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帕恰卡馬克遺址

秘魯帕恰卡馬克遺址

遺址位於利馬以南20餘公里處的“魯林谷地”,在秘魯古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於公元前200年左右興起,15世紀達到鼎盛時期,1533年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毀壞。

基本信息

概述

秘魯帕恰卡馬克遺址秘魯帕恰卡馬克遺址

帕恰卡馬克遺址於公元前200年左右興起,15世紀達到鼎盛時期,1533年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毀壞。它位於利馬以南20餘公里處的“魯林谷地”,在秘魯古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歷史

它原為前印加時期土著人的土地神廟,後被印加王國征服,成為秘魯中部海岸最著名的神廟,以莊嚴、肅穆、雄偉而著稱。帕恰卡馬克是土坯和乾打壘的泥土建築群。地基由石塊鋪墊,牆壁上有一排上窄下寬的梯形窗式裝飾。其中最高大的建築物被稱為太陽宮(或太陽廟),高6層,背靠大海,建在山頂上。大殿背後建有觀象台,觀看太陽出沒並據此制定農曆。在太陽廟另一側的低洼處還建有月亮宮。印加時期這裡集中了鄰近地區的美女。她們從9歲起被選入宮中,學習各種技藝。長大後,出落得最美麗的可被選為王妃;相貌稍遜者則作為宮女教師。月亮宮內的通道猶如迷宮,宮內還修有水池、水渠供美女們沐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