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二代

窯二代

窯二代是繼漂二代、窮二代後的又一個網路新詞。具體指盤窯工、燒窯工、出窯工、裝窯工們的子女。他們從小與隨父母一起在外漂泊,窯廠的條件艱苦,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教育問題,總是因沒戶口、難管理等理由被拒之校門之外。

概述

窯二代簡單地說就是窯工們的子女,即裝窯、燒窯或控制爐內烘焙的工人的孩子。這些孩子由於基礎環境差,同時得到教育少仍然未能擺脫貧窮,稱之為“窯二代”。這是繼漂二代窮二代後的又一個網路新詞。

形成原因

窯二代窯二代

窯廠的工人大多來自雲、貴、川的偏遠鄉村,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每天凌晨3點就要起床,除了早飯、午休可以稍作休息外,他們幾乎要在類似蒸籠的環境中工作一整天。盤窯工們即使在驕陽似火,酷熱難耐的環境下也要把製作好的磚塊用板車運到晾曬場地。他們幹的都是體力活,中途餓了,就啃口劣質速食麵進行充飢。出窯工則更為辛苦,為了供應市場,出窯和裝窯同步進行。窯里的溫度至少在40攝氏度左右,最高可達到五六十攝氏度,人站在裡邊不動,汗水都會像泉水一樣不斷地湧出來。窯工的工資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對於大多都是農民出身的窯工來說,算得上是“難得的高薪”了,除掉開銷,每月還能剩下1000元以上。他們感到非常滿足,無論多苦,都會堅持下去。

窯工們常年在外打工,不得不把孩子帶在身邊。而這些孩子自然就是從小與隨父母一起在外漂泊,窯廠的條件艱苦,沒有零食可吃,沒有遊戲機可玩,沒有網路可上,這些孩子即使到了適齡階段甚至連學都沒有辦法上。每個窯廠都有數十名的小孩,他們無法擺脫身處的困境,父輩這一代是窯工,下一代長大後還和上一輩一樣當窯工,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相對做窯工們的父母,他們被稱作“窯二代”。

生活狀態

窯二代窯二代

由於身為窯工的父母們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在工作之餘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這些孩子只能從國小會自己照顧自己,相對城市城的孩子,窯工們的孩子獨立性要強許多。只是惡劣的生存環境,讓他們飽受煎熬。高溫天沒有風扇,沒有冰塊,他們就泡在水裡清涼。兩根劣質冰棒是窯工的孩子最好的零食。最好玩的遊戲就是在窯廠奔跑,整天跑來跑去,孩子們的雙腳布滿了灰塵。

窯工們的子女有的生在窯廠,有的長在窯廠,他們從小與父母在外漂泊,懂得大人的艱辛,所以不管認識與否,孩子間相處融洽,基本上以大帶小,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只是上學教育是他們面臨的最大的難題。由於戶籍的限制,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學校上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學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難承受高額的費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基本上都是民間興辦的,其教學質量不僅無法和城市學校相比,也無法和農村學校相比。儘管廠里也多方找關係,但相關部門總是借著孩子沒戶口、難管理等理由搪塞。

引發擔憂

窯二代窯二代
“窯二代”沒有正常的成長環境,甚至上學都成了奢侈的願望,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平更是讓很多窯二代求學、求職路異常艱難。 此外,收入不穩定、沒有醫保是“窯二代”的父母們面對的最大問題,而作為子女的他們在不斷奮鬥和出人頭地的旅途中,還有家庭重擔要一肩扛起。他們中的許多人雖然有心規劃,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無財可理”的尷尬現實卻讓人無奈。難道說,省吃儉用是“窯二代”唯一的出路?難道“窯二代”、“窯三代”們只能被動地接受“貧窮循環理論”的魔咒嗎?國家和社會應為窯二代創造一個有力環境,以真正實現和諧社會目標。

高溫下的窯工與 “窯二代”

盤窯工在進行裝車作業。驕陽似火,酷熱難耐,他們或頭戴笠帽,手戴手套,或光著上身的窯工把製作好的磚塊用板車運到晾曬場地,他們古銅色的臉上布滿汗水,濕透的衣服緊貼著他們的前胸後背。
為了供應市場,出窯和裝窯同步進行。盤窯工、燒窯工、出窯工、裝窯工又髒又累,特別是出窯工更為辛苦。窯里的溫度至少在40攝氏度左右,最高可達到五六十攝氏度,人站在裡邊不動,汗水都會像泉水一樣不斷地湧出來。
盤窯工同樣是體力活,中途餓了,啃口劣質速食麵充飢。坐在窯邊風口處的出窯工老張,一身汗水、衣服上全是灰塵,一幅虛脫狀態。老張淡淡地說,和種田一樣,他們也要看天吃飯。天好時,磚坯幹得很快,灶里也就不會斷貨。不過,這也是他們最辛苦的。
下班後,聚到一起看電視是這些年輕窯工的最大享受。每天凌晨3點就要起床,除了早飯、午休可以稍作休息外,他們幾乎要在類似蒸籠的環境中工作一整天。遇到雨天時,由於沒有乾坯,工人們基本是處於停工狀態———這是工人們最擔心的,因為在宿舍睡上一天,就意味著白花花的票子從指間流走。
窯工們對每天的工分十分計較,非得親自過目,方才放心。磚廠有百名工人,大多來自雲貴川偏遠鄉村,他們的工資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對於大多都是農民出身的窯工來說,算得上是“難得的高薪”了,除掉開銷,每月還能剩下1000元以上。他們感到非常滿足,無論多苦,都會堅持下去。
高溫天水裡清涼,兩名窯工的孩子泡在涼水裡不願起來。“大人苦點是沒關係,關鍵是孩子”今年50歲的寇師傅長長嘆了口氣。孩子的上學、教育是他們天大的困難,儘管廠里也多方找關係,但相關部門總是借著孩子沒戶口、難管理等理由搪塞。
兩根劣質冰棒是窯工的孩子最好的零食。窯廠合計有50多名小孩,基本上來自雲貴川,這些娃兒從小與父母在外漂泊,懂得大人的艱辛,他們不管認識與否,相處融洽,基本上以大帶小,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幫助父母分擔家務。
整天在窯廠奔跑,孩子雙腳布滿灰塵。有時想到這些適齡孩子沒學上,我們做父母的整夜難眠,我們再也不想孩子成為“窯二代”,窯工老寇無奈道,說到這裡,老寇急匆匆拉起車子裝磚去了。

雙語解讀

kilnchildren窯二代yáoèrdaì
Referringtothechildrenofkilnworkers.Theyleadanomadiclifewiththeirparents.

Theconditionsoftheworkplacewereveryhard.Theylackeducationopportunities.

Theyareoftenrefusedatschoolsbecausetheylackaregisteredpermanentresidence.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