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底-中國企業之殤

競底-中國企業之殤

競底是中國人最重要的民族性之一。從古代的“頭懸樑,錐刺股”、“臥薪嘗膽”,到現代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著乾,死了算”、“沒有任何藉口”等,無一不浸透著競底精神。競底如同魔法,它使中國製造迅速崛起,但也如同一道咒語,使中國企業局限於低層次的發展,缺乏轉型的動力。全書徹底闡述了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趨勢及發展態勢。

基本信息

競底-中國企業之殤

作 者: 孫力
出 版 社: 山西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5-1
I S B N : 9787807671459
定價:¥36.00

編輯推薦

揭穿中國企業的成長“謊言”,歷數逼近底線的莫測招術。全景式剖析中國企業競底本質的首部力作,二百餘個真實案例,揭示中國企業走向衰敗的根源之謎。
競底,曾催生了國企業的迅速崛起。聯想、吉利、華為、國美、蒙牛的輝煌,無不環繞著競底的“光圈”。然而,競底“成功”的企業如同一個毒蘋果,外表光鮮,內在卻危機重重:聯想接連巨虧,蒙牛屢陷風波,華為狼性遭遇質疑。敢問:中國企業會不會集體死於競底?!
精闢戰略解讀+真實案例分析,揭秘競底本質,解讀中國企業集體走向衰敗的商業巨作。
所有中國企業都在一條“競底鏈”上進行著生死博弈:一方面要把對方打到底線,甚至踢出局;另一方面自己要逃離底線,爭取更多的競底空間。實際上,競底之戰中沒有贏者,任何一家企業都逃脫不了死亡的魔咒。

作者簡介

孫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碩士,曾就職於國企、外企,並創辦運作高科技企業,歷經研發、製造、銷售等各種商業形態,諳熟企業經營的各環節各部門,善於從高端洞悉經營者的決策心理。代表作:企業戰略管理小說《商略》、《勝算》。

目錄

代前言
第一章 競底概論
一、競爭的概念與本質
二、競爭的兩種模式:競優和競底
三、中國競底的普遍性
四、競優的難處
五、競底的長處
六、競優和競底,所需要的能力不同
七、競底之下,不可能出現真正的創新
八、與競底相關的理論闡述
九、相關案例
十、競底戰略的問題
第二章 底線
一、底線的定義
二、底線的特性
三、底線類型
四、不斷變動的底線
五、擊穿底線和突破底線
第三章 競底精神與競底實力
一、競底精神
二、競底實力
三、競底落差
四、競底空間
五、顯性指標與隱性指標
六、競底鏈
第四章 競底組織
一、競底組織掃描
二、競底者
三、被競底者
四、競底組織的誕生和成長
五、競底組織內部的博弈
第五章 競底文化
一、中國式的企業文化
二、競底文化的特點
三、執行
四、行為塑造
五、洗腦
六、競底式的用人文化
七、競底文化注定的九斤老太法則
八、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差異
第六章 競底戰略(一)
一、戰略概論
二、外部環境分析
三、企業競底實力分析
四、選擇競底目標和對競底目標的藐視
五、競底方向和競底時機
第七章 競底戰略(二)
一、競底空間
二、典型的競底技術
三、競底戰略的風險
四、實施競底戰略時的危機應對
五、競底戰略的未來
附錄:案例索引
部分參考書目

書摘插圖

第一章 競底概論
一、競爭的概念與本質
競底是競爭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要討論競底,必須先簡單地討論競爭。
“競爭”這個詞在中國社會已運用得極為普遍,但人們對司空見慣的東西,並不一定有共同的理解,為了給後面的討論確立共同的基礎,我們有必要將競爭再次明確:
1.生物學意義上的競爭,是許多個體對必需資源有共同的需求,當需求量超過供應量時,個體間為了戰勝其他的個體,所發生的相互作用。遺傳學家通常認為,競爭是指自然選擇的主要因素,其作用是淘汰較弱的個體,而有利於保存較強的個體。
2.經濟學意義上的競爭,是指經濟主體在市場上為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和既定目標而力圖勝過其他主體的行為和過程。
因此在前言中所說的,任正非的“擰毛巾”、李志強的改變加重塊、打工妹儘量提高裝配零件的速度、家電行業的價格大戰、房地產行業的概念炒作大戰、保健品行業的廣告大戰以及各地政府之間的招商引資大戰,其實質都同樣是競爭,為的是“戰勝其他的個體”。
雖然競爭的形態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但背後還是有共同的規律可循。
歸根結底,競爭到底是什麼呢?志強廠的張曉虹是初一沒讀完的打工妹,整天坐在流水線旁給電話機打螺釘,她從來沒有學過什麼叫競爭,該如何去競爭,但生活卻讓她知道,如果自己把螺釘打得又快又好,儘量不給後面的工序添麻煩,並和工友們和睦相處,那么當公司訂單不足時,裁員就可能不會落到她身上,幸運的話,還能在任務飽滿時多掙幾個錢。
打工妹張曉虹對競爭的直覺是正確的:競爭最核心的本質,就是對性能價格比的衡量。但此處的性能、價格是廣義的,而並不單指產品的使用功能與消費者付出的貨幣代價。
案例:戴比爾斯的競爭策略
鑽石是地球上最稀缺的資源之一,戴比爾斯壟斷了全世界鑽石批發量的70%以上。他為鑽石制定了統一評判標準,使每件鑽石都有了一個價值基礎。
實際上,鑽石並沒有貨幣職能,保值增值的能力理應比不上黃金,同時還面臨著其他寶石,如紅寶石、藍寶石、翡翠的競爭。
那么,戴比爾斯是如何通過提高性能價格比,來制定其競爭戰略的呢?
戴比爾斯一方面控制每年的鑽石供應量,另一方面採用“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口號,推廣訂婚鑽戒與結婚周年戒,使其作為愛情象徵並表達持續的承諾。
永恆的愛,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無價的,戴比爾斯將它與自己的鑽石巧妙地聯繫在一起,使人們在想到這種神聖感情的時候,決不會考慮其他的寶石,誰會把綠寶石和愛情聯繫在一起?這樣就極大地提高了鑽石的性能,從而提高了自己產品的性能價格比。
一件產品的廣義性能,不僅包括產品的使用功能多寡、質量高低、壽命長短、品牌大小、服務好壞,還包括該產品一切與價值有關的內容,如美感、便利性、環保性。當然,廣義的產品也不僅僅限於有形的物品,政府提供的行政管理、社區治安、文化氛圍、社會保障,學校提供的教育,醫院提供的醫療都可以算作產品的範疇。
而一件產品廣義的價格,則是消費者消費某個廣義的產品時,所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機會、成本、心理感受等各種代價。
為什麼有些很好的高科技新產品曇花一現,沒有贏得市場的認可呢?就是因為公民覺得“價格”太高,他們還是選擇沿用習慣的方式。
中國人有句俗話說“公民的心裡有桿秤”。這桿秤是用來稱什麼的呢?就是用來稱性能價格比的。秤的一頭是公民的收穫(產品性能),另一頭是他們的支出(產品價格)。公民大多根據這桿秤來行事:
1.如果收穫遠遠大於支出,百姓們的滿意度很高,產品就獲得良好的口碑。如告狀的含冤者在大街上意外碰到個“青天大老爺”,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遇到了愛才的史今、袁朗。
2.如果收穫等於支出,公民嘴裡雖然不說什麼歌功頌德的話,但還是會默默地消費。
3.如果收穫明顯小於支出(這是競底社會的常態),公民在怨聲載道的同時,一方面他們會要求產品提供者加強性能,如舊城改造中“釘子戶”要求增加補償,但這條道路常常會受到打壓,因此另一方面他們會通過“投機取巧”、行賄逃稅、偷工減料等拿不上檯面的手段,儘量減低他們的支出,爭取達到更低層次的收支平衡,如中國相當多的不得不“避稅”的商家。這樣一來,公民就變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刁民”。
中國人很聰明,本性大多純良、質樸,但要使他們從“刁民”變成“良民”並不難,只要讓他們覺得“收穫大於或等於合理的支出”即可。同時,要讓他們從“良民”變成“刁民”也很容易,就是讓他們心裡不平衡,並無法有效地申訴。
中國自古以來盛產“刁民”,不過是因為競底社會提供的產品性能價格比太低,因此他們不得不用“歪門邪道”,甚至刀槍棍棒來為自己爭取一點平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