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桿河村

秤桿河村

稱桿河村委會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景洪市普文鎮,該村國土面積8.49平方公里,海拔879 米,年平均氣溫20.2 ℃,年降水量1675.6 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莊環境
秤桿河村委會隸屬於景洪市普文鎮 ,地處普文鎮北邊,距普文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普文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95公里。東鄰勐旺鄉,南鄰 城子村委會,西鄰景訥鄉,北鄰普洱南屏鎮。轄秤桿、高山 、曼井緬等13個村。現有農戶685戶,有鄉村人口2689人,其中:農業人口2689人,勞動力174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47人。
全村國土面積8.49平方公里,海拔879 米,年平均氣溫20.2 ℃,年降水量1675.6 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茶葉、咖啡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9992畝,水田3820畝,旱地6172畝,人均耕地2.87畝,林地706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40.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1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雨林景觀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627畝(其中:田3821畝,地2715 畝),人均耕地2.87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749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7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7畝,主要種植咖啡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89畝,其中:養殖面積89畝。

基礎設施

沼氣池
截止2007年底,該村委會除曼灣河村外已實現四通(水、電、路、電話),有5個村小組不通有線電視,村內無路燈。全村有591戶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飲用水未經過淨化處理,且大部分村在冬季乾旱季節常出現用水困難。有617戶通電,有35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4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52%、69.31%和89.44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6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63戶(分別占總數的83.33 %和30.36 %)。
該村到鎮道路已通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2輛,拖拉機 352輛,機車3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497畝,有效灌溉率為80.67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9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9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6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37戶。
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0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玉米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3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35.6萬元;畜牧業收入88.3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17頭,肉牛15頭,肉羊 0 頭,雞2657羽);漁業收入14.4萬元;林業收入4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02.1萬元;工資性收入2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09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6.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98人,在省內務工79人,到省外務工19人。

特色產業

生豬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市內。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128.1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種植茶葉、咖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咖啡產業。
該村無專業合作組織和企業。

人口衛生

村衛生所藥房
該村現有農戶632戶,該村人口2652人,其中:男性1328人,女性1324人。其中:農業人口2652人,勞動力1715人。該村以傣族、漢族為主(是傣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119人,哈尼族159人,其他民族1374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376人,參合率 89.6%;享受低保3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9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632戶.

文化教育

學生上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 422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距離普文鎮中學5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7人,其中:小學生162人,中學生112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5個、無圖書室和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宣傳欄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632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656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07年已開展"一事一議"工作,其中籌資257244元,籌勞1715個,年末集體總收入63.41萬元,有固定資產70.00萬元,年末集體無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 1個,下設 10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5人,少數民族黨員 32人,其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11人。該村黨支部2007年被評為 優秀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總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秤桿、大開河等1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7人。

人文地理

傣族(花腰傣)服飾
村秤桿河村委會位於普文鎮北邊,東鄰勐旺鄉,南鄰城子村委會,西鄰景訥鄉,北鄰普洱市南屏鎮。交通十分方便,該行政村轄大開河、曼井緬、曼廣、曼壩牙、高山、曼果塘、李保田、馬鞍山、磨刀河、丫口寨、曼灣河、平掌寨、秤桿13個村,居住著傣族、彝族、漢族等多個民族,現有農戶632戶,人口2652人,其中:農業人口2652人,勞動力1715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15人。
全村國土面積8.49平方公里,海拔879 米,年平均氣溫20.2 ℃,年降水量1675.6 毫米,適合種植茶葉、水稻、咖啡、橡膠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5743 畝,人均耕地2.2畝,林地7379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34.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35.60萬元;畜牧業收入 88.3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17頭,肉牛15頭,肉羊 0 頭);漁業收入14.40萬元;林業收入41.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02.10萬元;工資性收入 26.20萬元;其它收入26.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016 元。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導產業的村委會。
曼井緬村是一個以傣族為主村寨,主要節日為潑水節,潑水節是為紀念七位大義滅親、為民除害的姑娘,傣家人歡度新年時,都要舉行潑水活動,以消災除難,祝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村委會設衛生室一個,警務室一個,文化室5個,建有公廁9個。近年來,隨著茶葉、橡膠、咖啡等農產品價格回升,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加快農業結構發展同時,積極發展畜牧業、二、三產業,闖出一條具有該村特色發展的新路。

發展重點

秋收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13個村小組中有4個村小組的進村道路為砂石路,有7個村小組的進村道路為土路,各村的進村道路尚需硬化,特別是土路路面的進村道路一到雨季都無法保證道路通暢;
2、13個村寨的飲用水都未經過淨化處理,且有部分村寨在冬季乾旱季節常出現用水困難;
3、田間道路均為土路,且較窄易爛,每年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來進行維修;
4、醫療衛生條件差,絕大部分村民就醫路程遠;
5、村民在生產中運用科技致富的能力較差,迫切需要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技能培訓;
6、有6個村寨的水田不能有效灌溉,需完善水利灌溉設施建設;
7、整個村委會都無圖書室,不便於村民學習科學技術,村民的文化素質有待提高;
8、有8個村小組無娛樂活動場所,不利於村民開展娛樂活動;
9、村內生活環境較差,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占99﹪,有9個村小組尚未建有公廁;
10、大部分村內建設無規劃,且缺少相應合理的綠化工程。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逐年完成進村道路建設,以保證道路一年四季都暢通;
2、加強各村飲水設施建設,在確保村民能正常飲水的情況下,提高村民飲用水的質量;
3、加強田間道路建設,方便村民開展生產;
4、在就醫距離較遠的村寨適當增設醫療室,便於村民看病;
5、積極開展各種科學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的科學技術水平,從而提高村民科學致富的能力;
6、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力爭做到水田的有效灌溉率為100﹪;
7、適當增設圖書室;
8、逐年完成7個村寨的文化室建設;
9、加強村寨的村容村貌建設,提高村民的生活環境;
10、狠抓農業生產,大力發展種植水稻、橡膠、咖啡、茶葉等農作物,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3016元增加到38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