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雀雙兔圖

竹雀雙兔圖

《竹雀雙兔圖》是遼代佚名畫家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圖繪雙鉤墨竹一叢,其中有長竹三竿,聳立其間,又有三隻麻雀,分踞竹上:有的尋覓食物,有的靜立下觀,有的自理羽毛,神態各殊;叢竹之下生長的三株野花,左為蒲公英,中為地黃,右為白頭翁,顯得鮮艷肥大,引人注意;花前的兩隻灰兔為此圖的主題:一隻在吃草,一隻在探望,神態逼真、活潑清新。

畫作內容

竹雀雙兔圖 竹雀雙兔圖

圖上畫三竿翠竹,竹上落有三雀,一雀靜立枝頭,一雀用喙整理毛羽,另一雀側身瞰視,神情各異。叢竹下畫有蒲公英、地黃和白頭翁三株野花及許多野花小草。兩隻蒼兔蹲踞地上,一隻在吃草,一隻斂耳抬頭張望。

創作背景

契丹族,是中國北方一支古老的民族,契丹人逐水草而居,以狩獵遊牧為生。契丹神冊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強大的遼王朝,先後與五代和北宋並立。其繪畫作品,繼承唐及五代傳統,卻又獨具特色。花卉鳥獸是遼畫中常見的題材。1974年5月,在遼寧省法庫縣葉茂台發掘了一座遼代蕭氏貴族磚墓,規模較大,出土遺物較多,《竹雀雙兔圖》就在其中出土。

關於《竹雀雙兔圖》的年代,因畫上既無作者名款,也沒有題識和收藏印記,只能從絹畫本身加以分析研究,以確定流派與時間。由於畫幅出土於遼墓之中,從墓室結構和數百件隨葬品綜合來考察,可以斷定是遼代早期的墓葬,且不晚於遼景宗耶律賢時期,即北宋太宗趙炅的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也就是說,畫的製作年代不晚於這個下限。至於它的上限早到何時、關於畫的作者族屬問題,楊仁愷做過考證,對此圖的看法是“側重出自契丹族畫家之手”,這是有道理的。由於遼代繪畫受到唐、五代畫風的深刻影響,與宋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北宋初期的作品,一般都不署名。但從作品本身觀察,其技法雖帶裝飾意味,卻很難說是出自一般民間畫師之筆。

藝術鑑賞

風格

整幅畫作設色清秀,意境明快,靜中有動,生機勃勃。從中不難看出,畫面的裝飾氣味比較濃厚,生活氣息也相當強烈,從中可窺見花鳥畫剛剛擺脫從屬地位,開始形成獨立畫種的特點;同時,也不難了解到遼代的繪畫藝術與中原的密切聯繫,又別具一格,值得珍視。

構圖

《竹雀雙兔圖》局部 《竹雀雙兔圖》局部

這幅作品在構圖上很講究均衡對稱,如竹與竹、雀與雀、兔與兔之間的位置距離,都保持一定的平行對稱的關係,共至連竹葉的對生,花草的奇偶相對,都是經過作者審慎安排的。但它不是搞絕對平均的對稱,而是在對稱中又有一定的變化,並不使你感到單調死板,而是更富有民間藝術均衡飽滿的裝飾性風味,體現了當時人民民眾對藝術的愛好和審美習慣。

研究價值

圖中雖無作者款印,但因出土的墓葬為遼代早期,即北宋太宗時期,畫作的時代下限可靠,為研究五代、北宋早期、遼代的山水畫、花鳥畫及中原繪畫的發展與影響提供了極為可信的第一手資料。

歷史傳承

1974年5月在遼寧省法庫縣葉茂台遼代7號墓,出土了《竹雀雙兔圖》。該圖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重要展覽

2018年8月14日,遼寧省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繪畫展”,《竹雀雙兔圖》在其中展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