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農民起義

竇建德農民起義, 隋朝末年大規模農民起義中的一支主要的隊伍。611年,莜(音條)縣(今河北景縣)人高士達在清河起義,同河北義軍張金稱、郝孝德、孫宣雅、楊公卿等部一起和隋軍多次交戰。

隋朝末年大規模農民起義中的一支主要的隊伍。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無數貧苦農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611年,莜(音條)縣(今河北景縣)人高士達在清河起義,同河北義軍張金稱、郝孝德、孫宣雅、楊公卿等部一起和隋軍多次交戰。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派楊義臣率官兵到河北鎮壓叛軍。楊義臣先打張金稱,對峙了一個多月,隋軍故意示弱,後猛力襲擊,打敗了叛軍,張金稱被俘斬首。後楊義臣進兵高雞泊(今山東省恩縣西北),打高士達和竇建德。建德勸士達避楊義臣之銳氣,待其將士疲勞,再乘機進攻,乃可全勝。高士達不聽,親率兵迎敵,初得小勝,便置酒宴眾,大意麻痹,而幾天后,果被楊義臣擊敗,高士達在戰鬥中犧牲。於是,建德乘此機會,收拾餘部,安葬陣亡將士,為高士達發喪,士氣大振,不久隊伍壯大到十餘萬人。
617年正月,竇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長樂王,年號丁丑,建置官屬。次年7月,隋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奉隋煬帝之命,從涿郡引精兵3萬,南下解東都之圍。照隋煬帝原意圖,薛兵南下,王世充北上,兩支精兵,由薛世雄統一指揮,聯合鎮壓瓦崗軍。但事與願違,薛部卻被竇建德軍一舉殲滅。在薛世雄率兵到達河間城南七里井後,竇建德把精銳部隊埋伏在附近的水泊中,又故意撤走附近的各地軍隊,散布流言,偽稱逃走了。薛世雄信以為真,不設防備。竇建德偵察清了敵情,親率1,000多人的敢死隊,冒著彌天大霧,突襲隋營。隋軍驚慌失措,自相踐踏,死人城堆。薛世雄只帶得幾百騎逃走,3萬精兵全部覆滅。竇建德乘著戰勝的餘威,取得了河北大部分郡縣。
618年,竇建德建國號為夏,改元五鳳,自稱夏王,次年遷都洛州(今河北永年)。接著,竇建德領導農民起義軍又南下連克相州(今河南安陽)、趙州(今河北隆堯東)和黎陽(今河南濬縣)等地。唐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因援救洛陽的王世充,在牛口(今河南滎陽北)布陣長20里,與李世民展開激戰,因輕敵受傷被俘,被殺於長安。餘部推劉黑闥為主,起兵反唐,武德六年(623年)失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