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傑

童傑男,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漢族。心理學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以及哲學、美學等領域具有獨特見解並提出自己的理論與觀點。

基本信息

童傑 男,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漢族。心理學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以及哲學、美學等領域具有獨特見解並提出自己的理論與觀點。在20世紀80年代初幾乎與前蘇聯心理學家同時提出運用"定勢理論"解釋無意識心理現象,被當時的學術權威斥為"唯心主義"並認為這種觀點不能在社會主義國家發表。成功地運用實證的方法驗證了精神分析學關於夢的假說,建立一種解釋夢的數學模型,證明了在臨床心理診斷中運用夢的資料的科學性和必要性。為中國心理學復甦後最早研究自我之一人,提出了與西方人殊異的中國人的自我理論即"忘我境界"說,並予以實驗證明,運用這一理論重新闡釋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對中國人國民性格和地域性格的實證研究引起有關學界的興趣,其中對自古至今幾百部文藝 作品中近千個人物的內容分析提出中國人國民性格變遷的假說。運用投射測驗技術研究中國城鄉家庭,建立家庭心理相容的多元判別模型,提出中國人家庭心理相容的理論。致力於將周易八卦和心理測驗結合起來發展筆跡心理研究,在職業測驗、人才選拔和臨床心理診斷方面獨有專長。同時在哲學上提出"廣義詮釋說",認為實證研究其實也是一種"視界",也是人藉助特定的編碼系統對人與特定對象的意義關係的"詮釋",從而為發展詮釋學尤其是解決詮釋研究和實證研究的長期對峙提出一種假說。曾患抑鬱症及疑難病,後從老莊哲學中得到啟迪,通過氣功和自我心理訓練獲得奇效並痊癒,此在心理諮詢實踐中試圖結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本土的心理治療模式。出版和發表學術論著70多篇(部),論著在學術界均獲一定影響,《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等刊全文轉載及引用率高。執筆的三篇論文在美車發表。屢獲國家、省科研獎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