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淨寺

福田淨寺

福田淨寺位於松江區泗涇鎮文化路25號。名剎千古,殿宇煥新。福田淨寺是泗涇千年古剎東田寺的恢復重光,距今已歷時千年。

基本信息

歷史

福田淨寺福田淨寺
福田淨寺前身實為建國初尚存的東田寺,又附以初建於清代中期的“嚴家庵”(原址在泗涇鎮北張涇6號,比丘尼庵院)等寺院的重建增輝。松江史志資料《水鄉古鎮話泗涇》專文指出:泗涇鎮的形成,起於廟會。宋真宗鹹平到祥符年間,即公元998至1008年間,於今地處泗涇的上海溫度儀表廠東至滬松江公路邊廣袤百畝間,就興建了東田禪院並寶塔,成為一方信徒的香火之地。建國後上海最早出版的鄉鎮志《泗涇鎮志》載:“泗涇地區自宋朝真宗年間始建東田寺起,即有佛教傳播……本鎮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寺廟是東田寺(即小普陀)。”
1994年,嚴家庵獲準為臨時宗教活動場所,負責人為尼慧清。2000年6月,由松江區佛教協會提儀,經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松江區人民政府批准,改為比丘道場。是年圓通寶殿落成,因泗涇鎮北宋已有東田寺,且至1958年遺址尚存,熟諳松江佛教史的松江佛教教協會會長、西林禪寺方丈性修老和尚,將新寺院正名為福田淨寺,以慈念東田寺歷代高僧大德弘法之功,並激勵後賢弘法之志。並由性公主持圓通寶殿落成慶典,參賀信眾達數百人。從此將泗涇鎮上原有八座小廟的土地集中,遷址移地到今址(城隍廟舊址)重建其它殿宇。至2006年8月,念佛樓、圓通寶殿、天王殿、鐘鼓樓、東廂房、功德堂、齋堂均己竣工。至於法乳堂、西廂房、生活樓也竣工在即。圓通寶殿的東北側還保存有一株五百多年樹齡的銀杏樹。另有一株象徵古鎮泗涇歷史的1300多年的古銀杏已非命於文革,其曾乾霄蔽日的,庇蔭近畝。後將巨大軀幹送區博物館保存。東田古塔已重光於泗涇西市橋北堍,易名福田安方塔

住持

福田淨寺占地12餘畝,建築面積5186平方米;起先主持由松江區佛教協會會長性修兼任,2003年起,由明非法師任監院,負責日常寺務。現有僧人12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