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茶之心

福茶之心

福茶之心,客家人 。茶覺先生,食茶交友,茶界自媒體達人。致力於傳播茶文化,推廣茶產業,實時分享茶市動態信息,搭建茶友互動交流平台。

基本信息

福茶之心取名之意

福茶之心頭像 福茶之心頭像

福茶,福建之茶,亦可有福之茶。至於心,即愛茶之心、平和之心、坦然之心、從容之心、豁達之心、樂觀之心,更關鍵的是保持一個顆專注之心,專注於福建茶。故取名為福茶之心,以此為座右銘。

福建茶事始於晉,興於唐,盛於宋。福建是茶的王國,品種多達千種。因此,福建茶品類豐富,六大類茶有其四,還有香飄四海的茉莉花茶。福建茶的特點還在於工藝精湛,多珍品。武夷大紅袍、安溪鐵觀音、建甌水仙、三大工夫一小種、政和白茶歷史悠久,馳名中外。
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有一千年的茶文化歷史,是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茶經》早300餘年,著名的蓮花峰及其蓮花茶構築了一道獨特的僑鄉茶文化風景線。
建茶、鬥茶在宋元二朝蔚然成風,明清時期,茶葉創新增多,開創烏龍制茶工藝,茶葉貿易漸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點綴了福建茶的文化底蘊。現代福建茶文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進一步發揚光大,種茶、制茶、售茶、品茶、賽茶等幾乎占據了茶鄉人的生活內容。制茶講科學,品茶有文化,構成獨特的福建區域人文特徵。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
基於福建茶悠久歷史,底蘊深厚,福茶之心從事福建茶推廣的決心就由此而生。其平台福建茶葉網、紅夢茶主要致力於推廣茶文化、茶品牌,捕捉分享市場動態。

福茶之心語錄

看到越多,其實看到越少,因為你啥也沒看仔細。這也是魔術師經常對觀眾耍的一種戲法。

做買賣必然會有風險,我不可能給你穩賺的保證,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但合作了,風險必然共擔。有些合作夥伴一開始就理解了我的思路,產品試水為第一步,畢竟產品才是溝通的紐帶,通過接觸產品一方面跟我磨合,一方面跟他們當地市場磨合,以此慢慢地找準了產品定位,找到了客戶,從此進貨有了針對性,每次採購直接乾脆,彼此痛快,合作越來越來輕鬆。

有朋友對我的野茶存在質疑,我想這很正常,在此我想陳述下自己對野茶的理解。野茶被貼上商品標籤跟這個時代是密切相關的,如今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生存的一大擔憂,大家越來越怕面對工業化食品,更多的人在追求一種原生態的綠色食品。而野茶標籤也正是在這種消費需求中催生出來的。但我想大家不必去鑽牛角尖,不必為文字而較勁,既然流行了,就讓其成為貨號,這跟我當初闡述老樅水仙是一個道理的,大家用平常心去看待“野茶”。一味扣其字眼,只會包裹商家的野心,橫生更多的概念茶。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在不斷馴化野生物種的過程,其實地面出現的茶樹也基本是人為栽種,真野難尋,也不尋。據記載,福建的茶樹是在公元3世紀之後才移植進來的,有些專家學者偶爾會去尋找古樹,那是為了研究茶史,其實與喝的茶已經沒有什麼關聯了,因為茶的經濟學壽命差不多就是60年,古樹真正在於喝的價值已經不多了!武夷菜茶大家應該很熟悉吧?從某種角度去看,也可以理解為野茶,因為它的栽種時間、品種都難以考證,說到這裡,“野”就是一種計時差的概念,後人都可能習慣性將前人栽種的茶定義成野茶。再加之有些茶園都是半荒廢式管理,與周邊植被的關係比較密切,有個比較完整的生態圈,那稱其野茶也是不為過的!其實在我看來,野茶的提出更多的是被寄予了種渴望,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渴望,對生態自然的渴望,對健康活著的渴望……也請大家容許我珍藏、傳遞這份渴望!野茶到底野不野,真得很重要嗎?

平日喝茶對於“金駿眉”基本隻字不提。無奈總有些茶友問我有沒有銷售金駿眉,為此,我想扯上幾句。我的產品體系裡面沒有金駿眉,我們在2010年就已經剔除金駿眉了。不瞞大家,我們應該是最早推廣金駿眉的一撥商家,早期的出廠價格都是我們共同參與制定的,從金駿眉呱呱墜地還是個孩子始,我們就介入了這塊市場,一路風雨同舟,將其帶大。可隨著市場的開拓,發現跟風者一大片,可謂群魔共舞,良莠不齊,亂人耳目,當然這些現象至今依然存在。這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茶這個行當啊,門檻實在低得可憐、更低得可怕。再加之當時商業合作出現利益糾紛,這些我就不再多說了,總之奉勸大家合作一定要找到靠譜的人。至此,我們全盤推掉,徹底撒手。金駿眉對我們來說,只想用一句概括,那便是曾經愛過便知足,如今真沒絲毫想法了。而且如今看來,當初的決定是對的,它確實已面目全非。那說說香眉1號吧,香眉1號真不是憑空而來,隨意炒作,它是隨著我們對早期金駿眉的認知,一路摸索出來的,從2009年就開始製作,09年為一芽一葉非單芽。從2010起,改制單芽並延續至今。其實我的經銷商曾經給我出過點子,讓我們把紅夢“香眉1號”改成紅夢“金駿眉”,那樣我們的銷售量肯定可以上去。但我們不乾,賺錢固然重要,但踩準自己的點更重要,楚河漢界該分清的就得好好分清。香眉1號就是香眉1號,與金駿眉毫無干係,我們不會去跟別人的概念,因為我們深知自己跑不快,跟者,必死。所以該堅持的,我們會始終堅持,決不放棄,而一經放棄的,那便是永恆的回憶。在銷售過程中,有些茶友會嫌棄香眉1號名氣不夠大,那你不買便是,我無法滿足你的虛榮,我所能做得就是傳遞一份品質,分享一份滋味,讓大家喝到一份地地道道的福建茶,除此之外,恕在下無能為力。其實對我們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名氣,很多好東西就是死在名氣之下,躺在了巔峰時刻一動不動慢慢消亡。再說了盛名累人啊,過多名不副實的吹捧,只會將一樣好東西從神壇拉下並摔得粉碎。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個成長過程,該經歷的就不得逃避,總之道理很簡單:只要我們不死,它便能活。最後我還想延用當初一句話:有些茶,並不是給別人喝的,是給自己品的。

生命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安靜得過著吧。

初冬,安寧,無掙扎,一片寧靜,享受短暫的安逸。遠方依舊是遠方,除了遙遠,不知道還有什麼?及目所望,藍天廣袤,蒼穹無邊,其實自己站在哪兒都是卑微渺小的。

隔壁商戶兩個小孩子,每日放學後,你追我趕、嬉戲打鬧、好不開心!玩,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關愛必須從理解開始,因為生命的歷程並不會在時光中倒流,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說到這,我為自己感到慶幸!猶記得魯迅《風箏》,講述他少年時粗暴撕毀小弟自製的風箏,以此懲罰小弟的“貪玩,沒出息”,而到中年之後,才明白少年的做法竟是對小弟“精神的虐殺”,然而,面對同樣已到中年的小弟,發現已經無法補過了,最令他自責而難以解脫的是,當有機會和小弟訴說童年往事時,小弟卻“什麼都不記得了”。粗暴施行於小弟永逝不回的童年,最終連自己都得不到寬恕!

黃片說白了就是老葉子,因多數老葉時間長了會泛黃而得名。在制茶的原料篩選工序中,因條索疏鬆、粗大,在揉捻過程中不成條的部分,按照生產標準揀出來的這部分茶箐,俗稱“黃片”。老爺子骨頭比較硬,不屈服於工藝,黃片比嫩葉更耐泡,但茶韻和口感表現上有所欠缺!

夜晚突然下起細雨,獨自穿行於市場,頓感淒涼,這個寒冬估計很快就會來了,2013,注定很冷,但你要記住真正的肉搏戰才剛剛開始,忘記那些老舊的公式,脫下那些千篇一律的服裝,不管冬天有多冷,你都要將自己幻化成一堆火,哪怕是冰火也罷,去溫暖消費者的心,倘若你心中存有春意,必能開啟冬日裡的春天。

茶嘛,就是喝得,天長地久,日夜消耗,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入民生,才有了文化的積澱、延續……不管怎么說,真正的角是喝茶人,而且是那些老百姓。

慢慢來,有些事情終究你會懂的,學校讀書時總以為純粹的人就是非黑即白,走出學校後發現非黑即白的人早已絕跡,當然純粹的人也並非非黑即白。

夜已深已靜已涼,一人久坐暢飲著藏了多年的坦洋工夫,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和為貴,和氣方能生財,合作亦是和作,生命雖在於折騰,生命亦是毀於折騰,合作,將心至點,效率至上。總之,就讓理解萬萬歲吧!望誠心做事的夥伴一切順利。

私企賺錢並不容易,賺得都是血汗錢,原則之下,該賺得錢一分都不能差,不為自己考慮,誰會為我們考慮?賺錢有度,我們時刻都很清醒,然而有些錢完全可以賺,卻賺得無比痛苦,想想還是算了,因為我們不是只為賺錢的行屍走肉,我們還想生活得快樂些,這也是我們的終極目的。

鐵打的營盤流水兵,只要勢頭不急,流動是必須的!但願離開的都是強者,在感覺最好的時候離開,去尋求更加廣闊的天地,而不是因為懦弱逃避,在最糟糕的時候離開,茫然之中寄希望於環境的改變,可憐巴巴的像無頭蒼蠅到處亂竄。

春冬首尾交接,遲點冬片換個角度思考都可稱得上最早的春茶了。一般核心產區一年只做春茶跟少量冬片,岩茶的製作周期本身就長,春茶的收尾已進秋季,每年新茶全部完工都比較遲,猴急的商家等不了,有時只好做一點賣一點,所以大廠屯茶是關鍵,不然等新茶全部完工那真得是黃花菜都涼了……另外屯茶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讓焙好的岩茶退火,只有這樣才能讓每批次茶品質穩定,而商家有時會抱怨品質怎么有點變,那是因為你太急了,經不起“等”,心火太旺,殃及茶品。

由於人類過度進化,自然影響了“可食植物”的諸多問題。蔬菜、水果之外,茶葉也成了疑慮。主要是,出自何樣的土壤?化肥、農藥用得凶否?再就是,產品加工的問題,像摻加化學香精或人工沃堆等。至若產地認證,也叫人擔憂,便是以乙地所產來偽稱甲地產品。這些情況,造成很多人已完全不喝“大眾化”的茶了。就好像有人到了杭州西湖邊,見風光何等醉人,照說應該坐下來喝一杯西湖龍井什麼的,然而不成,他只喝他認為可靠的茶。這么一來,他到處挑茶,總要挑到他認可的茶,也於是,能喝的茶,往往就很窄了。

虛構就是虛構,生活就是生活,那些製作虛構的人,自己也沒有按照虛構中那樣生活著。所以,你別上當了。

有茶無需歡,返璞歸真,喝茶至簡,不苛求不盲從,生活即生活,沒有所謂的茶生活,別本末倒置,以訛傳訛,搗亂真相!談情者,喝茶者居多,且多為假惺惺病態者。

“微茶樓”一帖子說不知春是雀舌引起我的注意,後來查看完全是抄襲“不知春”百度百科詞條,而詞條信息毫無根據,且與實際有些不符,雀舌是不知春的學名?雀舌是因形得名(右圖為雀舌,左圖為不知春),而不知春與雀舌葉形明顯有差異,且差異不小。另外不知春的採摘是在雀舌之後半個月左右(已進夏季),屬於晚生種,兩者處於完全不同的採摘時期,與雀舌相比而言,產量更是低,低的快喝不到了,只能再繼續培育。

虛偽就像一陣風,只要你不隨風而行,瞬間變會繞你遠去。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煙。歲月早已帶著祖父離我而去。而今喝不到祖父泡的那杯茶了,但茶香依在,愈久愈濃 。

1.

看到越多,其實看到越少,因為你啥也沒看仔細。這也是魔術師經常對觀眾耍的一種戲法。

2.

做買賣必然會有風險,我不可能給你穩賺的保證,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但合作了,風險必然共擔。有些合作夥伴一開始就理解了我的思路,產品試水為第一步,畢竟產品才是溝通的紐帶,通過接觸產品一方面跟我磨合,一方面跟他們當地市場磨合,以此慢慢地找準了產品定位,找到了客戶,從此進貨有了針對性,每次採購直接乾脆,彼此痛快,合作越來越來輕鬆。

3.

有朋友對我的野茶存在質疑,我想這很正常,在此我想陳述下自己對野茶的理解。野茶被貼上商品標籤跟這個時代是密切相關的,如今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生存的一大擔憂,大家越來越怕面對工業化食品,更多的人在追求一種原生態的綠色食品。而野茶標籤也正是在這種消費需求中催生出來的。但我想大家不必去鑽牛角尖,不必為文字而較勁,既然流行了,就讓其成為貨號,這跟我當初闡述老樅水仙是一個道理的,大家用平常心去看待“野茶”。一味扣其字眼,只會包裹商家的野心,橫生更多的概念茶。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在不斷馴化野生物種的過程,其實地面出現的茶樹也基本是人為栽種,真野難尋,也不尋。據記載,福建的茶樹是在公元3世紀之後才移植進來的,有些專家學者偶爾會去尋找古樹,那是為了研究茶史,其實與喝的茶已經沒有什麼關聯了,因為茶的經濟學壽命差不多就是60年,古樹真正在於喝的價值已經不多了!武夷菜茶大家應該很熟悉吧?從某種角度去看,也可以理解為野茶,因為它的栽種時間、品種都難以考證,說到這裡,“野”就是一種計時差的概念,後人都可能習慣性將前人栽種的茶定義成野茶。再加之有些茶園都是半荒廢式管理,與周邊植被的關係比較密切,有個比較完整的生態圈,那稱其野茶也是不為過的!其實在我看來,野茶的提出更多的是被寄予了種渴望,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渴望,對生態自然的渴望,對健康活著的渴望……也請大家容許我珍藏、傳遞這份渴望!野茶到底野不野,真得很重要嗎?

4.

平日喝茶對於“金駿眉”基本隻字不提。無奈總有些茶友問我有沒有銷售金駿眉,為此,我想扯上幾句。我的產品體系裡面沒有金駿眉,我們在2010年就已經剔除金駿眉了。不瞞大家,我們應該是最早推廣金駿眉的一撥商家,早期的出廠價格都是我們共同參與制定的,從金駿眉呱呱墜地還是個孩子始,我們就介入了這塊市場,一路風雨同舟,將其帶大。可隨著市場的開拓,發現跟風者一大片,可謂群魔共舞,良莠不齊,亂人耳目,當然這些現象至今依然存在。這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茶這個行當啊,門檻實在低得可憐、更低得可怕。再加之當時商業合作出現利益糾紛,這些我就不再多說了,總之奉勸大家合作一定要找到靠譜的人。至此,我們全盤推掉,徹底撒手。金駿眉對我們來說,只想用一句概括,那便是曾經愛過便知足,如今真沒絲毫想法了。而且如今看來,當初的決定是對的,它確實已面目全非。那說說香眉1號吧,香眉1號真不是憑空而來,隨意炒作,它是隨著我們對早期金駿眉的認知,一路摸索出來的,從2009年就開始製作,09年為一芽一葉非單芽。從2010起,改制單芽並延續至今。其實我的經銷商曾經給我出過點子,讓我們把紅夢“香眉1號”改成紅夢“金駿眉”,那樣我們的銷售量肯定可以上去。但我們不乾,賺錢固然重要,但踩準自己的點更重要,楚河漢界該分清的就得好好分清。香眉1號就是香眉1號,與金駿眉毫無干係,我們不會去跟別人的概念,因為我們深知自己跑不快,跟者,必死。所以該堅持的,我們會始終堅持,決不放棄,而一經放棄的,那便是永恆的回憶。在銷售過程中,有些茶友會嫌棄香眉1號名氣不夠大,那你不買便是,我無法滿足你的虛榮,我所能做得就是傳遞一份品質,分享一份滋味,讓大家喝到一份地地道道的福建茶,除此之外,恕在下無能為力。其實對我們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名氣,很多好東西就是死在名氣之下,躺在了巔峰時刻一動不動慢慢消亡。再說了盛名累人啊,過多名不副實的吹捧,只會將一樣好東西從神壇拉下並摔得粉碎。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個成長過程,該經歷的就不得逃避,總之道理很簡單:只要我們不死,它便能活。最後我還想延用當初一句話:有些茶,並不是給別人喝的,是給自己品的。

5.

生命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安靜得過著吧。

6.

初冬,安寧,無掙扎,一片寧靜,享受短暫的安逸。遠方依舊是遠方,除了遙遠,不知道還有什麼?及目所望,藍天廣袤,蒼穹無邊,其實自己站在哪兒都是卑微渺小的。

7.

隔壁商戶兩個小孩子,每日放學後,你追我趕、嬉戲打鬧、好不開心!玩,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關愛必須從理解開始,因為生命的歷程並不會在時光中倒流,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說到這,我為自己感到慶幸!猶記得魯迅《風箏》,講述他少年時粗暴撕毀小弟自製的風箏,以此懲罰小弟的“貪玩,沒出息”,而到中年之後,才明白少年的做法竟是對小弟“精神的虐殺”,然而,面對同樣已到中年的小弟,發現已經無法補過了,最令他自責而難以解脫的是,當有機會和小弟訴說童年往事時,小弟卻“什麼都不記得了”。粗暴施行於小弟永逝不回的童年,最終連自己都得不到寬恕!

8.

黃片說白了就是老葉子,因多數老葉時間長了會泛黃而得名。在制茶的原料篩選工序中,因條索疏鬆、粗大,在揉捻過程中不成條的部分,按照生產標準揀出來的這部分茶箐,俗稱“黃片”。老爺子骨頭比較硬,不屈服於工藝,黃片比嫩葉更耐泡,但茶韻和口感表現上有所欠缺!

9.

夜晚突然下起細雨,獨自穿行於市場,頓感淒涼,這個寒冬估計很快就會來了,2013,注定很冷,但你要記住真正的肉搏戰才剛剛開始,忘記那些老舊的公式,脫下那些千篇一律的服裝,不管冬天有多冷,你都要將自己幻化成一堆火,哪怕是冰火也罷,去溫暖消費者的心,倘若你心中存有春意,必能開啟冬日裡的春天。

10.

茶嘛,就是喝得,天長地久,日夜消耗,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入民生,才有了文化的積澱、延續……不管怎么說,真正的角是喝茶人,而且是那些老百姓。

11.

慢慢來,有些事情終究你會懂的,學校讀書時總以為純粹的人就是非黑即白,走出學校後發現非黑即白的人早已絕跡,當然純粹的人也並非非黑即白。

12.

夜已深已靜已涼,一人久坐暢飲著藏了多年的坦洋工夫,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和為貴,和氣方能生財,合作亦是和作,生命雖在於折騰,生命亦是毀於折騰,合作,將心至點,效率至上。總之,就讓理解萬萬歲吧!望誠心做事的夥伴一切順利。

13.

私企賺錢並不容易,賺得都是血汗錢,原則之下,該賺得錢一分都不能差,不為自己考慮,誰會為我們考慮?賺錢有度,我們時刻都很清醒,然而有些錢完全可以賺,卻賺得無比痛苦,想想還是算了,因為我們不是只為賺錢的行屍走肉,我們還想生活得快樂些,這也是我們的終極目的。

14.

鐵打的營盤流水兵,只要勢頭不急,流動是必須的!但願離開的都是強者,在感覺最好的時候離開,去尋求更加廣闊的天地,而不是因為懦弱逃避,在最糟糕的時候離開,茫然之中寄希望於環境的改變,可憐巴巴的像無頭蒼蠅到處亂竄。

15.

春冬首尾交接,遲點冬片換個角度思考都可稱得上最早的春茶了。一般核心產區一年只做春茶跟少量冬片,岩茶的製作周期本身就長,春茶的收尾已進秋季,每年新茶全部完工都比較遲,猴急的商家等不了,有時只好做一點賣一點,所以大廠屯茶是關鍵,不然等新茶全部完工那真得是黃花菜都涼了……另外屯茶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讓焙好的岩茶退火,只有這樣才能讓每批次茶品質穩定,而商家有時會抱怨品質怎么有點變,那是因為你太急了,經不起“等”,心火太旺,殃及茶品。

16.

由於人類過度進化,自然影響了“可食植物”的諸多問題。蔬菜、水果之外,茶葉也成了疑慮。主要是,出自何樣的土壤?化肥、農藥用得凶否?再就是,產品加工的問題,像摻加化學香精或人工沃堆等。至若產地認證,也叫人擔憂,便是以乙地所產來偽稱甲地產品。這些情況,造成很多人已完全不喝“大眾化”的茶了。就好像有人到了杭州西湖邊,見風光何等醉人,照說應該坐下來喝一杯西湖龍井什麼的,然而不成,他只喝他認為可靠的茶。這么一來,他到處挑茶,總要挑到他認可的茶,也於是,能喝的茶,往往就很窄了。

17.

虛構就是虛構,生活就是生活,那些製作虛構的人,自己也沒有按照虛構中那樣生活著。所以,你別上當了。

18.

有茶無需歡,返璞歸真,喝茶至簡,不苛求不盲從,生活即生活,沒有所謂的茶生活,別本末倒置,以訛傳訛,搗亂真相!談情者,喝茶者居多,且多為假惺惺病態者。

19.

“微茶樓”一帖子說不知春是雀舌引起我的注意,後來查看完全是抄襲“不知春”百度百科詞條,而詞條信息毫無根據,且與實際有些不符,雀舌是不知春的學名?雀舌是因形得名(右圖為雀舌,左圖為不知春),而不知春與雀舌葉形明顯有差異,且差異不小。另外不知春的採摘是在雀舌之後半個月左右(已進夏季),屬於晚生種,兩者處於完全不同的採摘時期,與雀舌相比而言,產量更是低,低的快喝不到了,只能再繼續培育。

20.

虛偽就像一陣風,只要你不隨風而行,瞬間變會繞你遠去。

21.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煙。歲月早已帶著祖父離我而去。而今喝不到祖父泡的那杯茶了,但茶香依在,愈久愈濃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