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華

秦立華,男,是一名703所9車間職工。長期從事火箭氫氧貯箱外絕熱結構施工。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秦立華,男,703所9車間職工。1980年11月參加工作,長期從事火箭氫氧貯箱外絕熱結構施工。從1990年起,擔任噴塗組組長,組織完成了CZ-3、CZ-3A、CZ-3B三個型號總計3l發火箭三子級箱體外絕熱結構的施工任務。他在多年的工作中,認真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章守紀,愛崗敬業,努力學習新知識,刻苦鑽研技術,榮獲院優秀黨員、院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11次;參加CZ-3、CZ-3A氫氧貯箱外絕熱結構的研製、生產,以及新一代運載火箭外絕熱結構的預研工作,提出多項技術革新,極大的改進了生產工藝,為縮短施工周期、提高產品安全性和節約生產成本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獲得院科研成果二等獎、合理化建議一等獎等共20多項。長三系列火箭三級箱體絕熱施工,部件大、生產周期長、工序複雜(近百道工序),涉及專業廣,技術綜合性強。

人物事跡

泡沫塑膠噴塗發泡機是最關鍵的施工設備,1996年,由於原有低壓發泡機故障,必須採用新型的高壓發泡機進行施工,由於發泡原理差距很大,兩種發泡機之間的技術跨度很大,高壓發泡機在最初的使用中遇到很多前所未見的難題,使泡沫塑膠噴塗成為影響產品質量和進度的瓶頸問題,同時也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費;秦立華迎難而上,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徹底吃透設備圖紙,學習新的發泡知識,經過數卜天不分晝夜的試驗,完全掌握了影響噴塗的各種原因,由此走出了判斷故障的誤區,建立了幾十種故障模式,並制定了解決相應問題的有效措施,現在噴塗泡沫塑膠都能夠一次成功,節省了大量的原材料,保證了科研、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使我們的噴塗發泡技術達到國內外的先進水平。2003年,又完成數控加工、纏繞系統的更新,並已投入生產使用。
2000年,設計部提出CZ-3A系列火箭外絕熱結構減重的要求,秦立華對以前的研製生產過程進行認真的總結,提出了6項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如:精確控制噴塗時的箱體轉速、加壓對發泡機狀態的要求、改進膠粘劑固化工藝以及塗料改性等;並根據多年的施工經驗,提出多項在設計方面可以改進的建議,並被設計採納,實現外絕熱結構成功減重10kg,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長三系列火箭三級箱體絕熱施工關鍵技術很多,部分綜合性工序工藝規程中只給出了框架式的理論指導,如塑膠支座粘接工序,使用了三套200餘件工裝,要完成20多種規格86個支座的粘接,在CZ-3研製初期,經常發生支座粘錯的問題,成為問題工序。秦立華通過認真分析,找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獨創“三校對法”粘接支座,並編制卡帶定位表、支座排列順序表、支座及壓塊擺放定點陣圖,完全解決了支座容易粘錯的問題,施工周期也縮短了5~7天。
圓柱段泡沫塑膠加工後,表面有很多凸起刀棱,嚴重影響產品的密封層質量和外觀質量,他在進一步深入、系統地學習對數控加工技術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大量試驗,合理修改數控加工程式,調整進刀量,改進測量方法,提高了加工泡沫塑膠的表面平整均勻度,產品密封質量和外觀質量明顯改觀。
氫箱底叉形環部位噴塗泡沫塑膠施工,在研製初期經常產生整體脫粘問題,通過查閱資料,認真觀察問題現象,並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試驗,秦立華找出了問題的原因所在,大膽採用三點垂直噴塗手法噴塗,解決這一嚴重影響產品質量的技術難題。
另外,他還在完成了大量其他的工藝改進,如改進MAM纏繞工藝、法蘭管嘴發泡形式,R輸送管模具改裝、簡化CZ-3B模振箭的絕熱結構施工等。
1998年4月,某型號筒段的鋪層與纏繞工作成為研製任務的短線,91車間委託秦立華負責組織完成該筒段的施工。面對新工藝、新技術,他認真學習、消化工藝規程的內容,並向主管技術人員請教遇到的疑問,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全掌握了該筒段的施工工藝,並以邊學習、邊管理、嚴要求的方式組織生產,克服人員結構複雜、技術掌握差異大的困難,協調安排四個單位的人員在三個工位井然有序的施工,以優異的質量保證了多件此筒段生產任務的及時完成。在組織生產的同時,他認真總結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在短短的時間內,解決了預浸碳布因粘度大而在鋪層時產生的高度粘粘現象,提高了鋪層質量;提高了GF布浸膠的均勻性,並完成了雙絲纏繞技改試驗,極大的改善了施工工藝。
秦立華一貫嚴格要求自己,勇於迎接挑戰,在施工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出色完成了所承擔的各項科研、生產任務,在提高外絕熱結構施工工藝水平、節約生產成本等方面,為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