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綬

章綬出身於書香門第,其高祖麟書,國學生。 曾祖父菊,十七補郡庠生,時稱卓犖士,有少年翰林之稱。 祖父美,國學生。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章綬(1827-1896年),宗名顯揚,字淮州,號蓬樵、行拱十,安徽宣城市宣州區狸橋鎮橫路章村人,系宣城南姥章氏三十一世孫。清代學者。

生平經歷

章綬出身於書香門第,其高祖麟書,國學生。曾祖父菊,十七補郡庠生,時稱卓犖士,有少年翰林之稱。祖父美,國學生。父浩,邑廩生,長年設館教授。章綬自幼受其父學風薰陶,故大有長進,以致出類拔萃。為清鹹豐辛酉科拔貢、四品封典、候選直隸州州判,同治元年補行,是晚清宣城北鄉的著名人物。其逝世後,宣城大儒之一的袁一清為之撰寫了《淮州先生家傳》一文。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宣城知事李應泰重修《宣城縣誌》,章綬為撰修。時因歷經戰亂,財力拮据,人才匱乏,他竭誠籲請邑之名流碩士察輿情、采眾議,殫精竭慮,幾易寒暑,“卒排萬難,成一邑之完書”,為宣城歷代縣誌之最。此前的光緒三年(1877年),章綬還主修了《宣城章氏宗譜》,他遍閱祖牒,格理線譜,切究派系,不辭辛勞,艱苦跋涉,上下說合,終於正本清源,又修葺章氏總祠,蒐集搶救文史資料,同時還為狸橋地區的徐、許、昝等大姓家族修譜出謀劃策,撰寫序文,傳承家族文化,做了許多別人無法替代的工作,在族人乃至宣城北鄉享有很高的聲望。
章綬不僅在地方史和譜牒家族文化中做了許多千年載譽的大事,還在宣城任職期間,對當時辦學的規營擴建,經濟核算尤為獨一精當。時宣城經兵燹之亂後,文廟僅存大殿一角,章綬四方奔走,籌資重修,全力舁材鳩工、繡達雕甍,依舊制修葺一新。繼之建崇正書院,捐資辦學,貢獻甚大。“所任皆全邑大工役,工帑支出,動以千計”,“至蕆事算榷,錙銖不爽,一時輿情,尤翕然稱服”,足見其率性阿正不私,作風果敢廉潔。
章綬平生好讀書、喜切究,曾設館二十餘年,未遑懈迨,尤其對聲韻學的假借轉注頗有資深造詣之處,故筆之於書,宏篇諸論,深藏肆櫝。“惜公逝世,後嗣未能承公之學,致先生遺稿散失殆盡,士林深為惋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