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生態學

已經知道,凡具有活力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條件(最主要的是水分、溫度、光照與氧氣)下,只要通過休眠階段,就可以進入正常的萌發(germin 由於種子植物的多樣性,種子的特性也是多樣的,除了正常性種子外,還有頑拗性種子(recal-citran 三大類型的種子成熟後,除了非休眠種子的萌發外,還有一部分留存土壤,構成土壤種子庫(soilseedban

種子是植物界演化的最高階段,是種子植物生活史中的一個重要的生育期,有更強的抗逆性。由於種子具有非常完善的保護結構和內在多途徑的特殊代謝功能,從而能調控其休眠和萌發,以實現種的延續。
不少植物的種子離開母株後,仍需要經過一段時期的休眠(dormancy),在此期間即使遇到了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也無法進行萌發。已經知道,凡具有活力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條件(最主要的是水分、溫度、光照與氧氣)下,只要通過休眠階段,就可以進入正常的萌發(germination)階段。在萌發的過程中,如果外界的環境條件適宜,胚就能順利地突破其外圍組織形成幼苗,隨後,幼苗也能正常生長;否則,萌發受阻,即使萌發了,幼苗也不能正常地生長。
種子除了在發育成熟的過程中受母株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影響外,還可能遭遇到傳播因子的作用,這種作用或許給種子施加良性影響(如打破原有的休眠,促進萌發),或許造成致命的傷害。因此,除了應研究休眠與萌發的生態因子的影響外,還須從進化生態學的角度,研究種子的傳播機制,以便更好地闡釋影響種子的外界作用。
由於種子植物的多樣性,種子的特性也是多樣的,除了正常性種子外,還有頑拗性種子(recal-citrantseed)和中間性種子(intermediateseed)(Roberts,1973;Ellisetal.,1990)。三大類型的種子成熟後,除了非休眠種子的萌發外,還有一部分留存土壤,構成土壤種子庫(soilseedbank)。土壤種子庫既受外界生態因子的作用,也受外界干擾的影響,在此過程中,表現出不同時空的動態變化(Robertoetal.,2000;Gul& Weber,2001;Mayoretal.,2003;Ellsworthetal.,2004)。
綜上可見,種子生態學是一門比較複雜的學科,涉及諸多方面,其中的本質與規律有的業已闡明,有的仍處於攻關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