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山海關古城景區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山海關古城建於公元1381年,是世界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關”之稱。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古城的東城門,又名“鎮東樓”,箭樓格式,其匾額,長5米多,高1.5米,城高台寬,與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在長城之上一字擺開,形成五虎鎮東之勢。2007年,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成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並先後獲得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創建先進單位、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等稱號和榮譽十數項,順利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另外,景區對外開放的主要景點有“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長城”、“天下第一關”。2015年10月9日,全國旅遊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決定,取消河北秦皇島山海關景區5A資質,原因是存在價格欺詐,強迫遊客在功德箱捐款,老龍頭擅自更改門票價格等問題。

基本信息

簡介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
秦皇島山海關景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東北15公里處,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建於明洪武年間(1381年),是萬里長城的最東端,是一座防禦體系完整的城關,歷史上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山海關建城符合"通川之道,要害之處"的古代城市規劃原則。該處正處於海陸咽喉要衝,在歷史上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為城之址,開始修建山海關。山海關城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鐘鼓樓。整個衛城建築規模宏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萬里長城是世界奇蹟。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而山海關又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是中國名勝古蹟薈萃風光椅鏇、氣候宜人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遊避暑勝地。主要景區有長壽山景區、鱷魚湖角山長城老龍頭孟姜女廟、孟姜女苑、懸陽洞燕塞湖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位於秦皇島山海關區龍海大道與海口道交口處。西北低、東北高的地形。山海關位於華北與東北的交界處,北倚群巒疊翠的燕山,南襟煙波浩淼的渤海。

氣候類型

山海關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最熱七月份平均氣溫24.6℃,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氣溫-6.1℃,全年平均氣溫10.1℃;無颱風、無梅雨,年平均降水量668.1毫米,全年無霜期在180天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15小時。全區夏季為西南風,冬季為東北風。標準凍土深度為0.85米。最大積雪深度13厘米,最大凍結深度85厘米,空氣平均相對濕度62%。

主要景點

山海關

山海關山海關
山海關古城建於公元1381年,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明長城的東北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古城的東城門,又名“鎮東樓”,箭樓格式,其匾額,長5米多,高1.5米,城高台寬,與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在長城之上一字擺開,形成五虎鎮東之勢,充分展現了山海關這座古代軍事要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偉氣勢。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清朝時期乾隆二年(1737年)名為臨榆縣。
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千米,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有“天下第一關”之稱。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瓮城,東羅城、西羅城等長城建築。山海關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牆建築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樣,特別是保存眾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樸。使古城最為增色的是關城東門,天下第一關城樓,聳立長城之上,雄視四野。登上城樓二樓,可俯視山海關城全貌及關外的原野。北邊有角山長城的雄姿;南邊有大海。天下第一關城樓南北,還有靖邊樓、牧營樓和臨閭樓等建築。

孟姜女廟

孟姜女廟是長城文化衍生出的民間民俗文化的產物,始建於宋代以前,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主事張棟重修,為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祭祀孟姜女最完整的廟宇。
孟姜女廟景區坐落於河北省山海關以東6.5千米的鳳凰山上,由貞女祠和孟姜女苑組成。貞女祠始建於宋代以前,明萬曆年間二十二年(1594)主事張棟重修,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宇前有108級台階直通山門,廟上紅色圍牆內有前後兩殿及鐘樓、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觀。廟後建有江南水鄉風格的園林觀賞區——孟姜女原及東西配殿,再現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首的“孟姜女的故事”全景。1956年,孟姜女廟被公布為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孟姜女廟圍牆內占地1.6畝,保護範圍占地31.8市畝。孟姜女廟座落於山海關以東6.5千米的鳳凰山上,由貞女祠和孟姜女苑組成。廟內前殿供有孟姜女的塑像,龕上橫額“萬古流芳”,兩邊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對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惡之情。廟後建有江南水鄉風格的園林觀賞區——孟姜女苑。廟東南4千米渤海中有兩塊礁石,傳為孟姜女墳。
譽為“天下第一奇聯”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hǎishuǐcháo,zhāozhāocháo,zhāocháozhāoluò;fúyúnzhǎng,chángchángzhǎng,chángzhǎngchángxiāo。)表面看雖是文字遊戲,卻包含著人生哲理,讓後人產生無限遐想,從中可見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內涵。

老龍頭

老龍頭老龍頭
老龍頭景區位於山海關城南5千米處的渤海之濱,是萬里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海陸軍事防禦體系。明遼寧虎山長城,西至嘉峪關,全長8851.8千米,薊鎮長城橫跨崇山峻岭,蜿蜒發一條巨龍入渤海,故長城之首稱“老龍頭”。老龍頭由入海石城、靖鹵台、南海口關和澄海樓組成。樓上有明朝大學士孫承宗所書“雄襟萬里”和清乾隆皇帝所書“澄海樓”匾額。老龍頭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唯一的一段海中長城,它建於明萬曆年間,由戚繼光修築。它選址科學、建築獨特,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千古奇觀”。
老龍頭是明長城薊鎮的東起點,位於山海關城南5千米的濱海高地。之所以把這裡稱為“老龍頭”是因為人們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這條龍走過大漠,攀賀蘭、越太行,自燕山而下,向渤海飛馳,在遼西走廊上挽了個結,豎起了山海雄關,隨之引頸入海,這入海的部分便是老龍頭了。老龍頭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城北的角山長城,城東的威遠城構成犄角之勢,拱衛著山海關城。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明末崇禎年間的260餘年中,老龍頭不斷修建,逐步完善。直至清代長城內外成為一統,老龍頭從此失去了軍事防禦的作用,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觀光覽勝的佳境。自清朝開國後,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都多次到過老龍頭,其中乾隆皇帝4次來此登樓觀海,留下了大量詩文墨寶。老龍頭上的“天開海岳”碑,據傳為唐代遺碑,這四個字道出了“放眼天際,蒼茫一碧,天適地設”的絕妙景觀之神韻。老龍頭是“中國旅遊勝地40佳”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角山長城

角山距山海關城北約3千米,是關城北山巒屏障的最高峰,海拔520米。
角山是萬里長城從東部海中向北綿延所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又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稱。角山的主要景點有角山長城、旱門關、棲賢寺等。角山長城包括了角山的主峰大平頂,登臨角山長城,遠山近海盡收眼底,長城內外的美景可一覽無遺。旱門關是角山南部的一座關隘,由城樓、城台兩部分組成,地理位置非常險要,是山海關十大關隘之一。棲賢寺在角山長城內側,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建築,寺中有一大奇景,名為山寺雨晴,是角山夏季特有的景觀。
角山長城建於明洪武初年,從山腳旱門關到大平頂共1536延長米。城牆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築,局部為城磚和長條石砌壘,角山長城的高度和寬度,有明顯的隨山就勢特點。古詩云:“自古盡道關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峰上,俯瞰關城在眼前。”
角山景區集山、城、寺為一體。大門是仿明代城堡建築形式設計的,其造型像個“山”字。正額“角山長城”匾是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國長城學會會長黃華題寫的,背額“碧海雄峰”匾為當代詩人賀敬之的手筆。角山深劾之有一座古樸雅臻的古寺——棲賢寺。角山頂是觀日出的理想之處,在這裡可以看到“瑞蓮捧日”的壯觀景象。

開發利用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
2005年,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旅遊局整合旅遊資源,將山海關景區的每一個景點都增設了電子觸控螢幕、飲水機、殘疾人通道和殘疾人廁位等人性化設施。《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暫行標準》新近出台後,山海關區旅遊局對照新標準找差距、求發展,決定對長城文化鏈條上的四大景區進行統一包裝,實行統一管理,推行統一的服務標準和統一的經營政策,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和延展每一個景區特色,共同打造山海關景區這張金牌。
2005年,隨著景區保護開發項目的全面啟動,鐘鼓樓復建、維藩首善等五座牌坊復建和東、西、南大街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望洋樓、迎恩樓等復建工程也在緊張籌備或施工之中。與此同時,角山長城進一步利用自然資源,開發踏青節、登高節、滑翔傘俱樂部等健身旅遊。同時,將孟姜女廟景區向周邊擴展,以打造孟姜女文化旅遊聖地和中國孟姜女創意文化中心為目標,規劃建設海誓山盟廣場、水景步道、孟姜女文化演藝館、孟姜女文化創意苑、孟姜女歷史文化博物館、孟姜女作坊館、愛情森林等。改造望夫石村,建設秦漢北方民居建築風格的復古村落,發展成為集農家樂、特色餐飲、鄉村住宿、休憩娛樂等功能一體的民俗體驗村。

人文歷史

古城民俗

在長達600多年的建關時期里,關內匯集了大江南北、關內關外的多種風俗和文化,形成了山海關特有的節日習俗,僅參與廣泛的民眾性活動,每年就有多次。除一般的年節之外,正月里要“走順星”;四月份有孟姜女廟會和三清觀廟會;五月初五要“走城、逛海”;六月份為蓮花過生日,“天下第一關”下蓮花坑邊納涼;七月“盂蘭會”石河放河燈;九月“登高節”,合家老小登角山、爬長城……以上節俗在體現了山海關的文化特點之外,也充分表達了山海關人民熱愛生活,期盼幸福的心情願望。
山海關一代在遼金時期就曾建有一些廟宇(八大寺供奉密宗五方佛),到明清時期這一地區的廟宇建築發展得很快。明清時期這一地區僅建立的壇、廟、寺、觀達80餘座,除儒教、佛教、道教等主要在中國漢民族中流行的宗教之外,回族的伊斯蘭教、滿族的薩滿教、西方的基督教、民間供奉的天、地、山、海及各種自然神祗,歷史上有突出貢獻的官員人物,戰旗、戰馬,八方神聖共聚一堂,形成了一道世所罕見的宗教大觀。

孟姜女廟會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
孟姜女廟廟會在山海關一帶源遠流長,孟姜女廟廟會的歷史沿革,在清代及民國年間的山海關已有規模,且影響很大。是山海關以至於周圍四鄉八村的鄉民甚至百里以外百姓盛行的民間習俗,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八,趕廟會的人絡繹不絕,眾多香客、善男信女雲集於此,他們除了向廟內的觀音和孟姜女塑像進香許願還願外,還可一邊品味素美風味小吃,一邊欣賞當地地的民間藝術表演,還有各種民間商貿活動非常熱鬧。每逢廟會,人們盡情歡樂,仿佛一個盛大的節日。
如今的孟姜女廟廟會各種活動豐富多彩,已恢復了昔日廟會的盛況。廟會主要活動有:二人轉專場表演、秧歌、軍鼓、評劇、民俗表演等,並推出山海關特色小吃展賣等等。

交通路線

航空

石家莊、大連、瀋陽、哈爾濱、上海、黑河等城市的數十條航班都可以飛往秦皇島。秦皇島市山海關機場距城區約3公里,機場的飛行區為4C級。

鐵路

京哈鐵路、津山鐵路、京瀋高速鐵路均過秦皇島。客運列車每天約有十幾趟之多,暑期還有許多旅遊專列專門從北京發往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

公路

京瀋高速公路、102國道、沿海公路均通過山海關景區。沿京瀋高速公路從北京至山海關(秦皇島東出口)驅車行駛約需2.5小時、從瀋陽至山海關(孟姜出口)驅車行駛約需3.5小時。

海路

大連、韓國釜山等均有海上客運航線至秦皇島港。

市內公交

老龍頭景區:乘坐25路、35路、21路公交至老龍頭站即可到達景區。
山海關古城景區:乘坐33路、25路、13路公交至南門站或天下第一關站即可到達景區。
孟姜女廟景區:乘坐302路公交即可到達景區。
角山景區:乘坐專線5路公交即可到達景區。(暑期開行)
計程車:山海關區內計程車起價6元,打表計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