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原名山東財經學院,創建於1952年,是山東省建校最早的財經類普通高校,1978年更名為山東經濟學院。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以經濟與管理學科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章丘山東經濟學院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章丘山東經濟學院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辦學水平較高、規模較大的普通高等財經院校。
學校發揚“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訓精神,總結了“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山經傳統,形成了“以人為本、崇尚學術”的山經文化,確立了“學校與師生員工共同發展”的山經信念。
章丘山東經濟學院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學校坐落在山東省濟南市,現有兩個校區。老校區占地580畝;新校區一期工程占地1000畝,另有規劃建設用地2422畝。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489人。有在職教職工1325人,其中專任教師954人。教師隊伍中具有高級職稱的41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所占比例為81%;有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16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全國和省級優秀教師13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山東省教學名師2人,省部級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11人。聘任國內外兼職教授、名譽教授60人。
學校擁有完備的教學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716萬元。建成了覆蓋全校的千兆以太計算機網路。館藏紙質圖書156萬餘冊,電子圖書50萬冊;中外文期刊近3000種,12個專業資料庫,一個自建資料庫。學校運動場面積10.3萬平方米。生活服務設施齊備,滿足了人才培養需要。

學科建設及專業設定

學校設有16個教學學院,44個本科專業;擁有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予權和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資格。有會計學企業管理金融學數量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政治經濟學等6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數字媒體重點實驗室,9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擁有企業管理學科和會計學科兩個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企業管理學科特聘教授已經聘任到位。會計學專業為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專業和山東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為山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為山東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基礎為山東省教學改革試點課程;貨幣銀行學西方經濟學企業財務管理等10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政治經濟學、統計學等8門課程為省級重點建設基礎學科課程。

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學校堅持以科研為先導,設有山東區域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數理經濟研究所、機率統計與保險精算研究所、和諧發展研究中心等20個研究機構。近五年來,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4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3項,獲得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獎勵53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498篇,科研經費達到4980萬元。
學校擁有“山東省財政金融研究基地”和“山東省工商管理研究基地”;設立了“山東省企業電子商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和“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山東經濟》雜誌是學校主辦的綜合性經濟理論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交流與合作
學校實行開放式辦學的發展戰略,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中外合作辦學先進單位”。與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加拿大、紐西蘭、韓國、瑞典、菲律賓等國家的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廣泛穩定的合作關係。與山東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與山東微軟技術中心等知名企業聯合,分別組建了企業信息化研究中心和ERP實驗室;與山東社會科學院、章丘市人民政府等科研機構和地方政府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和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合作。

人才培養與就業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明確了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了“突出誠信教育,實施313成才工程,推進開放式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家組的認可,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培養了58043名畢業生,為山東乃至全國輸送了大批優秀的經濟管理人才。學校畢業生以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專業素質受到用人單位歡迎,學校的社會知名度越來越高,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

發展目標

學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科學研究為先導,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教學條件和環境建設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基礎,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學管理為保證。通過實施“教學強校、學科強校、科研強校、人才強校”戰略,經過八至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不懈努力,把學校建成以經濟與管理學科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水平財經大學。

人才培養

本科教育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的創新,構建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一是明確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寬厚的知識基礎、執著的創新意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二是把素質教育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突出誠信教育和開放式教育,實施“313成才工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三是最佳化課程體系,強化數學、英語和計算機“三基”教學,增加全校通識課程數量,實現人文素養與專業素養的結合;四是強化實踐教學,構建了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五是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擴大選修課比例,積極推行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六是制定了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緊密依託優勢學科進行專業建設。通過突出品牌特色專業,改造優勢傳統專業,發掘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專業,不斷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提高專業建設水平。設有16個教學學院,44個本科專業。會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金融學、數量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6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基礎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課程;貨幣銀行學、西方經濟學、企業財務管理等10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政治經濟學、統計學等8門課程為省級重點建設基礎學科課程。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以經濟與管理學科為主,文、法、理、工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學校積極探索多種模式辦學。國內與山東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目前已有累計348名本科生到山東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國外與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紐西蘭Unitec理工學院開展了國際訪學生項目,目前已有7名本科生前往上述國家開始他們的短期海外遊學。與山東微軟技術中心、用友軟體公司等知名企業聯合,分別組建了企業信息化研究中心和ERP實驗室;與山東社會科學院、章丘市人民政府等科研機構和地方政府聯合,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和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合作。學校畢業生社會需求量大,就業渠道寬,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研究生教育
學校於1985年在科研處設定研究生科,開始與北京經濟學院、天津財經學院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993年取得了碩士學位授授予權,同時獲得了第一個碩士點會計學專業的招生資格;1995年第一批招生的會計學專業9名研究生入學;1996年4月獲得統計學和企業管理(當時稱信息經濟)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獲得在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工商管理碩士(MBA)授權資格。至今共招收碩士研究生1169人,授予碩士學位564人,其中管理學碩士385人,經濟學碩士179人。
目前,學校碩士學位授權點總計23個,分布在經、管、法、工4個學科門類,涉及8個一級學科。現有在讀碩士研究生731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73人。

成人教育
山東經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是在原成人教育處的基礎上於1995年6月成立。成教學院現有專職管理人員15人,均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在讀博士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8人,在讀碩士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9人,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4人。成教學院下設函授部、夜大學部、繼續教育部、自學考試辦公室、教學研究室、辦公室等6個部室,主要開展函授、夜大、培訓、自考、計算機及英語等級考試等項業務。
學校函授、夜大學教育於1984年恢復招生,20多年來累計培養本、專科合格畢業生18,000多人。函、夜大教育開設的專業層次包括高中起點本科、專科起點本科以及高中起點專科3種,其中高中起點本科專業有5個,專科起點本科專業有14個,高中起點專科有8個。
學校是“山東省黨政幹部外經外貿和工商管理培訓基地”,同時還是“全國高級工商管理培訓資格院校”,近10年累計培訓各類人員20,000多人,被評為“山東省培訓工作先進集體”,多次受到省委組織部和省經貿委的表彰和獎勵。學校作為山東省高教自學考試財經類主考院校,自1984年開始參與自考各項業務工作。目前學校主考的本科專業有8個,專科專業有5個,在讀考生保持在20,000人以上,每年本、專科畢業生2000餘人。2001年國家教育部授予我校“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4年山東省教育廳授予學校“全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學校還是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和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的正式考點,是山東省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兩個中心考點之一。
根據學校第二次黨代會的精神和總體發展規劃,結合成教工作實際,“十一五”期間學校成教工作要努力實現以下幾個轉變:從中小規模向較大規模轉變;學歷教育從專科為主向本科為主轉變;從辦學形式、辦學種類、辦學層次較少向辦學形式、種類、層次較多轉變;從以傳統的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為主向以現代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為主轉變;從辦學效益較低向辦學效益較高轉變。

黨政機關、群團組織機構

章丘山東經濟學院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明水校區概況

章丘山東經濟學院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一、總體概況

明水校區位於章丘市經濟開發區內,占地1000畝,另有規劃用地2422畝。總體規劃建築面積為62萬平方米,達到在校生20000人的規模。校園規劃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按照“因地制宜、獨特精美、生態環保、以

章丘山東經濟學院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進行設計。明水校區於2005年9月28日開工建設。建設中得到了省、市領導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2006年7月,一期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當年入住學生4852人。2007年3月,適應學校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和實際,學校又投資新建學生公寓兩棟,風味餐廳一座,較好的滿足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求。截至2007年9月,明水校區已建成工程項目總面積達15萬餘平方米,學生總數達8800人。一座現代化、信息化、生態化、特色化的大學校園初具風采。
二、教學設施與教學條件
目前,明水校區擁有6棟教學樓,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其中4棟公共教學樓,2棟電教樓。擁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實驗室、計算中心基礎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設施及輔助設施。
章丘山東經濟學院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體育設施主要有體育館、田徑場、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室內百米塑膠跑道等,占地面積達200餘畝,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業餘生活。
章丘山東經濟學院章丘山東經濟學院
後勤服務設施有11棟學生公寓,總面積68326平方米,以及食堂、校醫院、大學生綜合服務中心等。校區內水、電、暖、通訊、網路等配套齊全。
三、教學管理
學校非常重視明水校區的教學管理工作,工作中貫徹學校黨委確定的“以條為主、條塊結合,職能延伸、協調運轉”的運轉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管委會下設綜合辦公室、教學部、學工部、共青團工作部、後勤部、保衛部、建設部等七個部門,互有分工,通力合作,有效的保證了明水校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圖書館

山東經濟學院圖書館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山東財經學院圖書館,1978年更名為山東經濟學院圖書館。1991年啟用坐落於學校噴泉廣場東面的老圖書館大樓(現已改名為第四教學樓),2005年在校園東南部又建成了一座新圖書館,2006年遷入新館。2006年建成明水新校區,隨之設立明水校區圖書館。目前,全校現有館舍建築面積約為21500平方米。
校本部圖書館內部設計呈環狀結構,中央大廳上部為透明天頂,館內光線明亮,視野開闊。館藏布局採用大開間寬布局藏書格式,實現了集藏、借、閱、檢索一體化服務模式。截止2007年底,全館館藏文獻資源總量150餘萬冊,其中紙質文獻約100萬冊,電子書刊40萬餘冊,中外文期刊近3000種,各類報紙累計達到500餘種。館內珍藏有《四庫全書》一套,影印版《申報》一套及部分線裝古籍,另有英、日、法、俄、德等文種書刊約2萬冊。學科覆蓋面廣,遍及經、管、文、法、理、工等各個領域,其中尤以經、管學科文獻的收藏最為完整。校本部館設有5個書庫,5個閱覽室,1400餘個閱覽座位,計算機159台。擁有大型學術報告廳、小報告廳、小型會議室、複印室、自習室等場所。明水校區分館收藏圖書近30萬冊,中外文期刊575種,設有1個書庫,3個閱覽室,500餘個閱覽座位,計算機116台。明水校區分館由學校圖書館統一領導,共同組成學校的信息資源服務基地。
圖書館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員工隊伍。現有正式工作人員64人,其中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24人,“231”人才工程入選人員2人,碩士生導師2人,博士2人,碩士研究生11人,90%以上受過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專業教育或具有大專以上學歷。
圖書館現擁有伺服器、各種計算機終端和外部設備,建成了高頻寬的館內區域網路和電子信息服務系統。2001年圖書館購進大連博菲特軟體系統和與之配套的系列硬體設施,通過1000兆光纖接入校園網,建成圖書館書刊自動化管理區域網路,2006年升級為妙思文獻集成管理系統,逐步形成了功能齊全、運行穩定、服務便捷的網路環境。圖書館通過校園網和網際網路(INTERNET)向網上用戶提供文獻服務。讀者可通過計算機檢索本館的文獻收藏信息、文獻資料庫及網上資源。
近幾年來,圖書館重視網路化和數位化文獻資源的建設,對文獻資源建設類型進行了適時調整,逐年加大對電子資源的收藏力度,經過幾年的努力,圖書館各類型電子文獻逐漸成為學術信息資源的主要形式,數位化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已購進12個專業資料庫,自建一個資料庫,初步建成印刷型文獻和數位化文獻相結合的文獻保障服務體系。
圖書館一直把“讀者第一,服務至上”作為辦館宗旨,為讀者提供書刊借閱、資源查詢、信息與課題諮詢、用戶培訓、館際互借、文獻複製、文獻傳遞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定期舉辦學術報告、讀者沙龍、讀書活動和書展等,是莘莘學子博覽群書、涉獵各科知識、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場所。

明水校區圖書館設立辦公室、流通部、期刊部和技術部四個職能部門。辦公室主要負責辦理讀者借書證的有關手續,新生入館的培訓、諮詢工作;流通部主要負責向讀者提供圖書的借還、閱覽服務,進行圖書利用的宣傳工作,掌握圖書利用情況,向資源建設人員提供圖書採購、提存、剔舊建議,研究、探索圖書流通閱覽工作,收集讀者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圖書流通閱覽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期刊閱覽室主要負責中外文報紙、期刊的管理及閱覽服務,解答有關期刊文獻利用方面的諮詢,掌握期刊、報紙利用的情況,為文獻的採訪工作提供參考性依據。技術部主要負責圖書館工作機房的網路維護、系統升級,保證兩個校區之間的系統互聯,並保證多媒體閱覽室的正常運轉。
目前明水校區圖書館設有一個綜合書庫,一個期刊閱覽室和兩個多媒體閱覽室。書庫藏書近二十四萬冊,主要有文科類圖書,包括馬列著作、哲學、社會科學總論、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科學、教育、體育、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地理圖書;理科類圖書包括自然科學總論、數理化、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科學、醫藥衛生、農業、工業、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環科、綜合性圖書。期刊閱覽室內現有期刊近三百種,內容涉及政治理論、經濟管理、語言、文學理論、計算機、數理化、工業技術、環境科學、文學藝術等類現期期刊;同時有主要大報及專業性報紙30餘種供廣大師生閱覽,閱覽室內設有三百餘個座位,直接為全校師生提供服務。多媒體閱覽室共有機器116台。大型資料庫13個,其中遠程連結資料庫11個,如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資料庫等,2個自建資料庫。讀者可通過網路使用超大規模的海量數位化信息資源,滿足了讀者網上瀏覽雜誌、期刊,撰寫論文等信息化資源的需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是圖書館的辦館宗旨,“溫情服務,效率管理”是圖書館的工作準則。開展以思想、業務、人才、制度、環境為中心的“五個一工程”的建設;開展以身體、心理、業務、道德為中心的“修身創佳”測評活動,轉變服務觀念,提高業務素質,不斷開拓新的服務手段和內容,為讀者營造文明、有序、舒適、開放的學習和信息利用環境,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提供強有力的文獻信息服務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