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幼奕

章幼奕,女,主任醫師、教授、南通市肝臟病學醫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南通市醫學會傳染病學會主任委員、南通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重型肝炎、肝功能不全、肝衰竭的早期診治經驗豐富,慢性病毒型肝炎的抗病毒、抗纖維化治療有獨到之處。主持的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B型肝炎病毒變異株研究等省、市級課題達國內領先水平,獲市科技進步獎和優秀新技術項目獎8項。

人物特寫

章幼奕擔任副院長前的較長時期,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和全國同行一樣,也面臨著病員減少、競爭激烈、業務量急劇下降的困境。一度時期,醫院病床使用率由往年的100%左右降為67.8%,業務收入驟減幾百萬。在她擔任主管傳染病診療業務的副院長後,她沒有觀望和等待,而是積極在自身運行體制與辦院模式中找不足、求突破,緊緊圍繞專科特色做文章,終於衝出困境,躍上台階。章幼奕對院內技術、人才、設備等方面所具有的優劣勢可謂了如指掌。一方面,她緊緊抓住南通地區肝病高發這一特點不放鬆,竭力把以肝病為主的傳染病診療做“強”。另一方面,樹立大肝病專科意識,建立大肝病專科體系,把專科做“大”。她多次赴上海、北京等地與數家知名醫療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引進新技術、新療法。她積極倡導傳承祖國醫學精粹,組織老中青技術骨幹從肝組織、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水平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肝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如退高黃湯、抗纖膠囊等,形成了三院肝病科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膽紅素血症、肝纖維化、門脈高壓症以及脂肪肝的技術特色,取得了良好的藥物經濟學效益,對解決肝病患者“看病貴”熱點問題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2001年,她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R.P.A醫院外科國家肝移植中心進修生物人工肝細胞培養和移植免疫技術,返回後又領銜組建了跨學科、跨專業的肝臟病學科。在省內實施20多項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診療項目,同時還承擔25項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肝病科研項目,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和新技術引進獎近30項,被評為南通市醫學重點學科。

章幼奕從事傳染病臨床醫療的20多年中,先後成功救治危急重症傳染病患者數百例,對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型肝炎的診治尤有獨到之處,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從事繁忙醫療管理、臨床醫療工作的同時,她理論聯繫實際,潛心醫學科研,獲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在她主持的9項省、市級課題中,獲南通市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優秀新技術獎6項;在發表的專業論文中,多篇獲得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其中,省衛生廳課題“血清sICAM1與慢性肝炎相關性的臨床和病理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1998年,章幼奕在國內較早開展了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使早中期重型肝炎治癒好轉率由35%提高到77.8%。同時,她在人工肝治療中引入標準護理程式、早期治療老年重型肝炎的兩項創新,已在我國人工肝攻關協作組成員單位中推廣,為治療重症肝炎找到了一條新路子。章幼奕十分重視帶教和培養青年醫生,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青年醫生,使他們陸續成為技術骨幹。在她的參與下,醫院曾先後承辦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傳染病醫院學術交流會等學術活動,主持了江蘇省醫學繼續教育項目兩項。特別是2004年,她親自主持的江蘇省重型肝炎診療新進展學習班,對提高本地區重型肝炎診療的整體水平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她還通過對市內外重症肝炎、難治性肝病的會診、教學查房,解決了不少診療上的疑難雜症問題。

章幼奕不僅精通傳染科專業知識,還對邊緣學科也了解頗多,外語水平高,能隨時了解本專業國內外最新動態,掌握新知識、新技術,並及時套用於臨床。近年來,國內外部分地區先後發生愛滋病、“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等多種新發傳染病,作為南通市傳染病學會主任委員,章幼奕都能提前掌握防治動態,做好應對準備。同時,為了適應醫院由專科向綜合發展,她不僅在傳染病學科領域刻苦求索,對其他學科的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廣泛涉獵,兼收並蓄。章幼奕始終瞄準傳染病醫學最高峰,先後在國家及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30多篇,參與編寫了《戊型肝炎》、《內科程式診斷》等多部學術專著,主持和指導省、市級科研課題9項並達國內先進水平或填補國內、省內空白,12次獲得市以上科技進步獎及新技術項目獎,其中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臨床研究使重型肝炎的治癒好轉率明顯提高,並獲直接經濟收入近700萬元。在抗擊“非典”及其他傳染病防治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章幼奕是南通市肝臟病學科帶頭人、南通市醫學重點人才,先後當選中華醫學會江蘇省分會理事、江蘇省傳染病學會委員、南通市傳染病學會主任委員,兩次被評為“江蘇省三八紅旗手”,出席第九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並受到胡錦濤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被南通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南通市第六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獲“南通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