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黨鎮

章黨鎮

章黨鎮屬於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鎮政府駐靖江路,人口5.49萬人,面積364.38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35個村委會。 位於東洲區東部,地處東經124°5′12″-124°32′20″,北緯41°47′22″-41°54′49″之間。東與新賓縣南雜木鎮、清源縣紅透山鎮接界,西與順城區前甸鎮接界,北與哈達鎮接界,南與大夥房水庫、章黨街道接界。所轄區域呈東西帶狀,屬遼東低山丘陵區。 辦公地址位於章黨街道天湖社區,距區政府17千米。

基本信息

名稱來歷

因以前有松樹,滿語叫“扎克黨”,後就稱章黨了。明末清初章黨一帶有許多茂密的松樹林。以後陸續住進了許多滿族人,都把這裡叫“扎克黨”,滿語意思就是“松樹”。以後人們就漸漸的叫成“章黨”了。

政區沿革

歷史淵源悠久。據考古發現3000年前商周時代就有人類棲息。據史料記載,公元前300年(燕昭五十二年)開始在遼河流域設定郡縣,撫順縣境屬遼東郡襄平縣,兩千年來撫順縣境多經嬗變,亦隨之變更。

明末清初,章黨是滿族聚居地區。清代,章黨地區屬興京府(今新賓縣)。因無從查找撫順縣建縣前章黨鎮建制的史料,只能輯章黨鎮始於撫順縣建縣(公元1908年)之沿革。又因現章黨鎮為原章黨鄉、大柳鄉兩鄉合併鄉鎮。史上行政區劃均經數次調整,故需間或分述沿革。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章黨地區同興京西界的營盤,前甸等地一起劃歸撫順縣管轄。撫順縣境分8區,旋改為6鄉。章黨鄉,大柳鄉分屬等五鄉,第六鄉。

1922年(民國十一年),施行區村制,縣境劃分為8區,屬395村。章黨鄉、大柳鄉分別劃為三區、四區。

1929年(民國十八年)6月,撫順縣奉省令改正區村制。按300戶為一村之原則,共劃為69主村。

1931年(民國十二年)全縣仍為8區69主村221副村1縣街(千金寨)。三區主村為:下章黨、上章黨、公家寨子、下頭沖。副村為:門進溝、寺溝、黃金堡子、張木匠溝、大柳河子、兩家子、三家子、邊牆溝、李其寨、太平溝、上二沖、中二沖、下二沖、上頭沖、山咀子、台山堡。四區主村為:營盤、高麗營子、得古、東薩爾滸、鐵背山、趕馬河、驛馬站。副村為:二伙洛、石門寨、窪河木、石灰窯子、腰嶺子、城子後。

東北淪陷時期,1935年(偽滿康德二年)下章黨,門進溝、上章黨、寺溝、黃金堡子、張木匠溝歸撫順縣三區管轄;營盤、高麗營子、二伙洛、新屯、腰堡、石灰窯子、驛馬站、窪河木、鐵背山、城子後、西薩爾滸、東薩爾滸、趕馬河、石門寨、東得古、西得古歸四區管轄。

1936年(偽滿康德三年)日偽實行新村制,撫順縣仍為八區一街。原69主村並為33主村,副村237個。主村為虛稱,副村為實稱。上述主副村亦有不同變化。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0年,組建撫順縣民主聯合政府,並調整區劃。全縣下轄8區。本境屬一區(章黨)、七區(營盤)。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3月,國民黨占據撫順。4月,中共領導的遼寧省政府將本境劃歸沈鐵撫聯合縣。5月,國民黨不斷向解放區進攻,國民黨撫順縣在本境(大柳鄉)成立公家鄉;11月在本境(章黨鄉)設定章黨鄉、營盤鄉。12月又將章黨、營盤兩鄉改為村。是年3月旋改為鄉。同年公家鄉與前甸鄉合併為前甸鄉。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4月,設區管鄉,本境(章黨鄉)章黨、營盤兩鄉及前甸鄉劃屬撫順縣第一區(設章黨)。

撫順解放後(1948年10月),撫順縣政府在本境(章黨鄉)設章黨、營盤區公所。1950年7月,各區實行以代號稱謂,章黨、營盤公別為三區、四區。1952年撫順縣撤銷,本境(章黨鄉)劃歸撫順市管轄。1953年7月,撫順市調整農村區劃,撤銷營盤區,其南部之三家子(今大夥房水庫區內)、李家堡、王家溝3個行政村劃歸五龍區,其餘併入章黨區。1956年7月章黨區下屬於各村曾分別劃歸清原、新賓、鐵嶺3縣。章黨街劃歸撫順市露天區。1957年8月劃回撫順市,成立章黨區人民委員會。下轄章黨街道辦事處及李家、豎碑、營盤、上章黨、上年、上哈達、下哈達。

經過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於1958年10月成立章黨區和平人民公社,下設管理區、生產大隊、生產隊。1959年4月,撤銷章黨區,公社隸屬郊區辦事處。1961年8月,公社體制劃小,和平人民公社劃分為章黨、營盤兩個公社。章黨公社下轄驛馬站、石門嶺、土口子、門進、張家、上章黨、黃金、下章黨、關嶺、新太河10個大隊。營盤公社下轄轉彎子、李家、豎碑、二伙洛、窪子伙洛、下窩棚、高力營子、新屯、榆樹、營盤10個大隊,均隸屬撫順縣。1966年營盤公社撤銷,將李家、豎碑兩個大隊劃歸上馬公社,其餘8個大隊劃歸章黨公社。1968年3月,成立章黨公社革命委員會,下屬大隊亦建立委員會。1978年將關嶺、下章黨兩個生產大隊劃歸撫順市郊區前甸公社,新太河大隊劃歸撫順市郊區碾盤公社。1980年9月,公社革命委員會名稱撤銷,改稱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10月建章黨鄉人民政府,各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轄19個行政村、38年自然屯。

1948年10月,撫順解放後,原瀋撫縣撤銷,恢復撫順縣,轄8區。本境(大柳鄉)公家寨、三家子、兩家子、太平溝、大柳河、肖家崴、上頭沖、下頭沖、中二沖、上二沖10個村歸撫西區管轄。經過土地改革,互助組、初級社,於1956年成立東明高級農業合作社,行政上成立三家子鄉人民政府。1956年7月劃歸鐵嶺縣管轄,為鐵嶺縣第十區(會元)三家子鄉,1957年劃回撫順市。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為東風人民公社,本境(大柳鄉)屬之。1961年,公社體質劃小,東風公社分為前甸、會元、河北三個公社,大柳地區屬前甸公社管轄。1978年3月,大柳地區從前甸公社劃出,成立大柳人民公社,下轄大柳、兩家子、三家子、公家、太平邊牆、李其、肖家、上二、中二、下二、上頭、下頭、山城14個大隊。1979年又增加門進、山咀兩個生產大隊。1983年8月,建立大柳鄉人民政府,下轄16個行政村、17個自然屯。

1998年11月,行政區劃調整,大柳鄉撤銷,劃入章黨鄉,至此,章黨鄉下轄35個行政村。

1999年9月,章黨鄉撤鄉建鎮成立章黨鎮人民政府。

2003年9月,根據撫順縣委(2003)24號檔案批覆,章黨鎮由原來35個行政村合併為18個行政村。下窩棚、高力村、新屯村合併為高麗村;萬金屯、土口子合併為萬金屯村;張家、邱家合併為邱家村;張木、黃金、解家合併為黃金村;邊牆、李其合併為李其村;大柳、山嘴、肖家合併為大柳村;兩家子、太平、三家子、公家、山城、小門進合併為三家子村;上二、中二、下二合併為中二村;上頭、下頭合併為上頭村。門進、上漢、上鮮、石門嶺、驛馬、營盤、榆樹、窪子、二伙洛等9個村保留不予合併。至此,章黨鎮共有18個行政村。

2005年4月,在營盤村成立全鎮管理小城鎮人口的社區組織---森源社區。

2010年9月,撫順市行政區劃調整,將撫順縣的拉古鄉劃入經濟開發區;將哈達鎮、章黨鎮(12村)、蘭山鄉劃入東洲區;將1998年11月行政區劃調整時併入章黨鄉的原大柳鄉所屬各村及章黨鎮的門進村劃入順城區。至此,章黨鎮由原所轄18個行政村減至12個。

行政區劃及代碼

2017年統計用行政區劃代碼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210403103001121森源社區居民委員會
210403103201122邱家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03122上章黨漢族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05122上章黨朝鮮族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07122黃金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10122石門嶺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11122驛馬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12122營盤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13122榆樹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14122高麗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17122窪子伙洛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18122二伙洛村民委員會
210403103219122萬金屯村民委員會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7925人,6589戶,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68人,城鎮化率20.46%。總人口中,男性9254人,占51.6%,女性8671,占48.4%。14歲以下3853人,占21.5%,14—64歲12780人,占71.3%,65歲以上1292人,占7.2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6251人,占90.66%;另有滿族、朝鮮族、蒙、回、錫伯族等幾個少數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為4.75‰,人口死亡率為4.5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8‰。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千米,總面積為22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81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地處長白山龍崗山余脈,境內大部分是丘陵。最高處是高麗村曲柳樹自然村的高山海拔612米,最低處土口子村海拔82米。

氣候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熱同季,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短暫,冬季寒冷漫長。多年平均氣溫7℃,1月平均氣溫-13.5℃,極端最低氣溫-37.3℃(2001年1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3.7℃,極端最高氣溫40.3℃(1942年6月20日)。最低月均氣溫-15.7℃(2001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2.9℃(2000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38.6℃,最大日較差14.9℃。生長期年平均185天,無霜期年平均154天,最長達165天,最短為135天。結冰期13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25.7小時,最多的2001年為2742.6小時,最少的1995年為2372.4小時。年總輻射125.3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25天(一般為3月26日——11月6日)。年平均降水量773.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02天。極端年最大雨量1083毫米(1995年),極端年最小雨量477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其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礦、金礦、已開採加工的主要產品有黃金、煤。

地上自然資源主要有油松、落葉松、闊葉林木、各種條材、中藥材、蘑菇菌類、核桃、榛子、山果類及各種山野菜等。野生動物有狐、兔、貉、獾、鼬、松鼠等獸類20餘種,野鴨、大雁、鷺鷥、等鳥類、魚類、爬行類等50餘種。

自然災害

1995年7月29日發生水災,章黨鎮有村屯12個受災面積27527畝,受災人口1.7萬人。2005年8月13日再次發生大型水災,受災人口1.5萬人,受災面積18444畝,近年來無較明顯的自然災害。

經濟概況

有耕地27527畝,其中水田2006畝,是以糧為主、工副業為輔的農業鎮。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葡萄、棚菜產業,食用菌,肉食雞,黃牛,絨山羊,生豬飼養及其它多種經營發展較快,農業人口人均收入為7695元。2011年財政收入1173.3萬元,比上年增加15.9%。

財政 2011年底GDP2.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0.5億元、第二產業1.6億元、第三產業0.6億元。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各村有文化活動室、民間樂隊和文化娛樂團體,全鎮各類文化活動骨幹350多人,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十分活躍。

教育 有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幼稚園3所。全鎮基本達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醫療衛生 有中心醫院一所、村級衛生室15個,農民合作醫療體系已經形成,並在全鎮鋪開。

社會保障 共有12個行政村,有農低保279戶502人;占總人口的3.2%,城低保56戶131人;占總人口的6.4%。優撫人員61戶61人,90歲以上老人有37人。2011年全鎮累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39818元,優撫金486373元,90周歲以上高齡補貼43600元,五保金324100元。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有瀋吉高速公路、並設有出入口,二0二國道、撫南公路貫穿東西,瀋吉鐵路設章黨、石門嶺、營盤、營東、鐵背山五個車站。所有村都通油路。出行、運輸極為便暢。

郵政電信 中國聯通、移動、電信三家通訊網路覆蓋全鎮,通訊便捷。有固定電話3560部,入戶率19.86%;行動電話5680部,入戶率31.7%。各村都有廣播站。

郵政電信 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三家通訊網路覆蓋全鎮。鎮內有郵局一所。

12個村都設有廣播站,全鎮實現了有線電視信號村村通,寬頻村村通。安裝了閉路電視,覆蓋率達90%,固定電話普及率48%,手機擁有量1.1萬部。

風景名勝

境內有著名的大夥房水庫觀賞垂釣園、元帥林旅遊景區、滿洲國司法大臣張煥相的故居遺址等。

城鎮建設

新農村建設成果顯著。民宅基本更新,樓房年年增多,擴建文化廣場,添置健身器材,使村容整潔美觀,環境舒適優美。全鎮市級文明村3個(邱家、二伙洛、驛馬),其中邱家村曾被評為省級文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