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紅天牛

竹紅天牛

昆蟲名,為鞘翅目,天牛科。分布於浙江、江蘇、福建、台灣、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雲南等地,主要為害已採伐的竹稈或2-3年生以上的竹稈,毛竹受害重。幼蟲在竹稈內蛀食,被害處有圓形羽化孔,可導致竹材內部積水,久之腐敗;重害竹材遍布為竹屑堵塞的蟲孔,僅剩竹皮,地下可見蟲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竹紅天牛紅天牛
體長11.5-18mm、寬4-6.5mm。頭、觸角、足及小盾片黑色,前胸背板及鞘翅朱紅色。頭短,雌蟲觸角接近鞘翅後緣,雄蟲觸角約為體長的1.5倍。前胸背板寬約為長的2倍,其5個黑斑中近後緣的3個較小,兩側各1顯著的瘤狀側刺突。鞘翅兩側緣平行,胸部和翅面密布刻點。幼蟲

體長約 20mm,白色,前胸背板黃色。

發生規律

多數年1代,少數2年1代;以成蟲或幼蟲在竹材內越冬。次年4月中旬越冬成蟲開始外出產卵,5月上、中旬幼蟲孵化蛀入竹材內常繞竹節蛀蝕為害;8月始化蛹,蛹期約 15 天,9月成蟲羽化。
蟲態出現期不整齊,成蟲出竹後先爬行,找尋適宜處產卵;卵散產於竹節上方,新伐毛竹以兩側落卵最多,每竹節卵數粒或數十粒成堆,每根竹落卵可達200-300粒。喜食伐倒、風倒或其它原因致死的枯竹,也為害健康毛竹。陽光充足、溫度較高、濕度不大之處最適宜該蟲為害,因此向陽面及植被少的山坡和山頂被害重,陰面、植被多的山坡或水溝兩側為害輕,山溝中為害更輕。

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

科學肥水,及時中耕鬆土,合理砍伐,砍下竹株全部運出竹林,保持竹林適當密度,提高植株抗性。

受害竹處理

竹林受害竹用5%二二三柴油溶劑噴射或塗抹,嚴重者及時砍伐,及時運出林外,將被害竹材漫人水中十多天,淹死其幼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