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師道(1051~1126)

金軍回師時,他建議乘其半渡擊之,欽宗不許。 宋廷以為金軍初退,不宜勞師,沒有採納。 朝廷以為种師道怯敵,將其召還。

种師道(1051~1126)

正文

中國北宋末年名將。字彝叔,洛陽人。以蔭補三班奉職,後知德順軍。政和六年(1116),晉升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知渭州(今甘肅平涼)。八年,徽宗命其率軍修築席葦平城,城未就而夏軍驟至。他佯示與夏軍決戰,暗派偏將曲充率軍出夏軍側翼,揚言宋援軍至,乘夏軍猶疑之際,命部將楊可世率部出其後,姚平仲率精騎急擊之,大敗夏軍。靖康元年(1126)金軍大舉南下,宋廷令种師道為京畿、河北制置使,率部 1.5萬人往東京(今開封)增援。种師道進至洛陽,聞金軍已臨東京城下,遂用疑兵計,號稱百萬大軍,張旗擊鼓而進,急至汴水南。金軍不知虛實,移寨自固。种師道至京,朝廷已與金朝議和。金軍回師時,他建議乘其半渡擊之,欽宗不許。金軍撤退後,被命為河北、河東宣撫使出屯滑州(今河南滑縣)。他建議朝廷屯兵於滄(今河北滄縣)、衛(今河南汲縣)一線,防止金軍再次進攻。宋廷以為金軍初退,不宜勞師,沒有採納。不久金軍又大舉進攻,他請欽宗暫避長安(今西安)。朝廷以為种師道怯敵,將其召還。同年十月卒。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