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

秉公,即依照公認的道理或公平的標準辦事。在我國古代社會中,能夠秉公辦事是一種優良品德,受到儒家學說的肯定和人們的稱道。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秉公

拼音:bǐng gōng

注音:ㄅㄧㄥˇ ㄍㄨㄙ

反義詞: 徇私、循私

詞性:動詞

基本解釋

1、[justly] 做事秉持公正之心。

秉公執法。

2、堅持原則;主持公道;公正的,鐵面無私的。

秉公即依照公認的道理或公平的標準辦事。在我國古代社會中,能夠秉公辦事是一種優良品德,受到儒家學說的肯定和人們的稱道。但真正能夠秉公辦事卻十分不易,是難能可貴的。

引證解釋

指持心公正;主持公道。

明 張居正 《謝召見疏》:“而人臣之道,必秉公為國。”《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有不秉公輔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譴之!” 峻青 《秋色賦·膠濟線上》:“天真的人們曾經對三人小組抱有希望,以為他們會秉公處理。”

胡秉言《秉公》:清廉剛正秉權公。財寶不貪做事誠。浩蕩龍恩澤盛世,賢德仁厚濟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