了。待到真有 點邏輯學問後,再來思考這類問題為時不晚——只要那時還有這種興趣。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