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岩十九峰

穿岩十九峰

穿岩十九峰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城關西南約22公里處的鏡嶺鎮境內、總面積30.65平方公里,有19峰,峰峰相連,橫亘2.5公里。山上林木青翠,山下溪澗碧澄見底。因中峰上有圓竅,東西相通,故名穿岩十九峰。中有石室廣20餘丈。穿岩石洞高掛岩壁間,隔岸遠觀,有如圭上圓孔。

基本信息

景區介紹

穿岩十九峰景觀圖集穿岩十九峰景觀

穿岩十九峰風景名勝區由穿岩十九峰、千丈坑、台頭山、倒脫靴四個景區組成,是我國壯麗的丹霞地貌景區之一。

千丈坑景區在穿岩十九峰的東面,以北向南,野趣天成,一路沙汀漫步,竹徑通幽,移步換景,甚為險、幽、奇。

台頭山景區在千丈坑景區東邊,懸崖之上,有一玄武岩台地,故名台頭山。該景區最為壯觀的是大圓墩觀景台,站在此景點,可望穿岩十九峰,鳥瞰千丈坑,峰林奇景,盡收眼底。

倒脫靴景區位於縣城西南裏白岩村石門坑峽谷中,以奇岩怪石,跌流飛瀑著稱。峽谷中有一座孤崖突起,高11米, 寬3米,遠遠望去酷似戲曲舞台演員穿的長統靴倒立,故名“倒脫靴”。

相關傳說

穿岩十九峰穿岩十九峰
相傳古時大禹治水到了鏡嶺,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他在一座山峰上鑿了一個洞,系住大船,就是現在的(纜船峰)。自從大禹治水以後,鏡嶺、澄潭一帶水患杜絕,百姓安居樂業。可是好景不長,鏡嶺東邊的山上出現了一條蟒蛇,常常侵擾當地百姓,這時,從縣城郊嫁到鏡嶺的一個新媳婦(新婦峰),設法與大蟒蛇相鬥。她每日做一些蒸餅(蒸餅峰),點著香蠟燭(香爐峰)趕到大佛寺,祈求文殊、普賢(文殊峰、普賢峰)兩菩薩,降臨鏡嶺指揮搖旗壓陣(祺盤峰),剷除大蟒蛇,為民除害。新媳婦的虔心終於感動了菩薩。文殊、普賢騎著白象、獅子(獅子峰),帶著頭戴幞頭(幞頭峰)的神將前往鏡嶺,擺旗(擺旗峰)、擂鼓、敲鐘(覆鍾峰)、打磬(磬峰),請泗洲菩薩(泗洲峰)協助,用長纓縛住大蟒蛇,欲將凌遲處死,以祭“三才”即天、地、人。此時大蟒蛇嚇得渾身打抖,拚命哀求菩薩饒命。於是,菩薩發了慈悲,命大蟒蛇化作一把利劍(卓劍峰,改惡從善,學得斯文一些(筆架峰),長期矗立守衛山巔,維護安寧,該山峰是十九峰中最小的一座山峰。同時又命神將騎著良馬從腸岫(腸岫峰)出發,前往黃岩購米運糧,接濟鏡嶺、澄潭一帶百姓,故有“黃岩熟,新昌足”的說法。可是時間一長,黃岩至新昌一帶的路上出現歹徒攔路搶劫糧食。神將與歹徒展開鬥爭,歹徒被神將懲服。因為歹徒好吃懶做,神將懲罰它永遠飢餓(鵝鼻峰)。在打鬥中神將的良馬也被歹徒刺傷,馬鞍移了(馬鞍峰)位,馬鞍下面出現了空隙,就是現在的“穿岩洞”,在洞口可以望海(望海峰),該峰是穿岩十九峰中最高的峰,海拔40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