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許鄉

秦許鄉

秦許鄉位於甘肅省岷縣縣城西南部。地處東經103°59′,北緯34°22′。東連寺溝鄉,南與迭部縣為鄰,北臨岷縣十里鎮,西與卓尼縣接壤,面積約357.22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泥地族村,距縣城10公里。秦許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起伏陡峻,河谷狹窄,山多川少,平均海拔2500米,馬燁倉海拔2700米。年平均氣溫4.7℃,年平均無霜期108天,年降雨量638.3毫米。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秦許鄉是所轄秦家莊許家莊各取首字而得名,現轄17個村委會,11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802戶,其中農業戶4725戶,總人口21707人,其中農業人口21572人。在總人口中漢族21360人,占總人口的98.4%,回族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6%。

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小西鄉轄,解放後設秦許鄉,屬南川區轄。1958年屬南川公社,1961年公社劃小時成立了扎那、秦許兩個公社,1969年合併為秦許公社,1983年更名為秦許鄉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經濟建設

秦許鄉小麥

秦許鄉境內草山、林木廣闊,是較理想的牧、林區。全鄉耕地面積27234畝,人均1.3畝。農作物主要種植小麥、洋芋、藥材、油料等。2003年糧食總產2939噸,洋芋產量2703噸,藥材總產2400噸,當歸產量1011噸,農、林、牧、漁總產值2539萬元,農業增加值16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7元。

秦許鄉幅員達357.22平方公里的秦許鄉黨政一班人從服務“三農”出發,以促進全鄉2萬多農民增收為著力點,群策群力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使藥材、洋芋、草畜三大支柱產業得到有效提升,洋芋良種率達到95%以上,藥材種植面積達到了700畝左右,並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轉變職能,加強服務、引導、指導工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示範點建設發揮示範作用

2008年秦許鄉把以良種良法為主的各種科技措施推廣作為挖掘農業內部潛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來抓。以農業示範點建設為突破口,在紅崖川建成良種洋芋示範點1500畝。並在洋芋產業的提升上,狠抓了洋芋儲藏、耕作方式的改變、擴大種植面積、投入資產、品種改良等五個方面的工作。在橋上村建成了以岷山紅山葉為主的優質牧草種植示範點500畝。其中集中面積102畝,通過抓點,2008年秦許鄉種草面積達到1600畝左右貓尾草、紅三葉、紅豆草。在中堡川建成了1000畝當歸GAP規範化種植示範點。這些示範點建設為民眾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就近學習、就近培訓發揮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落實訂單農業解除後顧之憂
秦許鄉在切實為農民增收過程中,鄉黨委、政府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竭誠充當為農戶與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角色,從而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2008年初,秦許鄉與瑞豐公司簽訂洋芋訂單10000畝,與方正公司簽訂牧草訂單800畝。在訂單落實中採用離縣城較近的村,由農戶直接與企業簽單,遠的村由協會和運輸大戶與企業簽單辦法,既降低了運輸成本,又增加了協會和大戶的部分收入。同時,教育、引導民眾要講求誠信,重契約,守信用,以求產業取得長效發展。

協會勞務

秦許鄉秦許鄉

秦許鄉充分利用泥地族洋芋販運協會的優勢,結合示範點建設,鼓勵協會和外界積極聯繫、邀請縣鄉農技人員講課、統一購買農藥化肥等,有效地促進了“公司+農戶+市場”的對接,推進了秦許鄉的農業產業化進程。橋上村牛羊養殖協會2008年結合封山禁牧工作,積極引進良種,推進舍飼養殖技術,轉變了農民傳統的養殖觀念。秦許鄉還積極組建泥地族村牲畜販運協會,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正在申請登記、辦證之中。

勞務輸出另一翼增收渠道廣大民眾在生動而精彩地演繹著勤勞致富的同時,秦許鄉黨政領導深切認識到:光靠秦許鄉本土的現有農業基礎條件要致富還需走一條漫長的路,還要打好“勞務輸出”這張牌,於是今年年初,秦許鄉共輸出勞動力3680人,其中自謀輸出1504人,組織輸出945人,秦許鄉已累計共創收350多萬元。同時注重換腦、充電的教育培訓工作,總計辦培訓班3期,培訓150人。

項目建設

秦許鄉秦許鄉

秦許鄉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和拉動鄉域經濟發展的主體戰略,靠抓項目促發展。2008年以來,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全鄉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狠抓基礎設施、社會發展項目建設。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一是管網供水項目工程,已建成機井、高位水池,年內即可投入正常使用,屆時,可使泥地族百寧秦許三村925戶、4250人受益;二是扎那村2005年整村推進項目項目總投資131萬,已建成的100座暖棚,5間磚混結構村文化活動陣地,已通過驗收;三是8公里“鹿沙”公路項目資金即將到位,可望年內開工建設。四是投資94萬元的百寧村招商引資多孔空心磚場項目已開工建設。

在社會發展項目建設方面:一是全面完成了秦許國中寄宿制學校24.24畝和秦許鄉衛生院愛滋病防控大樓征地工作,保證了工程的如期完工。同時,全力推進小康文明示範工程建設。2008年確定的扎那村小康文明示範村建設,現已拉通有線電視112戶,建成五間磚混結構的村文化活動陣地5間,修建養畜暖棚100座,並在各村積極開展了以“四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村貌美化、街院淨化,“四改”改廚、改廁、改圈、改水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創建,有效地杜絕了公路沿線村亂堆亂放、畜禽亂跑現象的發生。由於統籌得力,科學有序,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秦許鄉現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306人,國小21所,在校學生2957人。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21所,鄉文化站1個。

組織建設

秦許鄉秦許鄉

秦許鄉黨委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2008年以來,堅持把村級班子建設納入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和農民黨員隊伍建設,為全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證。

一是進一步完善了《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機關幹部學習制度》《幹部教育培訓制度》,秦許鄉幹部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二是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各項活動正在按計畫有步驟的進行。年內可望將鄉黨委創建為“五個好”鄉黨委,泥地族、橋上、秦許、上阿陽、百寧、大族、中堡、學寨村創建為“五個好”村黨支部。三是充分發揮村級班子在全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加強了村級班子和隊伍建設。上半年已對3名因工作責任心不強、年齡偏大的支部書記進行調整,並通過本村能人選拔、鄉上優秀年輕幹部到村任職、村主任“一肩挑”等方式產生了新的支部書記,最佳化了班子結構,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抓發展新黨員工作。農村黨組織缺乏吸引力,黨員老化,使支部失去了活力。因此,及時補充新鮮血液是鄉黨委的迫切解決的問題。2008年以來,在發展新黨員時,嚴格按照發展黨員的程式,注重發展年輕黨員和女性黨員。2008年上半年按標準和程式共發展黨員18名,其中女性黨員2名,有效地改善了黨員隊伍的年齡構成和性別比例搭配,最佳化了黨員隊伍的結構,從整體上提高了隊伍的素質。五是堅持從農村產業帶頭人中選拔村幹部,在致富能手中發展新黨員,努力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現已將18名貧困黨員和7名村級幹部培養成致富能人,其中5名致富能人已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同時,認真組織實施了“設崗定責”和“雙聯雙增”活動。已新建縣級示範點1個,鄉級示範點2個,村級示範點3個。六是抓產業支部建設。2008年已新辦村級集體經濟3個,擴辦村級集體經濟2個,達到萬元以上的村1個,民眾對黨支部的信任度和黨員的滿意度明顯提升,黨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強。大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秦許鄉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