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舞

竹筒舞

“竹筒舞”流傳於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勵阿南朗河拾村及景洪縣勐宋鄉的哈尼族僾尼人中。援尼語稱“咿板嘟”,“咿板”意竹筒,“嘟”為跺或跳。

竹筒舞

竹筒舞竹筒舞

西雙版納哈尼族假尼支系,自稱“雅尼”,他稱“援尼”。餒尼人又有“覺逶”(平頭)“覺交”(尖頭)之分。在傣族文籍中稱僾尼人為“卡西先滿馬”(四十萬馬鞍的部落),現幾乎每家都可數出四五十代人的家譜,是當地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

僾尼人多居於向陽半山腰,依山建寨,樓房結構。崇拜多神和祖先,認為有天神、地神、樹神、寨神和家神,每年都要祭“龍巴門”(寨鬥神)。

僾尼人節日很多,許多節日都要跳舞,主要節日有:新年(跳厄梆都)、春節(跳連節撮)、秋乾節(跳節秧都)、吃新米節(跳節秧都)、湯圓節、揚花節、獻花節、播種節、插樹節、降天節、竹筍節、滅蟲節、建龍門巴節,這些節日除對歌跳舞外,還要盪鞦韆、打陀螺

在過“耶苦扎”期間,要在“龍巴頭”家裡跳“竹筒舞”,還要在寨子邊架起鞦韆。人們認為盪鞦韆能消除災難,而跳“竹筒舞”時擊打竹簡的聲音則能避邪消災。伴唱的歌詞中有“攆走寨里的惡魔,趕跑地里的災蟲害鼠”等內容;唱歌人在一旁伴唱,不參加跳舞活動。

竹筒舞除在“耶苦扎”期間跳外,在“嘎湯帕”(新年節)期間也跳。因其曲調歡快,舞蹈動作以雙腿的跺跳,小彈腿為基本動律,加之歌聲和竹筒聲融為一體,氣氛十分熱烈。目前他們又給竹筒舞賦予了新意,用來歌唱哈尼人的生活。

跳竹筒舞人數不限,男女皆可參加,以竹筒向下跺木版發出的響聲為伴奏。

傳說

竹筒舞主要是在“耶苦扎”(播種節)時跳。“耶苦”相傳是一個人的名字,“扎”有吃之意。民間有這樣的傳說:“很早以前,哈尼人種的稻穀發生了蟲災,禾苗幾乎被吃光,人們求神祭龍也無濟於事。有一個名叫阿培明耶的老人,他有一個兒子叫耶苦。耶苦非常聰明,智慧超人,對藥草有很深的研究,他用很多草製成了一種藥,把害蟲消滅了。他死後,人們很懷念他,因此每年播種完後都要殺豬宰雞敬獻他。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耶苦扎”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