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聖殿

種子聖殿

“種子聖殿”是一個六層樓高的立方體結構,將成為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核心,其周身插滿約6萬根、每根長達7.5米左右的透明亞克力桿,這些亞克力桿向外伸展,不僅能隨風輕搖,而且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種類、形態各異的種子。它就是要顛覆英國在人們心目中的傳統形象,它要展現的是完完全全的創造力和生命力。至於為何要把那么多的種子放在透明的亞克力桿中呈現,總設計師托馬斯道出了箇中原委:“其實,我參考了《侏羅紀公園》里將恐龍放在琥珀中孵化的場景。”

簡介

英國館名叫“種子聖殿”,與其他館不同的是,種子聖殿本身就是展品,建築外形由6萬根內含各種植物種子的透明亞克力桿組成,觀眾們稱他為蒲公英。與搶眼的其它館外形相比,種子聖殿的內部以一種樸素的概念訴說地球遠古生命歷程的故事,以生命本源與未來對話。
每個亞克力桿的根內藏著形態各異的種子。通過這些桿傳到日光提供內部照明,種子聖殿顯著神秘而充滿新生的張力,就好像宇宙天體的滿天星雲,種子便是孕育巨大能量的生命未來。入選的種子種類非常豐富,包括農作物類的如水稻、小麥、玉米等,藥類如蓮子、八角、銀杏等,還有油料、咖啡、茶等。種子聖殿的使命是為這個星球上高度複雜的植物生命體保存下的活檔案,以防最壞的情況發生或入侵物種的破壞,力求通過廣泛的植物多樣性來提供人類面對氣候變化的應變力、創造力和恢復力。
世博會過後,英國館將被拆除,這些棒子和種子將會被捐贈給英國和中國各地的學校以技術個不同的機構,還有一部分留於世博園。設計靈感 來自《侏羅紀公園》的啟發
由於亞克力材料具有一定的柔軟度,能隨風輕輕舞動,因此,待所有6萬根亞克力桿都“種”上英國館外牆後,其隨風搖曳的畫面,將讓觀眾感覺似乎整個展館都在飄動。白天,光線透過透明的亞克力桿照亮“種子聖殿”的內部;晚上,亞克力桿中內含的光源將發出純淨的白光,讓英國館成為一個晶瑩剔透的“雪球”。
作為英國著名設計師,托馬斯的標新立異被當今建築設計業界譽為 “可與達·芬奇相媲美”。“種子殿堂”的奇妙之處決不僅限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其對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獨特詮釋。
據托馬斯介紹,6萬根亞克力桿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種類、形態各異的種子,共有60萬顆。托馬斯說:“因為種子是最具潛力的,提煉種子中的元素可用於製藥,從種子中長出的綠葉可用於環保,咖啡豆還是全球商業領域的‘暢銷種子’。總之,種子帶領我們去挖掘自然的強大力量,也使我們能更好地保護人類的未來和我們生活的環境。”
至於為何要把那么多的種子放在透明的亞克力桿中呈現?托馬斯道出了箇中原委:“其實,我參考了《侏羅紀公園》里將恐龍放在琥珀中孵化的場景。”
“禮物包裝紙”踩著很舒服
值得一提的是,“種子聖殿”並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建築,在這個20米高的長方體下,還鋪展著一張有標準足球場大小的“包裝紙”。這一設計的寓意是,包裹在其中的“種子聖殿”是英國送給中國的一份象徵兩國友誼的禮物——原來,這60萬顆種子的收集是由英國皇家植物園和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種子銀行項目所促成。而所有亞克力桿也都是中國製造,世博會結束後,其中一部分會留在中國,給學校作為教育素材。
整個世博會期間,英國館估計屆時每天約能接待4萬人參觀。屆時,觀眾可以經過“包裝紙”上幾條精心設計和布置的通道進入 “種子聖殿”內參觀。此外,在這張展開的“包裝紙”上,還會舉辦一系列的英國文化活動款待參觀英國館的公眾。記者了解到,由於這張“包裝紙”是用特殊的材料設計而成的,所以參觀者不論是踩或坐在上面都會覺得很舒服。

設計師意圖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是由英國最具創意的天才之一——托馬斯·赫斯維克擔綱設計的。這種蘊含無限創意的設計,使“種子聖殿”榮獲了英國最高級別的國際建築大獎。在倫敦的頒獎儀式上,代表了英國建築化身的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稱英國館是一個“傑出的英國象徵”,向全世界展現了英國現代化、創新的一面。展區中的“綠色城市”、“開放城市”、“活力城市”和“開放公園”等幾段參觀旅程,引導參觀者關注自然所扮演的角色,並思索如何利用自然來迎接城市面臨的挑戰。
約翰·奈斯比特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向現在學習如何預測未來。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會了解趨勢並非命中注定的,我們能向未來學習,就如同我們從前向過去學習一樣。”“種子聖殿”為我們開啟了無限的想像空間。當今世界,工業污染、人口爆炸、氣候變暖、自然資源遭到破壞性開採等,使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奇妙的種子和植物資源,產生並扶持新的觀念,制訂出改善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方案,從而改善我們的城市和都市生活方式,那么,世界就會變得美好無比。英國館的“活力城市”就向我們展現了植物資源已經在多個科學領域得到合理運用,而將來,未來的植物也將為解決氣候變化和其他全球問題提供可行的解決策略。

展館內部驚艷

進入“種子聖殿”之後,參觀者進會發現6萬根亞克力桿的每一根里都有種子,含有不同種類、形態各異的種子。它們可能是一顆松果、一粒咖啡豆,也可能是你叫不上名字的種子……這些種子來自英國皇家植物園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種子銀行項目。昆明植物研究所精心挑選了890多種植物的種子,這些植物種類繁多,有觀賞植物、藥用植物、糧食作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等,植物大部分來自中國,包括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如珙桐、銀杏等。

新聞發布

3月15日,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一行來到上海世博會英國國家館的建設工地,為英國館的核心部分“種子聖殿”植入最後一根亞克力桿。這60000多根蘊含植物種子的透明亞克力桿將在上海世博會後被贈送給中國的國小,代表著“中英兩國之間的合作和英國對於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米利班德表示,上海世博會英國館將展現英國的創意、科技成就、對於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以及和中國人民更多交流的願望,通過參觀英國館,參觀者將更深入地了解英國的文化和英國人的生活,他希望參觀者能感受到英國館所代表的創新精神,而不僅僅只是將其視為一個建築。
英國館被中國民眾暱稱為“蒲公英”(dandelion)。米利班德認為,這個名稱與英國所倡導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不謀而合,英國民眾正日益增進對上海世博會的了解,隨著對英國館關注度的升溫,這一盛會一定會讓英國民眾“感到興奮。”
米利班德是應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的邀請,於本月14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