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斯運河

科林斯運河

希臘的科林斯運河在希臘南部科林斯地峽上,橫穿希臘科林斯地峽的一條運河,它將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希臘大陸分割開來,使得伯羅奔尼撒半島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島。科林斯運河是潮汐水道。連線科林斯灣和薩羅尼克灣,接通愛奧尼亞海和愛琴海。1881-1893年開鑿。長6.3公里,深7米,河谷底寬21米,河面寬25米。縮短從亞得里亞海到比雷埃夫斯的航程320 公里,航運意義重要。

簡介

穿過希臘科林斯地峽,西北連線科林斯灣,東南連線薩羅尼加灣的潮水河。1893年

科林斯運河科林斯運河

通航,長6.3公里(3.9哩),深7公尺(23呎),河寬從河床最窄處的21公尺(69呎),到河面最寬處的25公尺(81呎)不運河疏浚

等。運河給其西北端的波西索尼亞(Posithonia)港及其東南端的伊斯米亞(Isthmia)帶來很大的經濟利益。

旅遊描述及攻略

景區分類;江河瀑布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免費

最佳時間;四到六月,九到十月是最適合 交通指南;我國尚沒有直達希臘的航班。

建造和使用

科林斯運河穿過被稱為科林斯地峽的一小段陸地,它提供了一條從愛琴海到伊奧尼亞的海捷。從遠處看,運河像一條狹窄細長的水道,但當船隻逐漸靠近並進入運河以後,它的規模才顯現出來。然而,對於容納現代航運中的超級油輪和貨櫃船而言,這條運河還是太小了。

科林斯運河只有5.5千米長,但深度達7.9米,是世界上開鑿最深的運河,並且是極少數在堅硬石區開鑿出來的運河之一。因此,通過運河的船隻始終處於海平面上。

連通愛琴海和伊奧尼亞海的想法源於古代,但直到公元67年羅馬皇帝尼祿統治期間,運河才開始挖掘 。這項浩大的工程絕大部分是來自羅馬帝國在猶太殖民地區的猶太犯人承擔的。由於帝國的其他地區發生動亂,工程於公元68年停工。

科林斯運河科林斯運河

直到19世紀90年代,科技的發展使工程得以竣工。1892年,一家法國公司開始修建運河。1893年,由希臘政府完成了這項工程。一座公路橋和一座鐵路橋橫

跨在運河之上。

關於公元67年運河工程如何開始一事有多種說法。大多數多都認為是尼祿國王親自挖出了第一個洞。但在國王用的是金鏟還是銀鏟上,意見有分歧。

今天這條運河喪失了其建造時的意義,原因是:

1. 相對於今天船的大小來說只有小的船才能通過科林斯運河。

2.過去的船必須近帖著海岸航行,因此繞過伯羅奔尼撒半島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今天的船可以遠離海岸航行,因此這段路遠遠不如過去那么危險了,而且今天的船比過去快得多,因此使用科林斯運河所節省的時間也不象過去那么大了。

3. 運河壁上的岩石比較軟,運河的入口和運河壁今天急需修補或者固定。

雖然如此科林斯運河內的交通繁忙。雖然通行費非常昂貴,每天約有30條船經過運河,每年約11000條船,其中大多數是擺渡船和旅遊船。

科林斯運河本身深深和筆直的岩壁就是許多希臘旅遊的必須參觀點。

右圖:科林斯運河穿過希臘境內的一段狹窄陸地,將愛琴海和伊奧尼亞海連線起來

歷史

科林斯運河科林斯運河

傳說最早打運河的主意的是科林斯的暴君佩里安德,但是他沒有真的敢去嘗試這個計畫。前6世紀和前5世紀時地峽上有一條棧道來將船從地峽的一邊拉到另一邊。

羅馬帝國時期又有人提出建造運河的計畫。在愷撒、卡利古拉、尼祿和哈德良統治時期都有人探討這個計畫。愷撒和哈德良的計畫都只是初步的,但是卡利古拉和尼祿的計畫就比較詳細了。

40年卡利古拉將他的一些工程師遣送到科林斯地峽進行測量,但是這些測量的結果非常糟糕。這些工程師確定科林斯海灣的水面比塞隆尼海灣的水面高出數米,假如將兩個海灣打通的話愛琴那島,甚至阿提卡的部分會被淹沒,因此打運河的計畫被取消。

67年尼祿派上千工人去科林斯地峽(傳說約6000猶太奴隸)。傳說他本人使用一把鍍金的鐵鍬動了第一鍬。尼祿的計畫是從地峽兩邊向中心開發,然後在地峽中央開通。但三個月後尼祿就被殺了,尼祿的繼承人覺得這個計畫太冒險或者太昂貴,這個工程停工。

希臘作家保薩尼亞斯曾在他的遊記里描寫過科林斯運河的計畫並對這些計畫進行嘲笑。

中世紀時期威尼斯共和國曾經考慮過建造一條運河來改善它對希臘的商業控制的計畫,但是由於這個工程太巨大了後來計畫被放棄。

最後一直到19世紀使用工業化的成就這個計畫才得以完成。

希臘旅遊景點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化,在音樂、數學、哲學、文學、建築、雕刻等方面都曾取得過巨大成就。除我們從課本上或電視中知道的巴特農神廟、宙斯神殿等景點外,希臘還有許多獨特的景觀值得大家參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