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塘

《秋塘》是明代詩人德祥的一首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獨步秋塘上,其如客思何。蟬聲送風葉,鳥影度涼波。

草店三家酒,菱船一道歌。不堪回首處,楊柳夕陽多。

作品注釋

獨步

(1).獨自漫步;獨自步行。《漢書·李陵傳》:“昏後, 陵 便衣獨步出營。” 宋 辛棄疾 《朝中措》詞:“起繞中庭獨步,一天星鬥文章。” 冰心 《超人》:“他從局裡低頭獨步的回來,關上門,摘下帽子,便坐在書桌旁邊。”

(2).謂獨一無二;無與倫比。《慎子·外篇》:“﹝ 藺相如 ﹞謂 慎子 曰:‘人謂 秦王 如虎,不可觸也,仆已摩其頂,拍其肩矣。’ 慎子 曰:‘善哉,先生天下之獨步也。’”《後漢書·逸民傳·戴良》:“我若 仲尼 長東 魯 , 大禹 出西 羌 ,獨步天下,誰與為偶!”《水滸傳》第五六回:“這 徐寧 的金槍法、鉤鐮槍法,端的是天下獨步。” 徐遲 《牡丹》二:“有名的花旦 黃賽陂 ,唱得珠圓玉潤,獨步一時。”

其如

怎奈;無奈。 唐 劉長卿 《硤石遇雨宴前主簿從兄子英宅》詩:“雖欲少留此,其如歸限催。”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愛,其如鏡里花顏改。” 元 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將人殺死,怎教兄弟埋。”

客思

客中遊子的思緒。 唐 陳子昂 《白帝城懷古》詩:“古木生雲際,孤帆出霧中。 川 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禍亂天心厭,流離客思傷。” 元 貢性之 《題畫》詩:“一江春水晚微茫,醉倚篷窗客思長。” 明 胡其毅 《送洪仲闇還霍丘﹞》詩:“昨夜訊息來,山鄉寇為難。客思已無端,寸心不知亂。”

送風

猶言藉故生風。《西遊補》第三回:“只是可憐 孫行者 ,下界西方路上又恨他,上界又怨他,佛祖處又有人送風。”

涼波

(1).月光。 唐 李商隱 《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詩:“涼波沖碧瓦,曉暈落金莖。”

(2).水面。 宋 晏殊 《浣溪沙》詞:“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乾影入涼波。”

三家

(1).極言人戶之少。《韓非子·難勢》:“無慶賞之勸,刑罰之威,釋勢委法, 堯 舜 戶說而人辯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陸游 《野意》詩:“堤長逾十里,村小隻三家。”

(2).指 春秋 魯 大夫 孟孫氏 、 叔孫氏 、 季孫氏 。《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 朱熹 集註:“三家, 魯 大夫 孟孫 、 叔孫 、 季孫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鄉興賢能論》:“天欲 魯 以 孔子 代三家。”

(3).指 春秋 晉 之三卿 韓 、 趙 、 魏 。《鶡冠子·武靈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韓 用此而東分。”《史記·天官書》:“三家分 晉 ,並為戰國。”

(4).指 漢 代傳《詩》的 齊 、 魯 、 韓 三派。《漢書·藝文志》:“ 漢 興, 魯 申公 為《詩》訓詁,而 齊 轅固 、 燕 韓生 皆為之傳……三家皆列於學官。”

(5).指 漢 代傳《尚書》的 歐陽 、 大夏侯 、 小夏侯 三派。《後漢書·劉陶傳》:“ 陶 明《尚書》《春秋》,為之訓詁,推三家《尚書》。” 李賢 註:“三家謂 夏侯建 、 夏侯勝 、 歐陽和伯 也。”

(6).指解說《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緒言:“於《春秋》,則采三家之精華,斥 安國 之迂謬。”

(7).指古代天文學中的蓋天、宣夜和渾天三種學派。《晉書·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8).指三皇。《後漢書·馬融傳》:“軼越三家,馳騁五帝。” 李賢 註:“三家,三皇也。”

(9).指 夏 、 商 、 周 。 漢 王充 《論衡·正說》:“案《禮》,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損益之制,較著不同。” 漢 王符 《潛夫論·斷訟》:“五代不同禮,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蓋世推移而俗化異也。”參見“ 三代 ”。

一道

(1).一條道路。《北史·西域傳序》:“自 玉門 度流沙,西行二千里至 鄯善 為一道。” 唐 儲光羲 《終南幽居獻蘇侍郎詩》之二:“深林開一道,青嶂成四鄰。”

(2).同一道理。《漢書·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 禹 繼 舜 , 舜 繼 堯 ,三聖相受而守一道。”《宋史·選舉志三》:“文武一道也,今太學就緒,而武學幾廢,恐有遺才。”

(3).一種途徑或方法。《商君書·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呂氏春秋·愛類》:“利民豈一道哉,當其時而已矣。”《朱子語類》卷十八:“至於所謂仁,得一道而入,則可以類推而通其餘矣。”

(4).一種德行。《淮南子·詮言訓》:“有百技而無一道,雖得之弗能守。”

(5).同路;一起。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三:“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我們就這裡買些酒,吃了助威,一道躲開那兩個婆子。” 毛澤東 《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要好好團結民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一道工作。”

(6).猶一併。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四出:“且打交你塵簌簌,一道與男女揣個骨看。”

(7).圍棋下子的一個交叉點。《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觀人圍棋,局壞, 粲 為覆之……不誤一道。”《北史·齊河南王孝瑜傳》:“讀書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8). 明 代軍隊的一個編制單位。《續文獻通考·兵一》:“然後於陣四面列騎為隊,每隊五七百人,十隊為一道,十道當一面,各有主帥。”

(9).表數量。用於水流、光線等,猶言一條。 唐 王維 《寒食城東即事》詩:“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唐 元稹 《望喜驛》詩:“子規驚覺燈又滅,一道月光橫枕前。”《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只見斜剌里一道白光兒閃爍爍從半空里撲了來。”

(10).表數量。用於景物,猶言一片。 唐 王昌齡 《送柴侍御》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唐 歐陽詹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媚作千門秀,連為一道春。” 唐 杜牧 《汴人舟行答張祜》詩:“春風野岸名花發,一道帆檣盡柳煙。”

(11).表數量。用於符籙、文書、題目等,猶言一篇。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篇》卷下:“乃以符一道付之。”《宣和遺事》前集:“獨有御史中丞 豐稷 同著殿中侍御史 陳師錫 共寫著表文一道,奏 蔡京 奸惡。”《宋史·選舉志三》:“明年命斷案三場,每場止試一道。”《西遊記》第九回:“祭了 光蕊 ,燒了祭文一道。”

(12).表數量。用於稱進一次茶湯或菜餚。《水滸傳》第九回:“吃得一道湯,五七杯酒。”《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三人分賓主坐下, 牛浦 坐在下面。又捧出一道茶來吃了。” 趙樹理 《張來興》:“縣人代會開會期間,大會總務處為了讓全縣代表都賞識一下本縣產的魚,就決定在最後會餐的席上特加一道好菜--煎魚。”

不堪回首

謂不忍心回憶過去。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詞:“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情到不堪回首處,一齊分付與東風。” 巴金 《秋》十:“‘不堪回首’, 芸 痴迷似的念道,接著自己又說:‘真是不堪回首了。’”

楊柳

(1).泛指柳樹。《詩·小雅·鹿鳴》:“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唐 溫庭筠 《題柳》詩:“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收。” 明 楊慎 《錦津舟中對酒別劉善允》詩:“青青楊柳故鄉遙,渺渺征人大荒去。” 豐子愷 《楊柳》:“昔年我住在 白馬湖 上,看見人們在湖邊種柳,我向他們討了一小株,種在寓屋的牆角里……因此常取見慣的楊柳為畫材,所以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

(2).楊樹和柳樹的並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柳》:“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蓋一類二種也……又《爾雅》云:‘楊,蒲柳也。旄,澤柳也。檉,河柳也。’觀此,則楊可稱柳,柳亦可稱楊,故今南人猶並稱楊柳。”

(3).借指侍妾、歌姬。 唐 白居易 《別柳枝》詩:“兩枝楊柳小樓中,裊裊多年伴醉翁。”參見“ 楊枝 ”。

夕陽

(1).指山的西面。《詩·大雅·公劉》:“度其夕陽, 豳 居允荒。” 毛 傳:“山西曰夕陽。”《釋名·釋山》:“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陽。 晉 庾闡 《狹室賦》:“南羲熾暑,夕陽傍照。” 宋 歐陽修 《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三俠五義》第二回:“正遇著深秋景況,夕陽在山之時。”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二:“每天黃昏獨自走到山頂看日落,看夕陽自 戚叩落亞 的最高峰尖下墜,其紅如火!”

(3).比喻晚年。 晉 劉琨 《重贈盧諶》詩:“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李周翰 註:“夕陽,謂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詩:“老去聞悲角,人扶報夕陽。”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子孫。”

作者簡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永樂中尚在。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