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巽文集

內容介紹

我國廣大的國土,從北方的東北平原,中經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直到南方的東南丘陵地帶和珠江流域平原,全部面向著壯闊的海洋。我們祖先的航海活動從遠古的石器時代便已開始,不但密切聯繫了大陸和沿海諸島間的兄弟人民,也加強結合了南北各地區的文化、經濟和政治,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興盛。而且,我們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能夠完全閉關自守而得到健康發展的,而海上航行正是我們交通國外的大道,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對於航海史的了解,實在是了解我國過去歷史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將有助於繼續發展我國未來更加前進的航海事業。我國歷史上的航海史料雖多,但比較分散,過去整理得不夠,不易見其全貌。若干年來,我曾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並且注意到應該使航海史的知識比較通俗化,能夠普及到較廣大的讀者。我就此而寫的論文中的一部分,就收錄在此集中。
集中另外所收的一些論文,則是和中西交通史相關的;本來,我國的航海史在很多方面也牽涉到中西交通史,這兩者的結合在東晉末著名僧人法顯身上就可看得明白,法顯既在中西交通史裡面占有極重要的一席位置,同時他也是我國最早詳細記錄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遠海航行的一人。不過中西交通史所包括的,除了海上交通這一面之外,還有陸上交通的另一面。我們從中西交通史的學習中,不難體會到歷史的發展是非常錯綜複雜的,往往由小可以見大,即此可以見彼。譬如探尋“河水重源說”何以會產生,就會牽連看到漢通西域的影響之大,它不但把中亞一帶“伏流重出”等地理知識深入東傳進我國,也使得《山海經》裡面的記載增加進去新的字句,我們如要分析清楚《山海經》的成書經過及史料價值,就得把這些來龍去脈尋找出來。又如對西夏政區分布的考查,不難看到兩宋時候西北邊受到嚴密封鎖的情況,從而對兩宋何以要積極發展海上對外交通這一歷史現象增加了理解。所以中西交通史的學習和研究,實在有助於我們擴大眼界,多了解一些事物的來蹤去跡,對歷史的分析可以深入一些。中西交通史的範圍甚大,所慚愧者,這裡選載的若干篇拙作,真只是一點管窺蠡測而已。
這一冊論文集能夠早日出版,應該謝謝海洋出版社的盛意,對於編輯部范紅英同志的一切熱誠幫助尤為銘感。論文集初步編成後,又承解放日報編輯部范涌同志為我全部校閱了一遍,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這樣真誠的友誼,是我所深深銘記的。插入書中的地圖,都由金竹安同志清繪,對此也應表示謝意。同時,也懇切期望讀者們多多加以指教。
章巽
1985年11月1日

作者介紹

章巽(1914-1994),字丹楓,浙江金華市人,1914年出生。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
他自幼穎悟,加上母親的精心培育,讀國小時便接連跳級。九歲國小畢業,十六歲高中畢業考進浙江大學,後又轉學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二十歲大學畢業後當教師、做編輯。曾任《大公報》駐美國記者留學三年,先後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紐約大學等的研究院歷史系,並獲文學碩士學位。天資聰穎加勤奮好學,使他成為當時少有的既精通英語又深曉歷史的著名學者。在美期間,章教授去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參觀了著名的海事陳列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感到航海事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對外交流是多么的重要,並開始積極從事海上交通史的研究。
章巽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西交通史專家。曾執教於天津南開中學、南京中央大學,從五十年代起,就一直在復旦大學任教授,講授中西交通史,專長於歷史地理、中西交通史、航海史等研究領域。與顧頡剛合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校)早在1955年出版,開綜合性歷史地圖集之先河。六十年代後還長期兼任《辭海》的中西交通史分科主編。中西交通史和中央亞細亞的關係頗為密切,因此章巽教授也向來致力於中央亞細亞歷史的研究。對於古西域交通線的分布和地域區分等,他都曾寫過專文,把從東到西作長形網狀分布的“絲綢之路”很具體明白地描述出來。章教授所編譯的《中亞古國史》(中華書局出版,1958年),自出版以來,一直是研究中亞史的重要參考書。
在中西交通史和中亞史的名著中,章教授還曾整理了《大唐西域記》和《法顯傳》。他利用了敦煌寫本殘卷等重要版本,對《大唐西域記》全書進行了分段校點的工作,改正了千餘年來傳刻過程中形成的許多錯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7年)。在他所作的《法顯傳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5年)一書,蒐集了大量的資料,所根據的底本有《法顯傳》的北宋本、南宋本、金刻本和日本所保存的古抄本兩種,他都用來時此書做嚴密的文字校勘和詳盡的註解工作。又因《水經注》裡面引用了許多《法顯傳》的傳文,所以他也利用了《永樂大典》本以下的明、清校注本《水經注》多種來加以校勘,不但有助於校本《法顯傳》,同時也校正了現行本《水經注》的許多錯誤。
章教授又是著名的航海史家。航海史和中西交通史之間的關係本來非常密切,所以他十分注意關於海上交通的研究。1956年,他出版了《我國古代的海上交通》(上海新知識出版社出版)一書,受到廣泛的歡迎,蘇聯也翻譯成俄文,在莫斯科出版。198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該書增訂本,內容更充實了。此外他還出版過《古航海圖考釋》(海洋出版社出版,1980年),這是一冊很重要的以對形為主的孤本古航海圖,經他細心整理,詳加考釋,出版後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和好評。
章教授若干主要的學術論文,現已輯集在《章巽文集》(海洋出版社出版,1986年)一書裡面,中多匠心獨運的精闢之作。
此外他還擔任過上海市歷史學會理事、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協會理事、中外關係史學會名譽理事、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顧問、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榮譽會員。
自1980年以來,在復旦大學由章教授指導的有碩士研究生四人,博士研究生四人。

作品目錄

前言 (1)
我的生活經歷和甘苦談 (3)
我國航海史的光輝經歷 (1)
《禹貢》篇中所見的海上交通――我國最早航海史的一頁 (38)
公元前第三世紀以前我國早巳發現季風並在航海中利用季風 (44)
絲綢之路的西端――大秦中國間直接航海交通的開闢 (51)
真諦傳中之梁安郡――今泉州港作為一個國際海港的最早記載 (66)
元“海運”航路考 (73)
《大元海運記》之“漕運水程”及“記標指淺” (86)
論《海道經》 (95)
明初我國通使日本的主要針路《使倭針經圖說》考釋 (107)
《古航海圖考釋》序 (118)
《我國古代的海上交通》再版後記 (131)
佛教經籍中之航海史料舉例 (133)
《法顯傳校注》序 (142)
《法顯傳》的宋、金刻本和古鈔本 (151)
《水經注》和《法顯傳》――紀念顧頡剛先生(1893-1980年) (162)
《大唐西域記》校點本前言 (173)
論河水重源說的產生 (177)
《五藏山經》和河水重源說――兼論《五藏山經》的編寫過程 (187)
再論《五藏山經》和《禹貢》的編寫過程 (201)
古西域交通道綜述 (205)
古代中央亞細亞一帶的地域區分――公元第七世紀以前中國史籍之所載 (212)
秦帝國的主要交通線及對外交通 (222)
《水經注》中的扦泥城和伊循城 (237)
桃花石和回紇國 (245)
夏國諸州考 (258)
附錄:大食帝國的東部疆域――行省區劃,交通大道及史料來源 (272)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