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霉形體病

這樣的小雞都帶有霉形體,可成為傳染源,另外,病原體通過病雞的咳嗽、噴嚏可向空氣中散播,雞隻的交配也能傳播本病。 引進種雞、雛雞和種蛋時要防止傳染源侵入,控制垂直傳播。 1.引進種雞、雛雞和種蛋時,嚴防傳染源侵入。

病原與流行特點

該病的病原主要有敗血霉形體和滑膜霉形體。敗血霉形體呈細小卵圓形,直徑0.25~0.5微米,革蘭氏陰性,姬姆薩染色良好,細菌培養時,需要有特殊的培養基,本菌在雞體內常與其他微生物並發,使致病力增強。敗血霉形體病,雞和火雞易感,特別是5~16周齡的雛雞最易感,大型工廠化養雞場飼養的雛雞和中雛,最容易導致本病的流行;而成年雞感染多呈隱性經過,這些隱性帶菌雞可通過種蛋把敗血霉形體傳給下代。病雞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霉形體,可通過帶霉形體的灰塵、飼料、水及飼料袋和蛋箱等器具傳播。其他的家禽或野禽也可能傳播霉形體。
滑膜霉形體病各種日齡的雞都能感染,但以4~12周齡的小雞、小火雞臨床症狀最明顯,不論成年或未成年的病雞,除了滑膜炎的症狀外,還有呼吸道症狀。本病的傳播,有接觸和經蛋傳播兩種形式。母雞感染了本病以後,產生的帶菌蛋經孵化後,慢慢在雞胚內繁殖,使雞胚死亡,或孵化成不能脫殼的幼雛。這樣的小雞都帶有霉形體,可成為傳染源,另外,病原體通過病雞的咳嗽、噴嚏可向空氣中散播,雞隻的交配也能傳播本病。

臨床症狀

敗血霉形體病潛伏期4~21天,病程可持續1~6個月以上,侵害整個呼吸道。患雞發病初期很象感冒,隨後引起咳嗽、噴嚏、鼻塞、喘鳴、流淚和流涕,發病後期,病雞眼瞼腫脹。成年產蛋雞患病時表現體重、採食量、產蛋量和孵化率均下降,雞群中出現許多體況消瘦的雞。
雛雞患病時,病情較嚴重,發育緩慢,並發或繼發其他疾病時症狀更明顯,死亡率也會增高。繼發感染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感染,除表現喘鳴(蛙鳴聲)咳嗽和鼻塞外,重者眼瞼黏膜發炎,腳麻痹,整個身子倒向一側,肛門周圍粘著蛋白或蛋黃樣粘稠的糞便等。
滑膜霉形體病如果是滑膜型時,由於滑膜發炎,病雞初期表現跛行並喜歡臥地,然後嗜睡、關節腫脹、體重減輕,有的腳墊腫脹和胸部囊腫;如是呼吸型時,主要表現呼吸困難等症狀。

病理變化

敗血霉形體的病雞死後剖檢,可見鼻腔、鼻竇、氣管、支氣管有顯著的卡他性炎症;尤其是病原定位的氣囊受到侵染,外觀渾濁,充滿粘液,後期粘液變成黃色乾酪樣滲出物;心外膜上和心包囊中也有類似的淡黃色滲出物。有時肺充血水腫,肝臟偶見充血、腫大。
滑膜霉形體病呈現滑膜型的病理變化為胸部囊腫,關節腫脹,並有黃色奶油樣滲出物,特別是跗關節、翼部和腳部。呼吸型有氣囊炎,囊內充滿液體或乳酪樣滲出物。

診斷

一般通過流行特點,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等情況的調查和分析,可以做出初步的診斷。當然為了最後確診,還需要進一步做血清學檢查,甚至需分離、鑑定病原體。進行診斷時,要注意與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雞痘和維生素A缺乏症以及其他霉形體病相區別。

防治措施

堅持預防為主,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引進種雞、雛雞和種蛋時要防止傳染源侵入,控制垂直傳播。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經常保持禽舍通風良好。治療時要選用敏感藥物,合理用藥。
1.引進種雞、雛雞和種蛋時,嚴防傳染源侵入。要通過調查研究,從沒有本病的養殖場購買;同時,要嚴格實施檢疫、隔離觀察等措施。種雞和雛雞引進後應在隔離條件下飼養(至少隔離觀察2個月),並用血清學方法進行監測(6個月內反覆檢查2次),使雞群保持無感染狀態。
2.實行全進全出,建立"淨化"雞群。要設立沒有本病的"淨化"雞群,必須先將感染場地的雞隻全部搬出,對雞舍進行徹底的反覆沖洗和消毒,空閒數周后再引進。而無霉形體種禽群的建立,是最初找出沒有感染的小群,再將其小群作為核心群加以繁殖擴大。方法是先檢疫,把陰性雞群隔離飼養。檢疫時為了排除母源抗體的干擾,最好是在42日齡以後,在採種蛋以前投藥,在投藥後1個月之內採種,最好再把種蛋作熱蛋處理,對後裔進行檢疫,淘汰陽性群,以逐漸地建立霉形體陰性群。
3.用藥物處理種蛋,控制垂直傳播。為控制經蛋垂直傳播該病,使雞群獲得無病的後代,可用抗生素處理種蛋,方法有三種:即直接注射法、浸蛋法和熱蛋法。這些方法可以減少自感染雞群種蛋孵出已感染後代的數量,但不能1次就全部消滅。
①直接注射法。將藥液直接注射到種蛋內,一般是在5~9日齡的雞胚的尖端打孔,將2~5毫克泰樂菌素注入卵黃內,然後用石蠟封口繼續孵化。
②浸蛋法。孵化前洗淨種蛋,預熱到37.8℃,然後立即浸入冷(1.64~4.44℃)的抗生素溶液中,浸泡15~30分鐘,然後滴乾水分再入孵。抗生素可消除本病經蛋的傳遞,但注意不要把種蛋碰破,並防止綠膿桿菌的污染。抗生素溶液可選用泰樂菌素400~1000毫克/千克的溶液或紅黴素400~1000毫克/千克的溶液或0.04%的土黴素溶液或5000~10000毫克/千克的鏈黴素溶液。
③熱蛋法。把蛋放到孵化器內,按常規孵化前先逐漸加高溫,從22℃開始使蛋內溫度達到46.1℃,經過12~14小時,此時一定要加大通風量和保持足夠的濕度,否則不但會影響孵化率,甚至會造成雞胚死掉。熱蛋法可將大部分敗血性霉形體和滑膜霉形體消滅,但也有一些霉形體對熱有抵抗力,此法對它無效。
4.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雞舍小氣候。經常保持禽舍通風良好,陽光充足,努力減少塵埃,並注意定期消毒和驅蟲;飼養密度不能過大,防止雞群受驚受涼。
5.藥物治療。通過藥敏試驗,霉形體對北里黴素、泰樂菌素和紅黴素為最敏感,其次為四環素,再次為利高黴素,更次為土黴素和慶大黴素。這些藥物的最小抑菌量為:北里黴素、紅黴素各為0.018微克/毫升,四環素0.039微克/毫升,利高黴素0.15625微克/毫升,土黴素、慶大黴素各0.3125微克/毫升。藥物治療時應注意如下問題:
①選用敏感藥物。治療時選用高敏藥物效果最好,但停藥後往往又復發,所以藥物來源要充足、價格要合理,這是一開始就必須考慮的。
②飲水法給藥為好。大多數抗菌藥物都可用於混飼或在飲水中給治,但以飲水法更好些。為避免藥物在雞體內殘留,接受治療的禽只在一段期間不準投放市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