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證據論:以刑事訴訟為視角

第二節科技證據的含義 一、科技證據法的含義及特徵 二、科技證據與最佳證據規則的關係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3月1日)
平裝: 33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2030359
條形碼: 9787562030355
尺寸: 23 x 17 x 1.3 cm
重量: 481 g

作者簡介

陳學權,1978年生,湖北省應城市人。2000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2000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先後獲得法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曾在《中國法學》、《法學》、《現代法學》等刊物獨立發表論文數十篇,參與《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專家建議稿與認證》、《律師參與辯護、代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數部著作的撰寫。

內容簡介

有關科技證據的研究和套用是近年來理論界和實務部門曰益關注的一個 重要問題。本書試圖在儘可能全面地吸收域外科技證據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的基礎上,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並借鑑科學哲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從刑 事訴訟的角度就科技證據的一些基本理論、立法和實踐運用等問題進行系統 的探討。全書由導論、正文八章以及結語組成。
在導論中,《科技證據論》首先交代了研究的背景,接著對國內外有關科技證據研究 的文獻資料進行了系統的整理,並對其研究的現狀和特點進行了分析。最後 指出,以刑事訴訟為視角對科技證據進行系統的研究,其意義在於:有助於實 現科技證據運用的法制化,有助於法律實務工作者樹立科學的科技證據觀,有 助於豐富和發展證據法學的理論研究。
第一章:“科技證據與科技證據法概述”。本章的前四節在考察科學和技 術的含義並系統地梳理國內外學者關於科技證據含義的基礎上,提出了本書 關於科技證據含義的基本觀點,指出了科技證據具有科技性、真實性、權威性、 開放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並從七個方面對其範圍進行了概括。最後在第五節提出了科技證據法的概念,總結了域外科技證據立法的四個基本特徵,並論述 了制定和完善我國科技證據法的必要性以及立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科技證據制度的歷史沿革”。本章先分三節按照科技證據歷史 發展的線索對古代科技證據制度、近代科技證據制度和現代科技證據制度進 行了系統的考察,並對其特點進行了總結與評析;最後在第四節從巨觀上論述 了科技證據的發展對證據制度的影響。
第三章:“科技證據的訴訟價值”。本章從科技本身的價值屬性出發,深入 剖析了科技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積極價值和消極價值之表現。在此基礎上, 為了保證科技證據訴訟價值最大化的實現,本章最後建議:更新觀念,樹立科學的科技證據觀;制定和完善科技證據法。
第四章:“科技證據的科學性之判斷標準”。本章先梳理與考察了科學哲 學領域關於科學劃界標準的基本觀點,然後對域外尤其是美國證據法關於科 技證據之科學性的判斷標準進行了考察與分析,最後對我國證據法關於科技證據之科學性的判斷標準的現狀、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性以及基本構想進行了論述。
第五章:“科技證據的收集與憲法權利之保障”。本章以人應享有的憲法 權利為基本參照,在揭示監聽、強制採樣、建立法庭科學DNA資料庫、犯罪心理測試等科技證據的收集與人的憲法權利之衝突機理的基礎上,根據法治國家限制人的憲法權利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並借鑑域外的立法經驗,提出了我國科技證據法制化的基本路徑、模式和內容等。
第六章:“科技證據的生成及平等利用制度”。本章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了以鑑定意見作為表現形式的科技證據的生成以及平等利用問題:一是司法鑑定人與鑑定機構的資格準入制度,二是司法鑑定人與鑑定機構的中立制度,三是司法鑑定的技術標準和實驗室質量控制標準,四是專家輔助人制度。
第七章:“科技證據之證據能力規則”。本章主要闡述了犯罪心理測試證據、催眠證據、監聽證據、DNA證據、照片、視聽資料以及電子資料等新型科技證據的收集和運用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傳聞證據規則、拒絕作證特權規則以及最佳證據規則的關係。
第八章:“科技證據之證明力規則”。針對裁判者容易過於迷信科技證據 之客觀現實,《科技證據論》認為有必要確立科技證據證明力的自由評判規則和惟科技證據不得定罪規則。為此,本章分兩節對科技證據的這兩個證明力規則進行了論述。
在結語“迎接未來科技證據的挑戰”中,《科技證據論》建議,面對未來科技證據的挑 戰,我們應當注重科技證據理論研究的重要性,反思科技證據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打破傳統法學教育中文理分科、涇渭分明的傳統做法,實現文理交叉和融合;及時制定和修改法律,確保科技證據在法制的軌道運行;理性地看待科技證據,樹立科學的科技證據規。

目錄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一)現代科學技術的曰新月異,為科技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廣泛運用提供了可能
(二)刑事訴訟中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兩大主題的進一步發展,為科技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廣泛運用指明了方向
二、研究現狀
(一)域外科技證據理論研究基本概況
(二)中國大陸科技證據理論研究述評
三、研究意義
(一)立法借鑑意義:有助於實現科技證據運用的法制化
(二)司法指導意義:有助於法律實務工作者樹立科學的科技證據觀
(三)理論創新意義:有助於豐富和發展證據法學的理論研究
附錄
第一章科技證據與科技證據法概述
第一節科技的含義
一、科學的含義
二、技術的含義
三、本書對“科技”的理解
第二節科技證據的含義
一、域外學者對科技證據含義的界定
二、中國大陸學者關於科技證據含義的幾種不同認識
三、科技證據含義之我見
第三節科技證據的屬性
一、科技性
二、真實性
三、權威性
四、開放性
五、多樣性
第四節科技證據的範圍
一、理論界對法醫學、法科學、刑事科學技術之範圍的認識
二、本書對科技證據範圍的概括
第五節科技證據法的基本問題
一、科技證據法的含義及特徵
二、抓緊制定和完善中國科技證據法的必要性
三、中國科技證據立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科技證據制度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古代科技證據制度
一、中國古代科技證據制度
二、外國古代科技證據制度
三、古代科技證據制度的特點與評析
第二節近代科技證據制度
一、中國近代科技證據制度
二、外國近代科技證據制度
三、近代科技證據制度的特點與評析
第三節現代科技證據制度
一、現代科技證據制度之巨觀考察
二、現代幾種具體科技證據的產生與發展
三、現代科技證據制度的特點與評析
第四節科技證據的發展對證據制度之影響
一、科技證據的發展推動著證據制度的歷史變遷
二、科技證據的發展在不斷地擴大證據的種類和範圍
三、科技證據的發展使得證據的收集和審查判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四、科技證據的發展將豐富和發展傳統的證據規則之內涵
第三章科技證據的訴訟價值
第一節科技的價值屬性
一、科學技術究竟有無價值
二、科學技術的價值傾向性究竟是什麼
三、科學技術之消極價值的產生根源
四、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科學技術與人權的聯姻
第二節科技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積極價值
一、科技證據的運用有助於案件事實真相的查明,促進實體公正
二、科技證據的運用有助於程式公正的實現
三、科技證據的運用有助於從根本上提高訴訟效率
第三節科技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消極價值
一、科技證據的運用存在著潛在的錯判風險
二、科技證據的運用可能導致嚴重地侵犯人權和違背倫理要求
三、科技證據的運用可能會加劇控辯平等關係的失衡
第四節科技證據訴訟價值最大化之實現路徑
一、更新觀念,樹立科學的科技證據觀
二、制定和完善科技證據法,從制度上保證科技證據的理性運用
第四章科技證據的科學性之判斷標準
第一節科學哲學中科學與偽科學的劃界
一、古希臘自然哲學家的確實可靠性標準
二、邏輯實證主義的證實性標準
三、波普爾的證偽性標準
四、庫恩的“範式”標準
五、拉卡托斯的理論進步標準
六、科學劃界的消解或虛無標準
七、新實在論者的多元標準
八、結語
第二節域外證據法關於科技證據之科學性的判斷標準
一、美國證據法關於科技證據之科學性的判斷標準
二、其他國家證據法關於科技證據之科學性的判斷標準
第三節我國刑事證據法關於科技證據之科學性的判斷標準
一、我國刑事證據法關於科技證據的科學性判斷標準之現狀
二、我國刑事證據法中確立科技證據之科學性判斷標準的必要性
三、我國刑事證據法中確立科技證據之科學性判斷標準的基本構想
第五章科技證據的收集與憲法權利之保障
第一節科技證據的收集與實體性憲法權利之衝突
一、科技證據的收集與人身自由權之衝突
二、科技證據的收集與身體權之衝突
三、科技證據的收集與隱私權之衝突
第二節科技證據的收集與程式性憲法權利之衝突
一、刑事程式權利憲法化的基本問題
二、科技證據的收集與作為程式性憲法權利的不被強迫自證其罪權之衝突
第三節科技證據的收集與憲法權利保障之平衡:科技證據法制化的基本原則
一、法律保留原則及其在我國科技證據收集程式中的確立
二、比例原則及其在我國科技證據收集程式中的確立
三、令狀原則及其在我國科技證據收集程式中的確立
第四節科技證據的收集與憲法權利保障之平衡:科技證據法制化的具體內容
一、強制採樣的法制化
二、法庭科學DNA資料庫運用的法制化
三、監聽之法制化
四、犯罪心理測試之法制化
第六章科技證據的生成及平等利用制度
第一節司法鑑定人與鑑定機構的資格準入制度
第二節司法鑑定人與鑑定機構的中立制度
一、司法鑑定人與鑑定機構中立的必要性
二、我國司法鑑定人與鑑定機構中立的進一步改革
第三節司法鑑定的技術標準和實驗室質量控制標準
一、我國司法鑑定的技術標準和實驗室質量控制標準的現狀
二、建立和完善我國司法鑑定的技術標準和實驗室質量控制標準的意義
三、建立和完善我國司法鑑定技術標準和實驗室質量控制標準的幾點建議
第四節專家輔助人制度
一、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確立專家輔助人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二、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專家輔助人制度的構建
第七章科技證據之證據能力規則
第一節科技證據之證據能力概述
一、證據能力的含義
二、影響科技證據之證據能力的基本因素
第二節科技證據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含義
二、科技證據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關係
第三節科技證據與傳聞證據規則
一、傳聞證據規則的含義
二、科技證據與傳聞證據規則的關係
第四節科技證據與證人拒絕作證特權規則
一、證人拒絕作證特權規則的含義
二、科技證據與拒絕作證特權規則的關係
第五節科技證據與最佳證據規則
一、最佳證據規則的基本含義
二、科技證據與最佳證據規則的關係
第八章科技證據之證明力規則
第一節科技證據證明力自由評判規則
一、對證據的證明力自由評判是當代證據法中的一項基本原則
二、科技證據的運用對裁判者評價證據證明力的影響
三、科技證據證明力自由評判規則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惟科技證據不得定罪規則
一、來自司法實踐的報告:僅憑唯一的科技證據認定有罪
二、惟科技證據不得定罪規則在我國的確立與適用
結語:迎接未來科技證據的挑戰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