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涎胺

章魚涎胺(octopamine)首先於章魚的唾腺中發現,但此物亦存在於各種昆蟲的神經系統中,是正腎上腺素的羥基相似物,其生理作用相當於無脊椎動物的腎上腺素。

簡介

章魚涎胺與腎上腺素皆屬於逆境激素,可刺激肝糖分解作用、增加肌肉收縮力、調節體內能量狀態、增加心跳率、調節呼吸運動,以應付危急的逆境情況。它們也慘與驚嚇行為及調節飛行或運動時的能量。章魚涎胺為無脊椎動物的神經傳遞物質,例如支配螢火蟲發光器的神經,透過分泌章魚涎胺控制發光。章魚涎胺也是神經激素,可促進昆蟲脂肪體進行肝糖分解作用,使得血淋巴中的海藻糖(trehalose)濃度上升。昆蟲的脂肪體相當於脊椎動物的肝臟,負責儲存養分、代謝物質等功能。海藻糖是昆蟲主要的血糖,相當於脊椎動物的葡萄糖。而腎上腺素作用在肝臟,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由此可知,章魚涎胺與腎上腺素的生理功能,具有許多相似性。

對於中樞的調節,章魚涎胺與腎上腺素皆可調節神經系統的警覺(arousal)狀態。在腦或神經節,此物的分布很廣,可調節許多行為的表現。在無脊椎動物的生理作用中,章魚涎胺同時具有神經傳遞物質、神經激素與調節神經的功能,這些特性也與腎上腺素相似。

章魚涎胺與腎上腺的接受器,作用模式大多透過G-蛋白與cAMP執行胞內訊息傳遞,它們具有許多相似的藥理特性,顯示在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的演化路徑上,此兩種物質具有相似的軌跡與特性。

作用機制

章魚涎胺在無脊椎動物神經組織中可作為神經遞質、神經激素或神經調節劑 ,它對昆蟲的取食、遷飛和繁殖等生理過程起調節作用。章魚胺受體作用機制是通過刺激腺苷酸環化酶系統和其它第二信使 ,從而產生各種生理效應。因此它們是高效、強選擇性農藥開發中生物合理設計的理想靶標。對章魚胺的生物影響、作用機制、藥理分類以及章魚胺受體的生物學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並討論了章魚胺受體系統中可能用於設計新農藥先導分子的潛在途徑與靶標
章魚涎胺(Octopamine,簡稱OA)是脊椎動物激素去甲腎上腺素的一個同類物,具有對-羥苯-β-羥乙胺的化學結構。OA又名章魚涎胺或真硝胺,因該生物單體胺最早由Espamer和Boretti在章魚(Octopusvulgaris)的唾液中發現而得名。後來相繼發現它大量分布於各種無脊椎動物如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等的各種組織中。OA在昆蟲的中央神經系統(CNS)中含量最高;在支配所有主要神經纖維的神經元中均含有一定濃度的OA。一系列生物實驗表明,OA的存在及含量的變化對各種昆蟲的生長和行為具有顯著的生物效應。

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測定魚露中章魚涎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譜學方法。
方法採用:phenomenex luna C18柱,以0.02mol·L^-1檸檬酸-0.02mol·L^-1磷酸二氫鈉(7:3)為流動相,檢測波長λ=274nm。結果章魚胺在0.0057~50μg·mL^-1範圍內,濃度與峰面積線性關係良好(r=0.9991),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4.4%,RSD為1.53%。最低檢出濃度為5.7ng·mL^-1。結論本法操作簡便,結果可靠,可用於魚露中章魚胺及相關物質含量的測定,鰓魚魚露台章魚胺1055μg·mL^-1

相關參考

1. 科學月刊 http://www.csghs.tp.edu.tw/~captain/publish/06.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