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革命烈士陵園

福鼎革命烈士陵園

福建福鼎革命烈士陵園,坐落於距城0.5公里的山前村阮家尖。陵園占地32畝,依山而建,坐西朝東。主要建築物有福鼎烈士陵園紀念碑、福鼎革命歷史陳列館、福鼎革命烈士英名碑碑亭,以及陵園門樓,陵園小公路環山到達頂端。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福鼎革命烈士陵園福鼎革命烈士陵園

福建福鼎革命烈士陵園,坐落於距城0.5公里的山前村阮家尖。1986年12月28日,福鼎縣委、縣人民政府在城關召開“福鼎縣人民革命委員會成立50周年紀念會”之際,同時舉行烈士陵園奠基典禮。陵園占地32畝,依山而建,坐西朝東。主要建築物有福鼎烈士陵園紀念碑、福鼎革命歷史陳列館、福鼎革命烈士英名碑碑亭,以及陵園門樓,陵園小公路環山到達頂端。門樓左右各有兩個赤色花崗岩砌成的高6米的梯型門墩。門內陵園大提,正中橫著一尊高級油青花崗岩結構的臥碑,橫嵌著原全國人大副委長葉飛題寫的“福鼎革命烈士陵園”8個金色大字。大理到山頂有320米,共有348石級,分兩道12台,每道寬4米,兩道相距8米,中間用綠草團嵌成“功垂史冊、氣貫長虹”8個大字,使整個陵園渾成一體,莊嚴、肅穆。山腰北側為福鼎革命歷史陳列館,南側為革命烈士英名碑亭。沿著石階,拾階而上,到了山頂,便是陵園的主體建築——福鼎革命烈士紀念碑。碑身呈三角形,象徵著福鼎、平陽、泰順三縣交界地區的革命活動。

陵園概況

福鼎革命烈士陵園福鼎革命烈士陵園
福鼎革命烈士陵園坐落於福鼎城東山前村阮家尖山,依山依水,座西朝東,1986年12月奠基籌建,1991年10月竣工。園陵占地面積36畝。

進入大門為大埕,正中臥碑由葉飛題寫的“福鼎革命烈士陵園”。從大埕至頂峰120米,山腰中間豎批“功垂史冊,氣貫長虹”赫然醒目八個金色大字,南北兩旁石階各344級拾級而上。山頂聳立著高25米、三角造型的玄武岩紀念碑、三面書刻著“福鼎革命烈士紀念碑”九各鎦金大字,象徵福鼎與浙江省泰順、平陽三縣(市)人民並肩作戰,共同以鮮血譜寫光輝的革命歷程。正面紀念碑刻有碑記,第二、三面分別刻寫著鍾大湖、曾志、龍躍、任曼君革命老同志的題詞。紀念碑前左右各立著由葉飛、張愛萍上將分別題寫的碑名“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碑座廣場面積2400平方。一條寬3米水泥路繞山而上。登臨廣場,可眺望福鼎城區全景;鳥瞰陵園山腰,左可見北面一座建築面積62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陳列館;右邊豎著“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擴大會議紀念碑”等六塊紀念碑。近年來,福鼎市人民政府先後撥款200萬元,對陵園進行全面整修。整修竣工後,碑座廣場面積拓寬一倍,並以花崗岩鋪砌,以福鼎南安產的黃秀石砌建圍欄178米,立起16對華燈,同時增種樹木,松柏常青,陵園面貌煥然一新,更顯莊嚴肅穆,雄偉壯觀。

福鼎革命烈士陵園建園以來就是福鼎市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了搞好日常參觀接待工作,方便幹部、民眾和青少年在節假日參觀,在原有的開放時間上,我們堅持周六按時上班制,增加開放天數及時間,並在節假日每天開放參觀,單位聯繫時間有專人負責接待解說介紹烈士事跡。同時我們認真組織每年清明節集中掃墓活動,為搞好清明節集中掃墓活動,我們根據每年清明節來陵園掃墓的單位、學校較多的實際情況,事先專題開會研究,落實具體任務安排,準備好掃墓活動前的人員安排和環境衛生。在清明節來臨之際,很多學校全體師到本市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寄託哀思、祭掃烈士陵園,進行各種儀式。升國旗、奏國歌;有向烈士敬獻花藍,默哀;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等。一年來,由於我們的熱情服務,接待介紹工作受到了掃墓單位、學校的好評,也充分發揮了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的功能和輻射作用,促進了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熱情。在節假日的時候,福鼎人民為緬懷革命烈士,繼承革命遺志,發揚優良傳統,教育人民民眾,熱愛福鼎,建設福鼎以及紀念先烈活動的情況。建園十餘年來共接待參觀、掃墓幹部民眾14萬餘人次。在今年接待各個階層人員就達到的2萬餘人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