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貼

腧穴敷貼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貼藥物,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對於一些常見病症有獨特的療效。

概述

腧穴敷貼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貼藥物,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對於一些常見病症有獨特的療效。

穴位敷貼穴位敷貼

穴位敷貼產品說明書

穴位敷貼說明書穴位敷貼說明書
【產品名稱】穴位敷貼(一貼涼)
【組織結構】本品是將薄荷腦、對羥基苯酸、水、高分子物質組成的高分子凝膠塗敷在無紡布基材上製成的外用貼劑組成。
【適用範圍】通過物理作用緩解因頸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風濕關節炎、腰腿疼、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並能起到醒腦提神、解痙鎮痛的輔助治療作用。
【使用方法】清潔患處,取出貼劑解開防黏膜,將膠面貼於患處,輕輕按壓即可,每24小時更換一次。
【注意事項】孕婦、皮膚破損,開放性傷口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或禁用。
【貯 藏】置陰涼乾燥處
【生產許可】魯食藥監械生產許20140114號
【註冊證號】魯菏食藥監械(準)字2010第1580017號(更)
【規 格】7cm×5cm×8貼
【生 產】山東皇聖堂藥業有限公司

藥物與器具

藥物:用於敷貼的藥物可分為單味藥和複方藥兩種。常用的溶劑有水、白酒、黃酒、薑汁、蜂蜜、凡士林等。還可根據病情套用藥物浸膏做溶劑。
劑型:可分為丸劑、散劑、糊劑、膏劑等。

操作

選穴:腧穴敷貼選穴一般多選用病變局部的穴位、阿是穴或經驗穴。其中神闕穴和湧泉穴為常用的敷貼穴。

操作示意圖操作示意圖

方法:敷貼藥物之前應先用溫水或75%酒精棉球擦淨局部,然後用紗布、油紙或膠布固定。敷貼時間適藥物刺激程度而定。

操作示意圖2操作示意圖2

實用舉例

適應症
處方
操作方法
支氣管哮喘

複方白芥子灸:夏季從初伏

開始治療取炙白芥子21g、

元胡 21g、甘遂12g、細辛12g。

共研細末備用

取上藥1/3量,用薑汁調和成糊膏

,分成6小份,分別貼敷在雙側的肺俞

、心俞、膈俞6穴上。一般貼敷4~6小

時,每隔10天如上法再貼敷一次 ,

連續3次。連續治療3年。

慢性支氣管炎

白芥子末:發作期和緩解期均可應

用將白芥子研成細末,置於瓶內密封

備用

用時取適量白芥子末,用醋或薑汁調成糊膏

狀,取一小團(一般每穴用5g左右),貼敷

在穴位上,然後用膠布或傷濕止痛膏固定,

貼敷時間為2~4小時。在背部選用肺俞、

膏肓等穴。

小兒遺尿

複方五倍子灸:取五倍子、何首烏各等

份,將藥物共研細末

用醋將藥物調和成糊膏狀,每晚臨睡前貼敷於

臍部或湧泉,用膠布固定,清晨起床時取下。

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

套用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敷貼時有灼痛感,敷後會發泡,其泡癒合後會長時間遺留色素沉著。因此套用此類藥物時要注意敷貼時間,儘量避免用於面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