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杜虎符

秦國杜虎符

1975年於陝西省西安北沉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現存最早的一件調兵憑證符是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徵調兵將以及用於各項事務的一種憑證。用金、銀、玉、角、竹、木、鉛等不同原料製成,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

概述

秦國杜虎符秦國杜虎符
現存最早的一件調兵憑證符是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徵調兵將以及用於各項事務的一種憑證。用金、銀、玉、角、竹、木、鉛等不同原料製成,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
這件戰國時期秦國的杜虎符通高4.4厘米、通長9.5厘米,1975年於陝西西安北沉村出土,現藏陝西省博物館。這件杜虎符是現存最早的一件調兵憑證,一符剖為左右兩半,右邊留存於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統兵將帥保管,使用時兩半相合,即為“符合”,表示命令驗證可信。
符作虎走形,虎昂首,尾端捲曲,背面有凹槽,頸有一穿孔。身上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這也是杜虎符的來歷和用途。
用威猛的虎來鼓舞戰士的鬥志,古人的兵法遠不僅僅只在書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