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祉經濟學:一個趨於更全面分析的嘗試

帕累托最優的實現條件 帕累托最優的實現 帕累托最優的一階條件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0月1日)
叢書名: 經濟學經典譯叢
平裝: 25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16開
ISBN: 7810846671
條形碼: 9787810846677
尺寸: 27 x 20 x 1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黃有光,1942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以福利經濟學研究著稱,對“快樂”有著獨到的見解,被譽為“快樂經濟學家”,是國際知名的十大華人經濟學家,也是最有可能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華人經濟學家之一。主要研究領域:中國經濟問題、福利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提創綜合微觀、巨觀與全面均衡的綜觀分析,與楊小凱教授共同創立新興古典經濟學。主要論著:《福利經濟學》,麥克米蘭和馬丁出版公司,1979年;《綜觀經濟學》,哈維斯特出版公司,1986年;《專業化與經濟組織》(與楊小凱合著),北荷蘭出版公司,1993年;《社會福利與經濟政策》,維特西爾夫出版公司,1990年;《增加收益和經濟分析》,麥克米蘭出版公司,1998年;《效率、公平和公共政策基礎》,麥克米蘭和馬丁出版公司,2000年;《經濟與改革》,改革出版社,1994年;《經濟與快樂》(中文),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

內容簡介

本書不僅涵蓋傳統的福祉經濟學論題如帕累托最優、福祉標準、消費者剩餘、社會選擇、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基本知識,而且還深及一些高新的論題,如準帕累托準則,鑽石效應對消費者剩餘的影響,經濟學家們對公共支出成本的高估汲著者的“第三優理論”。其獨樹一幟的”一元就是一元”的結論對公共政策的制定,特別是對成本一收益分析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簡化方案。通過套用楊一黃專業分工的理論框架來研究報酬遞增,及將福祉經濟學從偏好改進到福祉或快樂層面,以重新確立一個制定公共政策所必需的基礎,著者將福祉經濟學推到了一個更全面分析的高度。

目錄

導言
常用縮寫
常用符號
第1章 簡介
1.1 什麼是福祉經濟學
1.2 福祉經濟學是實證性學科還是 規範性學科
1.3 福祉和效用
1.4 效用的測量和福祉的人際比較
1.5 本書的其餘部分
1.6 小結
附錄1A 論基本價值判斷和對事實的主觀 判斷
第2章 帕累托最優
2.1 帕累托準則
2.2 帕累托最優的實現條件
2.3 帕累托最優的實現
2.4 小結
附錄2A 帕累托最優的一階條件
第3章 福祉變化的方向:福祉標準
3.1 關於補償標準的爭論
3.2 對分配的考量:Little準則
3.3 單純分配排序的缺陷
3.4 退回到單純的效率比較
3.5 準帕累托改進
3.6 結語
3.7 小結
第4章 福祉變化的度量:消費者剩餘
4.1 消費者剩餘概念的起源:Dupuit和 Marshall
4.2 Hicks的四個度量方法及平均成本差異
4.3 哪一個標準更好
4.4 超越單個物品的總體考量:路徑依賴 問題
4.5 超越個人的總體考量:Boadway悖召
4.6 剩餘度量的近似性
4.7 鑽石物品的消費者剩餘
4.8 剩餘度量的套用
4.9 小結
附錄4A CV、EV或邊際元等價
附錄4B 馬歇爾標準的可接受性: Cobb—Douglas效用函式的 標準情形
第5章 社會選擇
5.1 阿羅不可能性定理
5.2 Kemp一Ng和Parks的不可能性命題
5.3 能否走出社會選擇的困境
5.4 揭示偏好的強度
5.5 一元就是一元:一個對人際基數 效用比較困境的90%的解決方案
5.6 帕累托自由主義的可能性
5.7 小結
附錄5A 個人主義與序數主義的 不相容性
第6章 最優收入分配
6.1 最優分配的概念界定
6.2 效用的錯覺
6.3 最優收入分配與稅收理論: Lerner和Mirrlees
6.4 一般性論述
6.5 總結評論
6.6 小結第7章外部性
7.1 外部性的概念和分類
7.2 偏離最優點的稅收/補貼方案
7.3 其他的解決方案
7.4 良知效應
7.5 科斯定理和權責規則
7.6 小結
……
第8章 公共物品
第9章 最優、次優和第三優
第10章 超越邊際分析:一個勞動分工的超邊際分析的啟發
第11章 從偏好到快樂
第12章 結論:越向跨學科的福祉研究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