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武士團

聖殿武士團

聖殿武士團,全稱是“Poor Knights of Christ 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它成立的時間並不確定,但一般認為不遲於1120年。1096年聖城耶路撒冷被十字軍攻占後,很多歐洲人前往耶路撒冷朝聖,這時十字軍的主力已經回歐洲去了,朝聖者在路上常會遭到強盜的襲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貴族Huguens de Payns和其它八名騎士建立了聖殿騎士團,以保護歐洲來的朝聖者。當聖殿騎士團成員加入組織時,不僅要發誓遵從修會的三大規定:守貞、守貧、服從,而且還要發誓保護朝聖者,這是他們作為聖地的軍事修會與一般的修會相區別的地方。


目錄[顯示]由來 財產來源 成員 聖殿騎士團的組成 聖殿騎士團的興衰 聖殿騎士團的標誌 聖殿武士團的最後聖戰 聖殿騎士團的寶藏
聖殿騎士團全稱是“基督和所羅門聖殿的窮騎士(Poor Knights of Christ 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它成立的時間並不確定,有說是1118年的,也有說是1119年的,一般認為不會遲於1120年。1096年聖城耶路撒冷十字軍攻占後,很多歐洲人前往耶路撒冷朝聖,而這時十字軍的主力已經回歐洲去了,朝聖者在路上常常會遭到強盜的襲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貴族Huguens de Payns和其它八名騎士建立了聖殿騎士團,以保護歐洲來的朝聖者。當聖殿騎士團成員加入組織時,不僅要發誓遵從修會的三大規定:守貞、守貧、服從,而且還要發誓保護朝聖者,這是他們作為聖地的軍事修會與一般的修會相區別的地方。

由來

聖殿騎士團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時的耶路撒冷國王博度安二世將聖殿山上的阿爾-阿克薩清真寺的一角給這些騎士駐紮,這個清真寺正是建在傳說中的所羅門聖殿的遺址上。小說《達文西密碼》里說聖殿騎士團知道所羅門聖殿下面藏著的秘密,所以故意要求這塊地方來駐紮,以便將深藏在地下的秘密檔案找出來。通過這些秘密,他們掌握了基督教的命脈,因此獲得了力量,最後也因此慘遭屠殺。當然這只是小說,不能當真。不過聖殿騎士團的力量和財富卻是真實的,他們被認為是十字軍時代東方真正的主人,耶路撒冷王國要對抗阿拉伯人主要就靠他們的力量。

 聖殿騎士團創立後很快就引起了貴族和教會上層的重視,當時著名的修士聖伯爾納(St. Bernard of Clairvaux)寫文章支持聖殿騎士團的行動。在聖伯爾納的影響下,騎士團迅速發展壯大。1139年,教皇英諾森二世(Innocent Ⅱ)發布聖諭,再次確認了聖殿騎士團的地位。在政治上騎士團只對教皇負責,其它任何僧俗政權都無權指揮它。在經濟上騎士團不僅享有免稅的特權,而且還有權在自己的領地上收取十一稅。教廷賦予的特權使得聖殿騎士團在短短几十年內發展成一個強大而且富有的組織,同時也將騎士團牢牢地掌握在聖座之下。此後,聖殿騎士團成為羅馬教廷擁有的最可靠的力量。
聖殿騎士團的擁有的財富之巨大只能用富可敵國來形容。12世紀末時,騎士團在歐洲擁有9000多處產業,其中包括一些很有名的教堂和城堡,如倫敦聖殿教堂Temple Church),柏林的聖殿宮(Tempelhof)。有一段時間騎士團甚至擁有整個賽普勒斯島。他們的富有使他們能夠維持一支強大的職業軍隊,即便在戰場上損失巨大,他們也能迅速恢復,但這財富最終也使他們走向毀滅。

財產來源

騎士團財產的來源有很多方式,上面提到的徵稅是其中一種,當然還有掠奪,但更重要的方式是獲得贈予,從事商業和銀行業活動。從1127年騎士團首任大團長Huguens de Payns在歐洲進行宣傳、徵募工作開始,騎士團便獲得了大量的捐贈,特別是在法國,很多貴族將地產贈送給騎士團,從此他們的地產幾乎遍及整個歐洲,而且這些地產都是免稅的。騎士團從事銀行業則是這個組織的歷史上值得注意的一頁,他們開創了現代銀行業的經營模式。最初是騎士團的成員由於守貧這一會規的約束,將財物交給騎士團。這種行為很快演變為商業行為擴大到騎士團之外,許多歐洲的貴族將貴重財物存放到騎士團里,由騎士團負責保管。這就和現代銀行業的存款業務十分相似。事實上騎士團還發明了一種跟現代銀行中的存款單很相似的票據,憑藉這種印有騎士團特殊記號的票據就可以在各地的騎士團支部取出財物。由於騎士團的支部遍及整個歐洲,再加上教廷給他們的支持,他們的存款業務發展十分迅速,各地的騎士團支部和聖殿里聚集了大量的財產,這時他們又開始了貸款業務。1135年,騎士團借貸給西班牙的朝聖者,資助他們前往聖地。騎士團的借貸業務發展極其迅猛,其業務對象上至各國國王——他們曾經是法國國王最大的債權人,下至普通的朝聖者,他們甚至還借貸給基督徒的敵人撒拉森人——這至少說明他們的信譽是十分卓著的。值得注意的是,騎士團的借貸是收取利息的,而當時收取利息是不合法的行為,受到教廷的譴責,但聖殿騎士團就這么不聲不響地幹下去了,信仰的力量在利益面前永遠都是軟弱無力的。這些金融活動是聖殿騎士團在軍事活動之外的主要活動,傳說騎士團里堆放著的借據、帳簿比宗教書籍還要多,這當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和忌妒。

成員

聖殿騎士團在全盛時據說有2萬多名成員,主要分為四部分:騎士(Knights)、士官(Sergeants)、農人(Farmers)和牧師(Chaplains)。騎士是重裝騎兵,也是聖殿騎士團的核心力量,只有他們才有權穿象徵著聖殿騎士團的繡著紅十字的白色長袍。士官是輕騎兵,級別較騎士低一些。士官和騎士共同構成聖殿騎士團的軍事力量。農人在騎士團里並不是指耕種的農夫,而是專門管理騎士團財產的成員。牧師則是騎士團中的精神支持者,在精神上幫助騎士團其它成員。和醫院騎士團一樣,聖殿騎士團的首領也稱為大團長(Grand Master),通過選舉產生,任期為終生。

聖殿騎士團的組成

大團長 他是統領全團的靈魂人物,入團者皆需發誓對他效忠。 團規戒律甚嚴,其中 77~98 條都以他為對象。概略如:
1. 他必須住在聖地耶路撒冷(該地早在 1127 年就是團總部)。 2. 他由 13 個團牧師選出,選舉規章有 25 條。 3. 他對外代表全團,但政治權力不大,主要是與諸侯的外交工作。 4. 他有騎士團印一枚(監察長也有)。 5. 他全權決定是否參與某一場戰役。他有 2 名輔佐,負責軍事建議。作戰時,這 2 人形影不離。 6. 行軍露營時,他的帳篷必須是圓型,代表聖墓時常在其心中,且由一名騎士保護。 7. 他有 4 匹馬,包括一匹戰馬。 8. 他的手下有:隨行牧師 1 名、總管 1 名、撒拉遜人秘書 1 名、隨從 1 名(有 2 匹馬)、土耳其輕騎兵 1 名(當嚮導與僕人)、廚師 1 名、僕人 1 名(有 1 匹馬,背負主人的盾牌與長矛)、雜工 1 名(有 3 匹馬)、馬童 2 名。
牧師長 團里的二號人物,有 4 匹馬。大團長不在時,代行其所有權力,包括資產與土地。 他的手下有:隨從秘書 1 名、隨從 1 名(有 2 匹馬)、善戰騎士 1 名(有 3 匹馬)、撒拉遜翻譯 1 名(有馬)、阿拉伯輕騎兵 1 名、跟班 2 名、馬童 2 名。
軍團長 他負責戰時與平時的所有軍事決策,掌管團里的武器與戰馬。做彌撒時,他統領所有騎士。作戰時,他直接指揮所有騎士;衝鋒時,他必須親執橫幅前進。大團長出意外時,他維持秩序、管理各單位,並組織選舉。 他有 4 匹馬,包括 1 匹戰馬。他的手下有:騎士隨從 1 名、薩拉遜輕騎兵 1 名、跟班 2 名。
騎士總管: 他類似軍團長的副手,指揮 10 名騎士,有 3 匹馬、跟班 1 名。
聖地監察長 他類似財政部長,管理聖地和全團的資金,還有團里人事工作。他掌管歐洲與東方之間的經濟貿易交流,重點主要是亞克港口。 他有 4 匹馬,包括 1 匹負重馬。他的手下有:秘書 1 名、記錄員 1 名、隨從 1 名(有 2 匹馬)、阿拉伯騎兵 1 名、跟班 2 名、步行仆從 2 名。
掌旗官 他管理團里的服裝、製作和材料。所有成員的衣著必須合乎規範,例如騎士們的長袍。 他有 4 匹馬、不同種類的帳篷兩個。他的手下有:掌刑官 1 名、跟班 2 名、手工製衣團體。
聖城監察長 他護持團里至高無上的聖十字架,負責領地治安,直接指揮 10 名善戰騎士,保護朝聖者和全部朝聖道路暢通安全。 他有 4 匹馬,包括 1 匹戰馬和 1 匹負重馬。他的手下有:跟班 2 名、扈從 1 名(有 2 匹馬)、騎馬的薩拉遜秘書 1 名、阿拉伯輕騎嚮導 1 名。 1187 年,聖城陷落。此職務取消。
行省監察長 他們由團里派駐安條克王國或黎波里,代行團務與決策。他管理當地分支據點的內政,包括食物與酒,也負責地方行省的經濟。 他有 4 匹馬(包括 1 匹負重馬)、圓型帳篷 1 個、地方橫幅 1 條。他的手下有:參謀 1 名、隨從 1 名(有 2 匹馬)、記錄員 1 名、撒拉遜輕騎兵 1 名、異教徒翻譯 1 名。
行省內務長 他們的權力極有限,管理當地分支據點的雜務。他有 4 匹馬、跟班 2 名。
〈備註〉
騎士與隨從的分別 騎士必須出身貴族,乃聖殿騎士團的主體,先在歐洲的行省分支據點受訓,再派往聖地作戰。每個騎士有 3 匹馬和跟班 1 名。盔甲武器都由騎士團提供。隨從則只需是農民或地主資格。
隨從也區分官職高低 異教騎兵總管:指揮團里所有撒拉遜輕騎兵和扈從。 軍團隨從長:管理維修團里所有武器,類似武器庫總管。 跟班隊長:管理所有跟班。

聖殿騎士團的興衰

從軍事的角度來說,聖殿騎士團訓練有素,在戰場上是一支十分強大的軍事力量,也是耶路撒冷王國最精銳的軍隊。從1129年圍攻大馬士革到1291年阿科陷落,聖殿騎士團幾乎參加了聖地所有的戰鬥。在作戰中,騎士團每一名騎士都有幾十人作為支持力量,因此他們可以專注於自身的戰鬥目標,有人認為他們是現代職業軍隊中精銳的特種部隊的先身。一般在戰鬥中聖殿騎士團出動的騎士並不多,幾百人就是一支大部隊了,但與當時阿拉伯軍隊相比,其實際戰鬥能力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本身所顯示的。在Montgisard戰役中,耶路撒冷國王博度安四世率領500名騎兵、80名聖殿騎士配合以步兵,進攻撒拉丁的30000人的部隊,結果薩拉丁最精銳的馬木留克騎兵幾乎被全殲,總傷亡達到20,000人,最後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部隊逃回了埃及。要知道薩拉丁可是用兵的高手,這樣的慘敗恐怕不能用指揮能力的高低來解釋。正因為有著這樣驍勇善戰的軍隊,在後來的哈丁戰役中,居伊傑勒德等人才會有恃無恐地離開水源進攻薩拉丁的大軍,當然這也導致了最後的慘敗。
哈丁戰役對聖殿騎士團的歷史、基督教的歷史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聖殿騎士團在這場戰役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過可惜是很可悲的角色。哈丁戰役之前,耶路撒冷王國因為王位繼承一事發生了嚴重的分歧,以的黎波里伯國雷蒙德三世為首的貴族派和聖殿騎士團大團長傑勒德支持的宮廷派幾乎兵戎相見,最後還是傑勒德支持的居伊上台。這次分歧雖然因為撒拉丁的大軍到來而和解,但已經埋下了不信任的種子。1187年7月初,撒拉丁親自率領一支精銳部隊進攻太巴列,而把主力部隊埋伏在太巴列附近的山區,當時在太巴列的是雷蒙德的妻子。沒有多少防禦力量的太巴列很快被攻克,但雷蒙德的妻子和手下仍然占據著一處堡壘死守,並向駐紮在安富里雅的耶路撒冷大軍求救。雷蒙德認為這是撒拉丁的誘敵之計,他想引誘耶路撒冷軍隊離開有水源的安富里雅,因此建議不去救援,就在安富里雅等撒拉丁的軍隊,撒拉丁出動大軍絕不可能僅僅為了一個小小的太巴列。但聖殿騎士團大團長傑勒德將雷蒙德的意見斥為叛徒的奸計(雷蒙德此前曾跟撒拉丁有約定,撒拉丁幫助雷蒙德奪取耶路撒冷的王位,後來由於克雷森之戰而廢除),力主進軍太巴列。傑勒德跟雷蒙德有舊怨,他曾是雷蒙德手下的騎士,雷蒙德許諾幫他娶一位富有的女繼承人,但最後食言,傑勒德認為受到愚弄,改投入聖殿騎士團,一路青雲直上,最後被選為大團長。很多人認為傑勒德這次反對雷蒙德僅僅是出於個人的恩怨,他的這種情緒化的做法導致了最後的失敗。被傑勒德一手扶上台的居伊聽從了傑勒德的意見,決定率領大軍前往太巴列解圍,很多騎士雖然知道這樣做很危險,但出於忠誠仍然隨大軍一起前往太巴列。從安富里雅到太巴列要穿過一片荒蕪乾燥的高原,一路上還有撒拉森輕騎兵的不斷騷擾,很快擔任前衛的雷蒙德的部隊和擔任中軍的居伊以及擔任後衛的聖殿騎士團部隊脫節,由於乾渴以及阿拉伯騎射手的騷擾,居伊和傑勒德的部隊都很難往前進發,這時他們到達安富里雅和太巴列正中間的馬里斯卡爾西亞。傑勒德這時又作出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他建議居伊讓主力部隊停止前進,在這兒修整並且等待後衛部隊跟上。前方的雷蒙德則送信來請求居伊無論如何也要迅速前進,在天黑前趕到有水源的地方。這次居伊又聽從了傑勒德的意見,讓主力部隊在馬里斯卡爾西亞停下來。這一停之後他們就再也走不了了,撒拉丁的主力趕了過來將他們包圍,並點燃野草,煙和灰使得耶路撒冷軍隊的乾渴更難以忍受,而周圍的撒拉丁軍隊高聲唱讚美安拉的聖歌,在心理上干擾耶路撒冷軍隊。天亮之後,居伊組織耶路撒冷軍隊衝鋒,企圖突破圍困,但由於極度的乾渴和疲勞,耶路撒冷軍隊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與其說這是場戰鬥,不如說是一隻貓在玩弄手心裡的老鼠。最後居伊以真十字架為中心,組織了一個方陣進行抵抗。剩下的很多騎士本可以憑藉快馬重甲殺出重圍,但為了保護真十字架,他們都死戰不退,直到最後撒拉丁下令停止屠殺為止。耶路撒冷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基督教的聖物真十字架也被阿拉伯人奪去,最精銳的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要么戰死,要么被撒拉丁處死,不過有趣的是撒拉丁居然放過了聖殿騎士團的大團長傑勒德,也許是感謝他帶來了勝利吧。由於耶路撒冷失去了幾乎所有的軍隊,很快就被薩拉丁攻克。聖城失陷的訊息傳到羅馬教廷後,教皇烏爾班三世由於極度悲痛,當場便去世了。此後就開始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不過這是題外話,就不多說了。
哈丁戰役對聖殿騎士團的打擊十分深遠,不僅僅是軍事上損兵折將——如果光是軍事上的失利他們很快就能恢復,更重要的是由於聖城失陷,他們失去了政治上最重要的立足之地。失去了聖地守護者的地位,他們存在的意義也要大打折扣。後來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又帶來了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一世、法國的高貴王菲利普二世,跟他們的力量比起來,聖殿騎士團只能做配角。總之,聖殿騎士團的輝煌雖然仍在持續,但他們的時代已經去日無多了。
1291年阿科陷落之後,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一起撤到賽普勒斯,此後又回到法國。這也許是聖殿騎士團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就只能受別人擺布。相比而言,醫院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就聰明的多,醫院騎士團雖然人不多,但仍在羅德島上苦苦支撐,後來又在馬爾他島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條頓騎士團也在普魯士建立了騎士團國。聖殿騎士團回到法國只能用自投羅網來形容,從此他們就注定走上毀滅的道路。
當時法國的國王是“美男子”腓力四世,後來被尊稱為“公正王(Philip IV the Fair)”,他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國王,打擊貴族,維護法蘭西的利益。而且這位美男子對教會顯然沒有什麼感情,連續有兩位羅馬教皇在他手下不明不白地送了命,直到他把他的親信波爾多大主教貝特朗(Bertrand de Goth)扶上教皇的寶座才罷手,這位貝特朗就是教廷歷史上的克萊門特五世。
腓力四世的行動得到了教皇克萊門特五世的支持——事實上他們倆就是同謀,教皇在1307年稍晚些時候發布聖諭,譴責聖殿騎士團的罪惡,要求各國採取行動,徹底取締聖殿騎士團。在腓力四世和教皇的威脅下,各國雖然有不滿,但也只好服從,不過在其它國家只有很少的聖殿騎士被處死。
按照宗教裁判所的慣例,承認異端的至少可以留下一條命,不過很多聖殿騎士團成員後來相繼翻供,在教廷派來的主教面前否認了之前的供詞。騎士團成員的翻供讓菲利普四世十分惱怒而且不安,對他們的審判又持續了幾個月,這些翻供的聖殿騎士團成員再也沒有承認罪行,他們中的很多人死於獄中,剩下的則上了火刑架。1310年在巴黎召開的桑城宗教會議上將否認供詞的騎士團成員譴責為異端累犯,判處火刑。5月10日這一天有54名聖殿騎士被宗教裁判所用文火烤死。
大團長莫萊和其它幾名騎士團高層由於地位非同尋常,他們直到7年後,即1314年3月18日才被宣判。腓力四世本來準備將已經承認異端罪行的莫萊等人判為無期徒刑,誰知在宣判時莫萊和諾曼第分團長儒弗魯瓦·德夏爾尼站起來否認原供詞。公審大會草草收場,莫萊和儒弗魯瓦·德夏爾尼被送上了火刑架,莫萊在死之前詛咒腓力四世和克萊蒙特五世,說他們在一年內都會面臨永恆的審判。事實上,這個詛咒真的應驗了,僅僅一個月後,克萊蒙特五世暴病而死。腓力四世比他多活了半年多,這一年的11月29日,他在打獵時身亡,據說是被一隻野豬撞死的,不過也有人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因為腓力四世是一個有著非凡勇力的騎士,據說他能將兩名大漢輕鬆地扛在肩上。
腓力四世對聖殿騎士團採取血腥行動的原因在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歷史學家也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一個比較公認的觀點是他覬覦聖殿騎士團的財產,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更直接的說法是他欠騎士團一大筆錢,所以他才會對騎士團下手。也有人認為腓力四世和騎士團有矛盾,當初腓力四世曾想加入騎士團,但被拒絕了,因而懷恨在心。也有人為腓力四世辯護,認為當時聖殿騎士團企圖建立騎士團國,腓力四世為了維護法國的統一,所以才這么做。不過對於聖殿騎士團建國這一企圖似乎並沒有什麼有力的證據。總的來說,聖殿騎士團異端案整個事件完全可以用“莫須有”三字來概括。
聖殿騎士團被消滅後,根據教皇的命令,醫院騎士團獲得了大部分遺產,各國的聖殿騎士團成員有很多轉到醫院騎士團門下,可以說醫院騎士團是最大的受益者。菲利普四世則獨吞了騎士團在法國的財產,也有人認為他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聖殿騎士團在災難來臨之前已經有所預感,將在法國國內的大部分財產轉移走,因此法王菲利普四世最後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聖殿騎士團在葡萄牙的組織則改名為耶穌會繼續存在,其性質也由軍事修會變為主要從事海外宣教的修會。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也許是對聖殿騎士團最寬容的國王,他公然違抗教皇的聖諭,拒絕對領地內的聖殿騎士採取敵對行動,因此歐洲大陸的聖殿騎士團成員有不少逃往蘇格蘭,投入羅伯特手下。據說後來在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戰爭中,正是依靠這些聖殿騎士的英勇作戰,蘇格蘭人才打敗了占優勢的英格蘭軍隊。
不管怎么說,聖殿騎士團作為一個組織從此成為歷史,由於它與宗教、與聖地的密切聯繫,以及它曾經的強大和富有,再加上戲劇性的歷史,聖殿騎士團一直都是傳說中經常出現主角,特別是在與聖杯有關的傳說中。小說《達文西密碼》里也引用了很多跟聖殿騎士團有關的傳說。

聖殿騎士團的標誌

聖殿騎士團最初的標誌是白色的制服外加白色長袍。大約在1147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後,開始在白色長袍的左肩繡上紅色十字,一開始是等邊十字,後來發展成八角十字。聖殿騎士團的徽章則是兩名持盾和矛的聖殿騎士坐在一匹馬上,盾上繪有紅色的十字。這個徽章象徵著騎士團的成員一開始是貧窮的騎士,後來又被解釋為騎士團成員的袍澤之誼,不過到了腓力四世摧毀聖殿騎士團時則被說成是騎士團成員搞同性戀的象徵。聖殿騎士團的口號是“神的旨意(God wills it)”,戰場上他們就是喊著這個口號衝鋒陷陣。

聖殿武士團的最後聖戰

要求教宗為1307年的異端迫害道歉
聖殿騎士,被解散和被不斷騷擾幾乎在他們以後700年 BY魯絲GLEDHILL The變為賜予貧窮
a教皇的道歉爵士稱號的 The最後十字軍流放給致歉為“seriousconsideration”迫害其在前面的
THE梵蒂岡宮的存在到抑制的聖殿騎士.星期五開始右手擊球員的左後方場地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
的 The抑制給出第十三它的迷信遺產.不列顛其聲稱為原物的後裔的向是賜予聖殿騎士爵士稱號的
A聖殿騎士訂購在朝派已經要求教皇was應該作道歉基地在哈福德的 The聖殿騎士正希望
為一到2007年道歉迫害哪一個was的出發的第700周年刑訊地達到頂點和在最高領導人雅克從Molay為異教的樁子和
依照使徒的在1312年法令訂購的溶解旁燃燒 The信被代表耶穌基督的可憐夥伴戰士的最高領導人理事
會的附屬教堂牧師的秘書在上籤字和在哈福德所羅門Grand聖殿騎士地方分團有的一波河盒地址的廟宇正式請求一
道歉“for被教皇克萊門特V唆使刑訊和我們leadership”的謀殺 “We將表明信說的迫
害我們訂購右手擊球員的左後方場地2007年10月13日,”的第700周年.“Itwas將是公正和恰當的梵蒂岡
宮的承認已經已經被天主教會為迫害伽利略和為十字軍有我們不滿在這mourning.” Apologies
的白天之前進步聖殿騎士希望這些先例將使他們的套裝變得更可能取得成功. Hertford聖殿騎士提姆
艾奇遜,其是為蘇格蘭艾奇遜家庭那個已經建立聖殿騎士聯繫和誰的說家庭直到最近按在朝派白雷霍爾,哈福德生
活的後裔的:“This信是一嚴肅嘗試在附近一聖殿騎士組,其中世紀的命令請求一
Papacy.” He添加的道歉從回到找到它的根的:“The教皇職位和法蘭西的王國密謀毀滅訂購
為理由哪一個現代歷史學家
s judge to be primarily political. Their methods and motives are now universally regarded as brutal, unfair and unjustified.
“The Knights Templar officially ceased to exist in the early 1300s, but the order continued underground. It was a huge organisation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Templars survived the persecution, including most of their leaders, along with much of their treasure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ir original values and traditions.”
The Hertford Mercury newspaper has reported newly discovered Templar links with Hertford, including a warren of tunnels beneath the town. At the heart of the maze of tunnels is Hertford Castle, where in 1309 four Templars from Temple Dinsley near Hitchin were imprisoned after their arrest by Edward II, who believed that they were holding a lost treasure. The treasure was never found.
When Subterranea Britannica, a group of amateur archaeologists, expressed an interest in investigating Hertford’s tunnels last month, they received anonymous threats telling them not to.
The Templars captured Jerusalem during the Crusades and were known as “keepers of the Holy Grail”, said to be the cup used at the Last Supper or as the receptacle used by Joseph of Arimathea to catch Christ’s blood as he bled on the Cross, or both.
Interest in the Templars and the Holy Grail is at an unprecedented high after the success of books such as The Da Vinci Code, by Dan Brown, and the earlier Holy Blood Holy Grail, by Michael Baigent, Richard Leigh and Henry Lincoln, which claimed that Jesus survived the crucifixion and settled in France.
The Knights Templar were founded by Hugh de Payens, a French knight from the Champagne area of Burgundy, and eight companions in 1118 during the reign of Baldwin II of Jerusalem, when they took a perpetual vow to defend the Christian kingdom. They were assigned quarters next to the Temple. In 1128, they took up the white habit of the Cistercians, adding a red cross. The order knights, sergeants, farmers and chaplains amassed enormous wealth.
In Rome, a Vatican spokesman said that the demand for an apology would be given “serious consideration”. However, Vatican insiders said that the Pope, 84, was under pressure from conservative cardinals to “stop saying sorry” for the errors of the past, after a series of papal apologies for the Crusades, the Inquisition, Christian anti-Semitism and the persecution of scientists and “heretics” such as Galileo.

聖殿騎士團的寶藏

1307年10月5日,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下令逮捕所有在法國的聖殿騎士團成員。法國國王想通過打擊聖殿騎士團,沒收其財富,以補充日趨窘困的財政開支。但是,聖殿騎士團卻巧妙地把大量財富隱藏了起來。有人分析,羅馬教皇在法國國王採取行動的前幾天曾經悄悄地給聖殿騎士團通風報信。
據歷史記載,當聖殿騎士團總團長德·莫萊在獄中獲悉法國正要徹底摧毀該修會時,便採取措施,以保存聖殿騎士團“傳統和高尚的基本教義”。他把自己的侄兒、年輕的伯爵基謝·德·博熱叫到獄中,讓伯爵秘密繼承了他的職務,並讓他在上帝面前發誓為了將來拯救聖殿騎士團,要把一些寶藏保存到“世界末日”。
他告訴侄子說:“我的前任總團長的遺體已經不在他的墓穴,在他墓穴里珍藏著聖殿騎士團的檔案。通過這些檔案,就能找到許多聖物和珍寶。它們是從聖地帶來的,其中包括:耶路撒冷國王們的王冠、所羅門王的七枝燭台和四部金福音,在總團長墓穴入口處祭壇的兩根大柱子裡。這些柱子的柱頂能自行轉動,在空心的柱身里藏著聖殿騎士團積蓄的巨額財寶。”
1314年3月18日,聖殿騎士團總團長德·莫萊受火刑,被法國國王燒死在柴堆上。隨後,基謝·德·博熱伯爵便成立了一個“純建築師”組織。他請求法國國王準許把莫萊的屍體埋葬到另外的地方,國王同意了。於是,利用德·莫萊的棺材,博熱乘機從聖殿騎士團教堂的大柱子裡取走了黃金、白銀和寶石等幾箱子的寶藏,並轉移到安全的地方。聖殿騎士團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神秘符號。據說,他們就是用這種符號和秘密宗教儀式來隱藏和重新取出他們的珍寶。正因如此,對於聖殿騎士團巨額財寶的下落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成了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
有人根據當地的傳說和發現的聖殿騎士團的神秘符號,認為藏進棺材和箱子裡的財寶現仍在法國羅納省博熱伯爵封地附近的阿爾日尼城堡里。阿爾日尼古城堡現在法國羅納省朗泰市管轄區里,屬於一位對聖殿騎士團的內情頗有了解的伯爵雅克·德·羅斯蒙所有。1950年的一天,羅斯蒙先生接待了一位英國上校的拜訪。此人自稱是英國一個教會的代表,是專程來找羅斯蒙先生洽談購買阿爾日尼城堡的。他告訴伯爵,願出一億法郎的高價買下這座古城堡。然而,羅斯蒙伯爵的回答卻是:“不賣!”
1952年,對聖殿騎士團神秘符號頗有研究的考古和密碼學家克拉齊阿夫人,在對阿爾日尼城堡進行實地考察後聲稱:“我深信聖殿騎士團的財寶就在阿爾日尼。我在那裡找到了一些發現藏寶處的關鍵符號。這些符號從進口大門的雕花板上開始出現起,一直延續到阿爾錫米塔樓,我認出那裡有一個埃及古文字元號。它表明,除有宗教聖物外,還有一筆世俗財寶。”據克拉齊阿夫人說:“阿爾錫米塔樓上有八扇又小又高的三葉形窗戶,其中有一扇窗戶被用水泥粘合的石頭堵塞,必須開通這扇窗戶,並在6月24日這一天觀察射進這扇窗戶的光線束。兩點至三點的陽光可能起著決定作用,它可能將照射在一塊會顯示出具有決定性符號的石頭上。但是,我想,只有非常熟悉內情的人,才會聲稱發現了秘密的鑰匙。”
巴黎人尚皮翁對聖殿騎士團的寶藏深感興趣,曾經在占星家阿芒巴波爾和對聖殿騎士團有專門研究的作家雅克·布勒伊埃的指導下,對阿爾日尼城堡進行過發掘,由於對刻在建築物正面的神秘符號的內涵始終束手無策,結果空手而歸。雅克·布勒伊埃在阿爾日尼城堡考察幾年以後還寫了一本名為《陽光的奧秘》的書。
那么,聖殿騎士團的財寶是否藏在阿爾日尼城堡呢?城堡現主人雅克·德·羅斯蒙先生說:“聖殿騎士團的財寶可能埋藏在這裡。但是,我們目前沒有確切的理由去拆毀這座建築物里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牆。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未來的科學技術能為我們指點迷津。”
法國“尋寶俱樂部”根據最新發現的資料認為,聖殿騎士團的財寶也許根本就不在阿爾日尼。他們認為,那些寶藏可能隱藏在法國夏朗德省巴伯齊埃爾城堡,因為那裡也發現了許許多多令人暈頭轉向的聖殿騎士團留下的符號。巴伯齊埃爾城堡四周曾有三大塊聖殿騎士團的封地,人們在其中的利涅封地剛剛發掘出一座墓穴,從其中掉下來的一些石頭上刻著的符號中可以看出,在聖殿騎士團被取消以後,有個騎士曾在那裡守衛過多年,也許他的神秘使命跟監護埋藏的財寶有關。
還有人認為,聖殿騎士團的另外一些財寶可能隱藏在法國的巴扎斯、阿讓以及安德爾—羅亞爾的拉科爾小村莊附近。因為在法國瓦爾市的瓦爾克奧茲城堡的牆上也刻著聖殿騎士團的神秘符號,也有關於聖殿騎士團把財寶隱藏在那裡的傳說。
法國歷史學家讓·馬塞洛認為,在法國都蘭的馬爾什也可能會找到聖殿騎士團的藏寶,那裡以前曾是聖殿騎士團的“金缸窖和銀缸窖”的所在地。
當年威風凜凜的聖殿騎士團,究竟把他們的寶藏隱藏在哪兒呢?他們那些刻在石頭上的神秘符號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直到如今,還不時會有好奇的人默默地站在那刻著神秘符號的石頭跟前,費盡心機地思索。石頭默默無言、符號默默無語,但對尋寶者來說,它們似乎永遠在無言地微笑,似乎永遠在低聲訴說著什麼……
The last crusade of the Templars
BY RUTH GLEDHILL
The knights want a Papal apology nearly 700 years after they were disbanded and hounded into exile
THE VATICAN is giving “serious consideration” to apologising for the persecution that led to the suppression of the Knights Templar.
The suppression, which began on Friday , October 13, 1307, gave Friday the Thirteenth its superstitious legacy.
A Templar Order in Britain that claims to be descended from the original Knights Templar has asked that the Pope should make the apology.
The Templars, based in Hertford, are hoping for an apology by 2007, the 700th anniversary of the start of the persecution, which culminated with the torture and burning at the stake of the Grand Master Jacques de Molay for heresy and the dissolution of the Order by apostolic decree in 1312.
The letter, sign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Council of Chaplains on behalf of the Grand Master of the Poor Fellow Soldiers of Jesus Christ 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 Grand Preceptory, with a PO box address in Hertford, formally requests an apology “for the torture and murder of our leadership”, instigated by Pope Clement V.
“We shall witness the 700th anniversary of the persecution of our order on 13th October 2007,” the letter says. “It would be just and fitting for the Vatican to acknowledge our grievance in advance of this day of mourning.”
Apologies have already been made by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for the persecution of Galileo and for the Crusades. The Templars hope that these precedents will make their suit more likely to succeed.
Hertford Templar Tim Acheson, who is descended from the Scottish Acheson family that has established Templar links and whose family lived until recently in Bailey Hall, Hertford, said: “This letter is a serious attempt by a Templar group which traces its roots back to the medieval Order to solicit an apology from the Papacy.”
He added: “The Papacy and the Kingdom of France conspired to destroy the Order for reasons which modern historians judge to be primarily political. Their methods and motives are now universally regarded as brutal, unfair and unjustified.
“The Knights Templar officially ceased to exist in the early 1300s, but the order continued underground. It was a huge organisation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Templars survived the persecution, including most of their leaders, along with much of their treasure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ir original values and traditions.”
The Hertford Mercury newspaper has reported newly discovered Templar links with Hertford, including a warren of tunnels beneath the town. At the heart of the maze of tunnels is Hertford Castle, where in 1309 four Templars from Temple Dinsley near Hitchin were imprisoned after their arrest by Edward II, who believed that they were holding a lost treasure. The treasure was never found.
When Subterranea Britannica, a group of amateur archaeologists, expressed an interest in investigating Hertford’s tunnels last month, they received anonymous threats telling them not to.
The Templars captured Jerusalem during the Crusades and were known as “keepers of the Holy Grail”, said to be the cup used at the Last Supper or as the receptacle used by Joseph of Arimathea to catch Christ’s blood as he bled on the Cross, or both.
Interest in the Templars and the Holy Grail is at an unprecedented high after the success of books such as The Da Vinci Code, by Dan Brown, and the earlier Holy Blood Holy Grail, by Michael Baigent, Richard Leigh and Henry Lincoln, which claimed that Jesus survived the crucifixion and settled in France.
The Knights Templar were founded by Hugh de Payens, a French knight from the Champagne area of Burgundy, and eight companions in 1118 during the reign of Baldwin II of Jerusalem, when they took a perpetual vow to defend the Christian kingdom. They were assigned quarters next to the Temple. In 1128, they took up the white habit of the Cistercians, adding a red cross. The order knights, sergeants, farmers and chaplains amassed enormous wealth.
In Rome, a Vatican spokesman said that the demand for an apology would be given “serious consideration”. However, Vatican insiders said that the Pope, 84, was under pressure from conservative cardinals to “stop saying sorry” for the errors of the past, after a series of papal apologies for the Crusades, the Inquisition, Christian anti-Semitism and the persecution of scientists and “heretics” such as Galileo.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