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望之

章望之,字表民,北宋福建浦城人。著有《救性》7篇,《禮論》1篇,還著有詩文數百篇,集為30卷。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少年喪父,伯父章得象為相,蔭為秘書省校書郎、監杭州茶庫,僅年余,以病辭職。求舉“賢良方正”,因伯父在相位,避嫌而被制止;上書論時政達萬餘言,沒有得到答覆。從此,他不想做官,專心鑽研學問。遊學於江淮一帶,足跡遍及齊、趙、湖、湘、湃、隴、吳。山水勝處,無所不歷。生活艱苦,常為溫飽而操勞。友人勸他出仕,他不願做官,翰林學士歐陽修、韓絳,知制誥吳奎、劉敞、范鎮,慕其才華,共同推薦。歐陽修在《寺丞公字序》中稱讚他:“氣剛色仁,好學而有志,其浩然修乎其外,而渾然充乎其內,以發乎文辭,則文辯博放肆而無涯。”任他為建康軍(今南京)節度判官,又任知鳥程縣,他均辭退。後任光祿寺丞,致仕後卒。

個人成就

章望之潛心讀書,鑽研學問,志氣宏遠,為文辯博長於議論。學術尊崇孟軻“性善”說,反對荀卿、楊雄、韓愈、李翱的見解,著有《救性》7篇。歐陽修尊魏、梁為正統,他認為不正確,著有《明統》3篇。李覯著《禮論》,說仁、義、智、信、樂、刑、政都出於禮。他著《禮論》1篇,訂正李覯的訛誤。此外,還著有詩文數百篇,集為30卷。《宋史》有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