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史話

科學技術史話

科學技術史話,主要記錄了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除了世人皆知的四大發明以外,在農學、醫學、天文學、數學、地學以及工程技術等方面也都曾經有著驚人的成就。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科學技術史話

ISBN:9787509721490

定價:15.00元

作者:[中國] 姜超 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8月

版次:2011年8月第1版

開本:32

裝幀:平裝

頁數:172頁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記錄了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除了世人皆知的四大發明以外,在農學、醫學、天文學、數學、地學以及工程技術等方面也都曾經有著驚人的成就。從秦漢到明代初期漫長的一千多年裡,中國的科學技術一直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以及到了明代中葉,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開始停滯。

作者簡介

姜超,字啟凡。1938年6月出生於江蘇省濱海縣。1961年畢業於南京航空學院(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先後在781廠和914廠的設計部門從事國防產品研究與設計,高級工程師。現居甘肅省蘭州市。

目錄

引言

一 在傳統的道路上躑躅前行(16世紀末至1839年)

1.明代科技狀況的簡短回顧

2.徐光啟、利瑪竇和第一次西學東漸

3.西學東漸影響下的清初科技

4.清代的思想禁錮與乾嘉學派

5.保守中落後、封閉中探索

二 從“師夷長技”到“中體西用”(1840-1894年)

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

2.太平天國的科技與洪仁玕

3.洋務運動與近代工業企業的產生

4.各種近代工程技術的傳人

5.近代中國科學的先驅——李善蘭、華蘅芳和徐壽

6.西方近代醫學的傳人

三 近代科學技術的奠基(1895-1927年)

1.清末民初的學制改革與留學生派遣

2.中國鐵路的興建和傑出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3.從飛車到飛機

4.冶金工業的近代發展與土洋並舉的冶煉技術

5.近代機械製造技術的初步發展

6.電力和電器工業的發軔

7.中國近代建築與建築科技

8.中國近代地質學的奠基

9.苦難深重的中國近代天文、氣象事業

10.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近代生物學的奠基

11.西醫傳人影響下的傳統醫學

12.近代農業科技的引進與初步發展

四 從中央研究院到中國科學院(1928-1949年)

1.開拓前進的數學

2.中國物理學家的傑出成就

3.中國近代化學的奠基

4.中國地質學家對大地構造學的重大貢獻

5.林可勝、張錫鈞、蔡翹和中國近現代生理學

6.北京猿人.蕨.水杉

7.氣象科學的進展

8.抗日戰爭前後的冶金、機械工業技術

9.電力、電器工業技術的初步發展

10.曲折發展的農業科技

11.革命根據地的科學技術

書摘

雍正皇帝趕走了除欽天監以外的傳教士,關上了國門。從那時起直到鴉片戰爭爆發的百餘年間,基本上關閉了原本狹窄的也是唯一的東西文化、科技交流的渠道。1773年羅馬教皇解散了耶穌會,而第二年在中國欽天監工作的最後一個傳教士蔣友仁死去,西方科技的傳人也就完全中止了。

這樣內部的禁錮、外部的隔絕導致清代在思想文化的發展上出現了比明代還要黑暗的局面。在這種狀況下,也就是說在殘酷的專制統治下與羅織嚴密的思想牢籠中,知識分子們還能夠做些什麼呢?他們失去了思想言論自由和廣闊的學術研究空間,被迫走上了考證古典文獻這條比較保險的道路。加之雍、乾年間,統治者在實行高壓恐怖政策的同時又採取籠絡政策,曾兩次組織編寫大型叢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以吸引廣大漢族學者。在選編古代書籍時,還把不利於清代統治的著作列為禁書。如此有意識地引導,終於造就了始於清初,形成於乾隆中期,盛行於乾、嘉兩朝的考據學派——乾嘉學派。

乾嘉學派在整理古籍和繼承文化遺產方面成績頗佳。有人將他們的工作總結為校勘、輯佚、辨偽等三個方面。他們整理的典籍中的科技專著以及包含在經、史、子、集中的各種科學知識,經過他們的發掘、整理、註疏,得以保存、流傳、繼承。他們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李銳對古代曆法的研究,戴震對《水經注》等的校注,以及焦循對《易經》的註疏,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