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制

稱制

臨朝稱制是指古代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在君主制時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統治者代理皇帝(朝鮮、越南、琉球等國稱國王,日本稱天皇)執掌國政,如果男性代理國政,太子稱監國,其他男性稱攝政 。臨朝稱制由中國西漢時的呂后所開創,自有臨朝稱制以來,基本所有皇朝都有此現象,惟獨終明一代未有一位皇太后進行臨朝稱制,這與自太祖所制定的《皇明祖訓》有著密切的關係。

基本信息

詞源

按傳統儒學和大男子主義觀點,身為女性的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和妃子只能待在內宮中,而不能上外朝,即所謂“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后妃要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當然就要“ 臨朝”,即“當朝處理國政”之意;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制”、“詔”,布告公文稱“誥”,后妃掌權後代理皇帝職責,其命令自然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所以叫“ 稱制”,即“行使皇帝權力”之意;兩者合稱,即 臨朝稱制,該詞在正史中最早出現於班固的《漢書·高后紀》:“惠帝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后 臨朝稱制,大赦天下。”

稱制 稱制

所謂的“稱制”,應該不只是行使皇帝權力之意。

釋義

(1)秦始皇統一 中國 後以命為“制”,令為“詔”。後因謂即位執政為“稱制”。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孝景 崩,即日太子立,稱制,所鎮撫多有 田蚡 賓客計筴。”

《後漢書·章帝紀》:“帝親稱制臨決。”

《晉書·姚萇載記》:“ 萇 乃從 緯 謀,以 太元 九年,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 秦王 ,大赦境內,年號 白雀 ,稱制行事。”

(2)代行皇帝的職權。

《漢書·高后紀》:“ 惠帝 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稱制。”

《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 鄧後 稱制終身,號令自出。”

《續資治通鑑·宋理宗淳祐八年》:“自 太宗皇后 稱制以來,法度不一,內外離心。”

稱制列表

中國

春秋戰國(共2位)

•秦國宣太后(臨朝稱制共四十一年。)

•趙國趙威后

西漢(共2位)

•呂雉(稱制共十六年,呂氏一族隨之榮哀。)

•王政君

東漢(共6位,是中國歷史上皇太后臨朝稱制人數最多者。)

•竇皇太后

•鄧綏

•閻姬

•梁妠

•竇妙

•何皇太后

東晉(共2位)

•庾文君

•褚蒜子(曾多次臨朝,但不戀棧權位。)

北魏(共2位)

•馮皇太后

•胡皇太后

唐朝(共2位)

•武則天(為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韋皇太后

遼朝(共3位)

•述律平

•蕭綽

•蕭耨斤

西夏(共3位)

•沒藏皇太后

•大梁皇太后

•小梁皇太后

北宋(共4位)

•劉皇太后

•高太皇太后

•曹皇太后

•向皇后

北遼(共1位)

•蕭德妃

西遼(共2位)

•蕭塔不煙

•耶律普速完(為先帝之妹,是中國史上唯一以非先朝皇后或皇太后身分稱制者。)

南宋(共1位)

•謝道清

元朝(共3位)

•乃馬真後

•海迷失後

•卜答失里

明朝(共1位)

•李太后

清朝(共3位)

•孝莊文皇后

•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掌握晚清實際大權共四十年余。)

•隆裕太后(溥儀即位後始臨朝,是中國最後的皇太后。)

日本

神功皇后(臨朝稱制共六十九年,百歲而崩。)

飯豐青皇女(有短暫即位為女天皇的紀錄,稱 清貞天皇,但不為正史承認。)

間人皇女(有疑似短暫即位為女天皇的紀錄,稱 中津天皇。)

鵜野贊良皇后(天武天皇崩後臨朝稱制2年,子草閉皇子死後始即位,稱 持統天皇。)

西園寺寧子(北朝在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詮的策畫下,天皇、上皇皆被擄去,因而由國母西園寺寧子代理朝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